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唐代长沙人。俗姓钱,字藏真,法名怀素。善书,尤好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得草书笔法三昧。与张旭齐名,称“颠张醉素”。《宣和画谱》评其草书:“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若有神。” 《小草千字文》,绢本墨迹,计八十四行,一〇四五字。纵二十八·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六厘米。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怀素六十三岁时所书。在传世墨迹中极珍贵,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此卷与早期的《自叙帖》风格迥异。脱去激奋狂放,而趋于古雅平淡。看似漫不经意,实则处处妙合法度。正如元代鲜于枢所言:“怀素守法,特多古意。”元代沈右评曰:“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六三三)。碑高二百八十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楷书三十五行,每行六十四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入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博学多才,是一个在书画、篆刻、音乐、诗文等多方面都有建树的艺术全才,尤以书法著称于世,是堪与颜真卿、柳公权并肩齐名的书法家,各体兼能,尤精正、行书和小楷。其书法学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存世书迹有《洛神赋》《道德经》《帝师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四体千字文》等。 《帝师胆巴碑》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户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是元前期有名的僧人,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该碑于元延祐三年(1316)由赵孟頫撰文并书写,是其晚年成熟的作品。清代姚元之在卷后题跋云:“吴兴书此碑年已六十有三,去卒年时只七年,用
《中国历代墓志原碑帖系列》是唐代墓志代表系列,选自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之慕志精品。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为我国墓志石刻集中地之一,藏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唐志最多,故曰:“千唐志斋”。 版式设计为横版右翻8开(720mm*1020mm)特点是还原墓志碑刻字体原貌,面向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全套图书单色印刷定价实惠性价比高。
《中国历代墓志原碑帖系列》是唐代墓志代表系列,选自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之慕志精品。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为我国墓志石刻集中地之一,藏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唐志最多,故曰:“千唐志斋”。 版式设计为横版右翻8开(720mm*1020mm)特点是还原墓志碑刻字体原貌,面向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全套图书单色印刷定价实惠性价比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行书,册页装,三开。首为清人绘白描观音大士像,尾有清人绘白描韦陀像并明王樨登跋,清张英题签,清张照、汪由敦、励宗万等人跋。每单开纵二八点八厘米,横一。点八厘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内府,有乾隆帝、嘉庆帝、宣统帝藏印。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着录于《秘殿珠林续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作系赵氏写赠中峰和尚者。中峰法名明本,号幻住、幻庵、中峰等,元代高僧,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广惠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目前是一个创例。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浙江吴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著名的書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歸去來辭》為書家晚年所書,頗得二王遺風。用筆嫻熟,起筆藏露鋒交錯,收筆銳鈍有致,結體嚴整,筆法純熟,遒勁秀媚,現存三件。 《陋室銘》為趙孟頫早年的代表作。結體平整端正,用筆方圓兼備,法度森嚴,筆法古檏穩重,字體豐腴遒勁。此作縱49厘米,横131厘米,共19行。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浙江吴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著名的書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歸去來辭》為書家晚年所書,頗得二王遺風。用筆嫻熟,起筆藏露鋒交錯,收筆銳鈍有致,結體嚴整,筆法純熟,遒勁秀媚,現存三件。 《陋室銘》為趙孟頫早年的代表作。結體平整端正,用筆方圓兼備,法度森嚴,筆法古檏穩重,字體豐腴遒勁。此作縱49厘米,横131厘米,共19行。
汉代隶书上承秦篆,下启唐楷,故并称“秦篆、汉隶、唐楷”。因汉隶处于两者中间并与之血脉相连,故古代书家认为,不学汉隶,最终学不好楷书(见《字学忆参》)。因汉隶间架结构简单易行,尤便于书法初学者,故近有书家认为,学书法不应从楷书开始,而应自隶书发端。此亦一家之言。 隶书实际也分各体。如楷书有欧、颜、柳、赵四体,隶书也有古、圆、扁、方四体,秦代隶古,西汉隶圆,东汉隶扁,盛唐隶方。隶书发展至东汉已到达光辉高峰,汉隶碑刻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如古雅瘦劲的《礼器碑》,质朴肃穆的《乙瑛碑》,正变乖合的《华岳碑》,矩度森严的《史晨碑》,秀丽和雅的《曹全碑》以及风神宕逸的《孔宙碑》等等。 因楷书从汉隶发展而来,故汉隶的间架结构规律有些与楷法相通,前人已具论述,《汉代隶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字帖》从上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灵飞经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灵飞经传世刻本不少,其中以渤海藏真本滋蕙堂本为最精。全
