丛书共3册,分别以 蔬果 花鸟 动物 为主题,精选了少儿喜爱的绘画题材,结合一线教师陈夏露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帮助少儿国画入门。每本共十四个课例,配有导入语,清晰的步骤及讲解,精彩范画和 一问一答 环节,还有免费的视频课程,扫码即可观看。 本丛书既是少儿自主学习的范本,也可作为教师的实用参考资料。
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它萌芽子商周时代,发展于唐宋时期,18、19世纪以地域为特点的画派应运而生,岭南画派以广东岭南地区为主,是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的画派之一。此书延续我社国画训练新编系列,为第三辑。以介绍岭南画派花鸟技法为主,着重介绍岭南派兼工带写的特点。全书步骤图详尽,文字说明以介绍构图、运笔、着色等基础性只是为着重点,是岭南派画爱好者入门教程。书中同时配有王雪涛等岭南派大师的范画供读者借鉴、欣赏。
本书详尽的讲解了国画基础入门的各种技法。分别对国画入门的起步、提高,以及梅兰竹菊的各种画法、笔法、造型方式,国画的作画工具、执笔方法、基本构图知识、调色方法等逐一细致讲解,其案例详尽,步骤清晰,对初学国画的读者会有极大的帮助。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福建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设色沉着而妍丽,一图之中能描绘多种禽鸟。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传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图》轴,原藏故宫博物院,现在台湾省;与王孟端合作《竹鹤双清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春禽花木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边景昭创立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已蔚成一派。在明代宫廷绘画鼎盛时期,边景昭的花鸟深受赞赏,评价甚高。徐有贞《题边文进花鸟》一诗,当属比较公允的评价,诗曰:“边公花鸟冠当时,内苑皆称老师 。留得宣和遗迹在,令人披玩动哀思。”
八大山人(1626—1705年),俗家姓朱,名耷(音大),江西南昌人,明宗室戈阳王裔孙。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字个山,又号雪个,别号又有驴屋驴等,后号八大山人,遂以此名于世,八大山人工诗文书法,他绘画,花鸟、山水俱能,尤以画鸟为长,而山水更别具一格。 今人一提及八大山人的画,往往立即想起他的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形貌十分怪异的禽鱼等动物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又往往令人联想到“愤世嫉俗”之意,或“不宁与哀思”的情味。正如郑板桥也曾说八大的画为:“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确实道着了八大画风的基本的特点。从内容方面说,“泪点”是指他的忧伤的情感表露;而“无多”的“墨点”则是指出八大山人的画中所有的“笔墨”形式的高度简洁精练,甚至可以说,他的“笔墨”已简到不能再简的地步。八大山人能在一
.
该书汇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画家的作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梅兰竹菊、扇谱六部分,每部分为一册,共收名家手书题词、唐诗400余首,配画400余幅,用古画解古意,颇具匠心。其中辑录了《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为“四君”,以这四种植物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流传开来,后人便用“四君子”来统称梅、兰、菊、竹了各册均有序言,册《山水》前有《唐六如画并序》,从时间上推测,唐寅已经去世近百年,应该是托名唐寅所作。其他册分别由陈继儒等人作序,他们生活年代与落款时间吻合可信。
项圣谟绘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山水画方面。受益于其祖父收藏之丰,使其能够纵览历代名家之作。他笔墨取法既有北宋的周密严谨、浑厚华滋、古朴苍拙,又兼取元人的气度韵致。同时不忘师法造化,使其画面布局大开大合,意境深远,结构严谨,笔法简洁隽逸,气韵高雅,极富文人气。他的画风严谨写实,造型准确,一反当时潦草粗疏,追求『逸笔草草』的画风。正像其对口天山涛所言:『我辈笔墨,欲流传干百世,岂可草草平?『使他的绘画在清初画坛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士气作家俱备』的称誉。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俗称仙鹤),属涉禽,是驰名世界的一种珍禽。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扎龙渔场和三江平原中部及吉林省白城地区,尤以黑龙江省比较普遍。 仙鹤是一种候鸟,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越冬。 鹤的寿命一般可达五、六十年,因此,人们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传统画鹤常有“松鹤延年”、“松龄鹤寿”、“鹤鹿同春”等寓意题材。鹤的体态秀逸,无论在飞动或静止中都是温雅有节,潇洒出尘。有时啄毛梳羽,有时伸颈张望,姿态甚是优美。 历代诗人、画家常以鹤为题吟诗作画。古代神话中把鹤奉为仙禽,常负载仙人翱翔于九宵之上。仙鹤善舞,每当成鹤求偶或即将繁殖时,雄鹤常把两翅广展左右,颈向前,头俯地,脚腾空,且跃且舞,风趣百出。
袁江(1662-1735),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主要活动于民间,是职业翠家,长时间在扬州和江浙一带活动。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的摹绘,绘画技艺大增。其画传统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说袁江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一.技遂大进』。他将民间绘画的精妙与雄伟壮阔的山色、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二。袁江后半生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太原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袁江的作品从画风上分为精笔和细笔两路,大部分是工整细致一路的,有少量用笔粗放一些。袁江除工山水楼阁界画外,还兼作花卉。 袁耀(
隋唐两代是古代绘画进一步走向成熟并获得光辉成就的时期,当时绘画创作中人物宗教画别然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山水画已独立形成并且有着重要的创造,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五代山水画的辉煌时代。出现了令人瞩目的飞跃,形成了北方和江南两大山水画体系。 北方山水画家善于表现黄河两岸的山川景物,代表画家为荆浩及其弟子关全,刑浩生活于唐末及五代初年,是一代博通经史的文人。他生逢乱世,藩镇的纷争,政治的腐败,形成长期动乱局面。荆浩的家乡沁阳处于军阀朱温与李克用的争战地区,为了躲避战乱,他遁入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寄情山水,地着自耕自食的隐逸生活,他朝夕接触与观察自然,对山川景物有着深入地了解和真切的感受,曾深入深山巨壑看到形态奇特的古松,激发了绘画的欲望。他对唐代诸山水名家的成就有着精深全面的研究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李成 (919 967), 中国五代及北宋初画家。字咸熙,原籍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先世为唐朝宗室,祖父李鼎唐末时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五代时避乱迁家于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李成出身于名门大族;博涉经史,磊落有大志,后周世宗推行改革措施,选拔贤能,李成受到枢密使王朴的器重,但未及举荐而王朴逝世,李成的抱负及才学不得施展,遂放意于诗酒绘画。北宋初,他应陈州太守卫融的邀请,举家迁赴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每天以酣饮为事,后来醉死于客舍。 李成富于文艺修养,能诗,善弹琴弈棋,喜好游历,尤长于山水画。他的画继承了荆浩、关仝北方山水画派的成就,并发展成新的风格。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将他与关仝、范宽并列为宋初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并指出李成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是“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