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历代名家册页丛书编委会编的这本《湖山清远》是历代名家册页丛书之一,以高精度、大幅面、等同于原作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山水作品,包括王原祁的《仿宋元山水图册之一》、原济的《唐人诗意图册之一》、吴历的《仿古山水图册之一》、文点的《荆楚诗意图册之一》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范本。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钟馗形象的来历、钟馗及端午斩五毒、钟馗的造型、钟馗嫁妹等等。
吕连甫、熊艳君、吕通、吕博编著的这本《少儿国画启蒙(水族篇21世纪少儿中国画课堂)》用于少儿学习中国画以及初学中国画的人群。本书按初学者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其中有少儿容易掌握的简笔方法与动漫风格结合的方法介绍,有规范简洁的传统写实方法介绍,有培养孩子精心细致能力的工写结合方法介绍,有书画题字与用印知识介绍,又有中国画优秀作品欣赏与创作方法的引导,等等。 本书绘画内容与表现手法多样,寓教于情,寓教于趣,重在便于初学者掌握。 本书以介绍中国画写意技术为主。
本书是作者数年研究国画及国画史的文本成果,全景介绍了中国国画历史上的那些巨人、那些逸事、那些探索、那些追求,取材以人物线索为主,兼顾其他,37篇文章既相对独立又连成体系。 书中以轻松流畅的文字,对名垂千古的古代国画大师及近现代国画大家的身世、作品、艺术成就、个性气质等以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顾恺之:敷粉施朱笑后生”“宋代画坛:东风夜放花千树”“赵孟頫:侧身天地一儒冠”“徐悲鸿:一洗凡马万古空”等三十几篇文章,帮助读者欣赏了大师的旷世杰作,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陶冶了艺术情操。 本书的价值并非在于学术,而在于它是一部了解、领略、欣赏国画艺术之美、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感受名家名品无上魅力的通俗文化读物。统览当代国画题材图书,只有“专业”的美术史和单个画家的传记,而像本
传统的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代的面貌,反映和凝聚了我们民族的审美意志和传统思想。她以东方艺术特色立于世界艺林,汇为全世界人文宝库的财富。我们当代人得以继随享用这样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有幸并足以引为自豪的。面对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把其中的部分继随下来{古为今
许晓生主编的《伦少雄》收录了画家伦少雄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纵观本书,伦少雄山水画创作重在将“写生”作为一种探讨中国画本体语言的实验手段,他的画面让人有种仿佛有种置身空灵之境的即视感,这种画面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表明画家的艺术追求从“制作图像”向到“建构画面”的转变,正逐渐形成自已艺术风格。他这种艺术探索的经验对当代艺术家学习如何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笔墨语言有借鉴作用。
《三希堂画谱》是一部学习中国画的经典画谱。近代一些著名画家,皆以《三希堂画谱》为学习范本。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异常丰富而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美术作品。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显示出画家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宗宝贵的文化遗产。《二三希堂画谱》作为创新美术的借鉴,对光大民族绘画艺术,具有重要作用。
《芥子园画谱》介绍了中国画的芥子园画谱的技法。《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 《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所以“芥子园”这部书的名气很大。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中国画论经秦汉到西晋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集其大成。这一时期,文人画大盛,称为文人者,即便不长于书画实践,也大多知画懂画,故画论著述数量丰,几占中国画论著作十之七八。《中国古代书学画论丛书》首期选择了十部画论,稍加注解,配发彩图,以助解读。这十部画论,论影响深远,则董其昌《画旨》力倡南北宗论,崇南抑北,观点鲜明,导引了其后三百年中国画的风格走向。论体系完备,则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十八章的篇幅,丰富的内容,成为传统中国绘画理论的集大成者。论精深高妙,恽寿平出身文化世家,又历明清鼎革,以少年追随父兄参加抗清斗争,后知时世难移,寄情书画,所作《南田画跋》文字隽永,意旨深奥,细细品味,意趣无穷。而同为题画之作,金农的《冬心
