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按照张先生的作品类型、内容及其寓意分为12册: 《都市风情》 《弄堂里的三毛》 《抗战烽火》 《三毛从军记》 《三毛流浪记》 《盼望曙光》 《三毛新生记》 《童心未泯》 《追求进步》 《老骥伏枥》 《速写人生》 《艺海浩瀚》 除了有大家非常喜爱的三毛作品,本套书还收录了大量由其后人提供的有关张乐平先生艺海生涯中各个时期、各个艺术领域精彩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非常珍贵。 全书除了有从全国各大博物馆中收集的张乐平先生原稿作品,有从各个时期期刊、报纸整理出的张乐平先生漫画小品,还有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收集的张乐平绝版书中的作品,共计3000多幅。规模大、质量高,有较强的总结性,不仅记录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脉络,也是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艺术见证。 编辑拿到这套书的书稿时,惊喜于张乐平
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应科举圣祖康熙秀才,世宗雍正举人、高宗乾隆元年进士,官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作画,为 扬州八家 之一。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 六分半书 。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本书画集共收录郑板桥书画精品之作400余幅,相当部分为首次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上海素描》:四世同堂是中国传统最令人羡慕的一种境界的生活方式,意寓长寿,和谐、富足和团圆。尽管内里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分家始终被视为家道败落之兆,所谓“树倒猢狲散”!笔者虽经历过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太祖母高寿去世,加之开放后各房陆续移民海外,要再同堂聚合谈何容易!期间风风雨雨七八十年,家族之树在各地开枝散叶,回忆其中细节逸事颇有传奇性,竟也可以是一部新版《红楼梦》。 《上海素描》由程乃珊编著。
在长期的素描速写教学实践中,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背诵,我把速写理论纯技术部分的关键问题总结成了“顺口溜”,事实证明只要抓住要点,训练方法正确,速写是可以速成的。 速写是素描中的短期作品,是素描的最主要形态。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绘画大师的素描主要都是“速写”。速写与素描同源同理本来就是一回事,速写也就是更为简练和快捷的素描。能过这种较快的素描表达方式可真正见出一个画家的才情、基本功、敏锐传达与深刻表现的能力;是素描的训练手段之一;它气韵连贯,直指人心的特性,更可以贯穿一个画家艺术实践的始终,作用于国画油画等艺术创作实践,无论画什么都将具备快速准确的控制能力。只要养成了画速写的好习惯,对世间万物的感受能力就不会锈蚀迟钝,将永远能够用赤子般清新的眼睛看世界。
兰草、菊花与竹子、梅花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常见题材。兰草四季常青,兰叶姿态舒展,气度优雅;兰花开放于春天,芳香怡人,清气幽远。菊花开于秋天,在寒风萧瑟、严霜袭人的季节,百花相继凋零。而菊花却傲然独立,蓬勃怒放,洒下一片金黄。画家画菊,正是表现这种坚毅刚强、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 兰草与菊花,画法比较简单,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入门。画兰草关键是掌握兰叶的穿插组合、疏密安排,这个问题解决了。画兰技巧就已掌握七八分了;“菊”字由“匊”字转化而来,古时也写作“掬”,即“双手捧”的意思,也就是说菊花开放时,很像捧着的双手。按这种理解去画菊花花瓣,就很容易画成了。 《千姿百态画兰菊》将兰草的叶、花、莛及菊花的花、叶、茎分别单独介绍基本画法,最后,再将各部分组
《燕燕于飞》中涉及的文字均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篇。《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中的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感情,而《燕燕于飞》更是侧重描述了这其中各种各样的爱情,女子,人生故事等,把艰涩的古文通过唯美简洁的黑白铅笔画再辅之幽默风趣的现代语言来加以别样诠释。在说与不说之间,作者轻灵俏皮地点了那么几句,不代表真理,只是发表一点人生的小感言而已,把青春与生命的惆怅,点缀成或明或暗的浅浅忧伤。
本书分为基础篇、交流篇、进阶篇、范图篇部分。书中详述了绘画基础中的透视学要点、构图、植物的表现及山石、水景、小品、背景建筑、点景人物等的绘画技法和诀窍,分析了插图师在读图理解、领悟设计意图等各阶段的创作过程;附有大量的个案图例,并有精辟的概述。 本书适于从事园林设计、建筑规划、热爱绘画的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