书法是中国视觉艺术永远的源泉,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为了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和学习书法的需求,吉林文史出版社从浩如烟海的书法宝库中,精选了一系列经典墨宝以飨读者。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善篆、隶、楷、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美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成为“楷书四大家”。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神速如风雨”。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胆巴碑》《三门记》《妙严寺记》《四体千字文》《洛神赋》《赤壁赋》《道德经》等。 《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纸本,墨迹,纵33.6厘米,横166厘米。书于延祐三年(1316),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碑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63岁,为赵氏万年碑书的代表作。此碑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的韵致,可谓笔笔提起,字字挺拔,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的《岳麓寺碑》
张旭,字伯高,口天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曾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性格狂放不羁,故人称『张顚』。他能诗善书,尤以狂草著名。其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时人称为『二绝』。《古诗四帖》是张旭以五色彩笺草书的四首古诗,前两首是梁代诗人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诗人谢灵运的《王子赞》、《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此书气势奔放而不踰规矩,笔画连绵,字形变化丰富。明代书家董其昌认定此卷系张旭墨迹,后人多沿此说,但亦有人认为是赝作。这卷墨迹纵二十九厘米,横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
《草书教程.智永草书 千字文 解析》为16开,6印张,是“中国书法培训教程”系列图书,书稿中将智永草书千字文为解析对象,选取其刻本,通过草书基本笔画及简省笔画、结体变化、章法与创作等方面的解析,向学习草书的读者讲解草书书写的要领和研习重点。
《苏慈墓志》,37行,行37字。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立。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陕西蒲城县出土。隋文帝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立。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陕西蒲城县出土。在隋代墓志中,《苏慈墓志》以书法精工,字迹清晰完好而著称。《苏慈墓志》作者曹柏崑先生以几十年学书之经验与20年教学之体会,对苏慈墓志的每个字进行了解析,颇多独到的见解,值得学书的读者借鉴。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很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中国历代碑帖经典:晋王羲之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三四七——三六一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汉樊敏碑集联》文字完整,书刻精良,堪为东汉隶书的典范。其书法之精妙可谓少见,登峰造极。该碑虽笔画较细,但少见纤弱之态,而似铁画银钩,劲健遒媚,极富质感,非屏息提气,腕力强健者不能临写。其结构平正严谨,疏密停匀,但平中见奇,寓险于平,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其风格庄重典雅,高古超逸,严整中寓潇洒,规矩中见性情。
《董美人墓志》刻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蜀王杨秀撰文,楷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此墓志书法端庄坚挺,清妍明快,结构严谨紧健,生动有致,为隋代墓志中的佳品。原石于清代嘉庆年间在陕西兴平县出土,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拓本流传稀少。此次修订所用底本为秦文锦旧藏原石初拓本民国珂罗版,拓工颇精,笔画丰满,较之旧版底本字更清晰,适宜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其后附有张廷济题跋,对此墓志流转经过进行了简略介绍,可资书法爱好者参考。
本书由资深语文老师和书法老师联手打造,同步《语文》生字表、古诗,边写边记;每册首页配备“笔画名称表”“笔顺规则表”方便查找;从拼音、部首、笔画、组词认识、练习生字。
甲骨文书法运用了书法艺术的抽象手段,汲取中国书法笔法、字法、章法与墨法等书法艺术因素,注重气势、意态、韵律的美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书法领域,“书画同源”在甲骨文具象书法作品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文字、生动丰富的书法作品向读者普及了甲骨文间架结构的基本知识,展现了甲骨文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会成为各位读者学习甲骨文书法的良师益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 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 年)立。原在唐 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至西安碑林。高 285 厘米,宽 102 厘米,文 34 行,行 66 字。岑勋撰文, 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刻石。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 44 岁所书,书法笔画 变化不大,粗细匀称,结构严密端庄,是他继承传 统的作品。此书最便于初学书法者临习。在编排上注重通俗易懂,并非高深难懂的理论知识,非常适合楷书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学习和练习。
《中国历代墓志原碑帖系列》是唐代墓志代表系列,选自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之慕志精品。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为我国墓志石刻集中地之一,藏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唐志最多,故曰:“千唐志斋”。 版式设计为横版右翻8开(720mm*1020mm)特点是还原墓志碑刻字体原貌,面向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全套图书单色印刷定价实惠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