如果你想找本中国画范例,那本书正适合你来阅读。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作品集之一的本书,共收录中国画作品27幅。每幅下面都附有画名、尺寸和作画年代三项内容。 本书作者张济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高等学校艺术系教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专业教学部主任、教育教学部主任。至今已多次获奖。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主体,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学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努力探索和刻苦实践,使中国画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与之相适应的造型特点以及传承方式。 本书中的课徒画稿在尺幅上大都是册页小品,大不盈尺,所画山石、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皆随手写出,看似随意为之,实在是其几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深厚积淀的释放,是画家个人灵性才情的自然流露。这作品画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充满着绘画意趣,能够使学画者在学得了基础技法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传统笔墨状物塑形与书法性形式趣味的直接感悟,以及中国画所特有的诗情画意的陶冶。这对于初学者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着中国画的奥堂迈进有着极其
《刘奎龄扇面选(走兽)》部分作品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扇面原作进行拍摄,以及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的扇面收藏资料,该书为畜兽扇面。刘奎龄先生作品在表现方法上*富创造性,他善于观察,能将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纳入幽淡宁静、田园风光、深山大泽的大自然景观中,构成了区别于古代动物画的独特意境;本系列书籍的出版,总结归纳了刘奎龄先生的经典扇面作品,便于读者学习借鉴、资料收藏。
人类的童年正如某个人的童年一样,在其尚未掌握文字之前,就已经利用绘画来表情达意了。随着他的成长,记载经验、传递信息以及审美的要求,无不需要借助文明来替代传说。汉字,这种被用作记录语言的符号,由于它构成和书写的特殊性,自古以来一直维系着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更多的成果,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承传着。它们相互作用,历久弥新,谱写出了一篇篇灿若星辰的文明乐章。诗歌、书法、印章等不同种类的文化元素,也毫不例外地由于汉字的原因,与中国绘画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绘画向有“无声诗”之誉。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可想,当人们感到画之不足时,也就必然会“题以发之”了。更兼汉字书写与中国绘画同源同体、同工具的缘故,二者又是在统
制扇,据考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从形状讲,扇有折扇、团扇等。而折扇和折扇画发源于唐代。至甭代,朝中百官、市井小民、闺阁名媛等为炫耀身世,附庸风雅,或者金榜题名的殿试、状元、榜眼等,为寄情遣兴,馈赠亲友,或者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为宣泄胸中块垒,从而使题扇诗画逐成风气。 扇面画,由开始时的实用工艺美术,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画传统幅式的一种。它的突出特点是幅面小巧,便于携带,利于把玩。自强先生在进行繁忙创作的同时,调剂性地作了一些扇面画。现在集印成册,献于读者。 扇面虽小,天地颇宽。堪称尺幅有泰山河岳之势,片纸富秋水长天之思!有时便沉浸于遍布画的意境之中,仿佛在吟唐诗中的五言绝句,在诵宋词中的绝妙小令,在品音乐大师的短章夜曲,在赏园林里手的微型盆景。
这是一部有关苏轼书画的资料汇编。目的是为书画界、文学界、历史界以及一切爱好苏轼书画的人们,提供资料,以省研究者寻检之劳。本集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苏轼论书画,下篇为宋元明清有关文集、画史画论等著作中论苏轼书画。
文徵明画作以山水为主,兼作花卉、人物,画面清雅秀润,极富文人气息。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者源自沈周、吴镇及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线条劲健洒脱,于粗简中见层次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用笔细腻,画面规整,秀润而清劲,精熟而稚拙,是为文氏山水主流。 文徵明善书法,篆隶正行草皆擅,尤以小楷名著海内,师法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温纯精 ”,誉为明楷 。行草深得“二王”、智永笔法,融黄庭坚、赵孟頫气韵,严整而舒婉,清劲而飘逸。隶书取法钟繇而“独步一世”。其书有君子清雅中和之风,为赵孟頫后 人,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本书将文徵明在画面上题写的画题、诗词、文跋进行汇萃,旨在让读者 好欣赏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