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兰亭记》,笔画挺秀劲道,结体险 严谨,气势高雅雄浑,堪谓欧体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兰亭记》原石久佚,拓本传世极少,且忽隐忽现,见者寥寥。一九八四年,由香港书谱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认为此帖“系后人集欧书”。一九八七年, 欧书大家田蕴章先生于山东获观原拓,经多次推敲考证,进而对《辞典》“集书”之说产生疑义。田氏以为《兰亭记》应属欧阳询亲笔之作,并提出三点论述,作为探讨。 《兰亭记》应系集书还属亲笔,尚须考定,有俟将来,但精湛的书法艺术令人倾倒,对于学习欧书者来说, 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本帖由田蕴章先生题签作序;张继仁先生策划出版。
为了贯彻 意见精神,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套“书法自学丛贴”。本辑楷书选取了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钟绍京的《灵飞经》、赵佶的《秾芳诗》《闰中秋月诗》、苏轼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蔡襄的《谢赐御书诗》,行书选取李邕的《李思训碑》、陆柬之的《文赋》、苏轼的《归去来兮辞》《赤壁赋》、蔡襄的《自书诗卷》、黄庭坚的《松风阁》《经伏波神祠》,并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虞世南、钟绍京、李邕、陆柬之、赵佶、苏轼、蔡襄、黄庭坚的楷书、行书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的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贴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
无
????《历代法书善字精赏·楷书-张黑女碑》,本丛书选取各书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碑名帖,每册从各碑帖中遴选出典型性的字约90个放大印刷,附以精炼赏读讲解,本丛书可作欣赏与临摹之用,将书法之要义飨以读者。
。。。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碑文记载了唐武宗李炎德政及巡幸左神策军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它的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书法结构严谨,充分体现其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被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66岁时所书,笔法精炼劲健,笔画圆厚,融欧、颜书风为一炉,为其一生中*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因而,简单地从用笔、结体以及骨力来分析它,只能看到基本外形。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因此,必须从通览的角度,认真揣摩其整体气势,不拘于一点一画一字,舒散怀抱而求其神韵,方能渐人妙境
????沈氏书法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在书学上,沈氏首次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碑与帖的联系发展脉络。在实践上早年攻帖学,仿黄山谷时尚不能得势,中年学钟繇,后来穷魏碑,极章草,又研习流沙坠简,是汉简书法的*批研习者和卓有成就的大家,*终能“抑扬尽致,委曲得宜”,进入了碑帖融合的独有理想境界,他以“无法”为“有法”,贯众法为我法,创造了奇峭博丽、生辣拙涩的沈体书法。曾熙曾评价沈的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处在不稳”。?
《董美人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蜀王杨秀撰文,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此墓志书法端庄坚挺,清妍明快,结构严谨紧健,生动有致,为隋代墓志中的佳品。原石于清代嘉庆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土,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拓本流传稀少。此次修订所用底本为秦文锦旧藏原石初拓本民国珂罗版,拓工颇精,笔画丰满,较之旧版底本字更清晰,适宜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其后附有张廷济题跋,对此墓志流转经过进行了简略介绍,可资书法爱好者参考。
????《历代法书善字精赏·草书:怀素自叙帖》主要根据书法理论对《自叙帖》解读来指导草书创作,针对草书创作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本人多年从事书法理论研究及草书创作,常常感叹古人书法之高妙。今应福建美术出版社邀请参与《历代法书善字精赏》编写怀素《自叙帖》部分,借此机会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限于《历代法书善字精赏·草书:怀素自叙帖》仅对《自叙帖》解读,对于用笔、线条、用墨、章法等的多样性,均未能展开。《历代法书善字精赏·草书:怀素自叙帖》的解读,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隋人书光瓒经》是敦煌书法中的精品。它的全称为《摩诃般若波罗密光赞卷*》,译者是西晋竺法护法师。经卷前首有《佛说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四》,是后人误接而入,与本经内容无关。此卷是隋代人(6至7世纪)抄写供养佛寺的写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