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体是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辨析,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选收范围,凡有繁简、正异关系的,需要辨析规范字形及用法等的字都列为字头,约1200个。字头之后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约2500个。属于类推简化的简化字和繁体字一般不收。有些字头属于传统旧字形或与大陆规范字形有差异的台湾字形。本书对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造字法、字形演变过程、繁体字的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海峡两岸规范字形的差异等做了分析,对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在具体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详细解说,并举出大量实际词语用例,以帮助读者学习与掌握。本书内容规范,查检方便,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推荐的工具书,适合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界读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也可以作为海外推广汉语教育的参考教材。
该书以汉代《石门颂》为基础,《石门颂》被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对读者学习隶书有着很大的帮助。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碑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每个碑帖均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孟巍老师精心搭配,对《石门颂》中的隶书进行精准的讲解,可以令读者了解每个字的结构和特点,并且在临摹过程中更加精准临摹字帖同时学到《石门颂》中的精髓。
本书以汉代《石门颂》为基础,《石门颂》被称为草隶鼻祖和楷模,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对读者学习隶书有着很大的帮助。本书由创作范本和创作视频组成。将碑帖创作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创作,每个碑帖均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创作和借鉴。《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孟巍老师精心搭配,作者用近期新的教学方式演示该书法的创作过程,将《石门颂》的特点,章法、结构、整体的艺术价值等均详细讲解,使得读者在临摹过程中非常容易取得创作成果。
《汉 鲜于璜碑》由洪亮主编
《元绪墓志集字》由李松编
无
《西岳华山庙碑》为纪功铭德,庄重的“庙堂文字”,整饬端庄。其结体方整匀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分明多姿。此碑以隶书写成,却篆意浓厚,兼有楷法,为汉碑佳品。
本帖以吴让之篆书为基础。吴让之的篆书飘逸舒朗、展蹙修长、十分秀丽。通过学习吴让之篆书经典作品从中领会线条特征以及书写要点,加深对其篆书的理解。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世人所重。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精华,故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出新意”之态。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邓英彪老师精心搭配讲解,使读者在临摹过程中更加精准临摹字帖。该书在编写上较有新意,规模大,配套碑帖成体系。通过视频进行讲解直观示范,稿件中配有原大临习碑帖摹本。
《史晨碑》因碑文刻于阴阳两面,故多称《史晨前后碑》,立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今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碑高二百三十一厘米,宽一百十二厘米。碑阳为撰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七日之《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乃奏请之章,是称《史晨前碑》,十七行,行三十六字,首尾完备,奏辞行文格式和《乙瑛碑》相似,用许多荒诞谶纬之语赞颂孔子,可见当时谶纬盛行。古人评价此碑隶书书法“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楷模,亦非后世可及”“修饬紧密,矩度森然”,是“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与《乙瑛碑》《礼器碑》并称“孔庙三碑”,是历代习汉隶之范本,向为世所重。 本书所用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精拓本,获得官方授权。该拓本拓制时间早,存字多且字口清晰,损泐少,拓工扎实,黑白分明,是学习汉隶的优秀范本。同时本书还配以释文、历代集评,便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由洪亮著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神策军碑"全名"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崔铉撰文,记述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由柳公权正书,唐会昌三年刻立。因此碑立于禁地,少有捶拓,加之碑石久佚,故流传之拓本极少,现仅有宋拓残本半册,藏于北京图书馆。这件宋拓本原分为两册,现存上册孤本仅至"来朝上京嘉其诚"之"诚"字为止,后有南宋贾似道、元翰林国史院、明晋王朱棡等藏印,清代曾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此碑系柳公权六十六岁时书,其笔法精练劲健,笔画圆厚,融欧、颜书风于一炉,兼之摹刻精良,诚为书家传世作品之杰作。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丛书之一种,是明代文人徐渭的尺牍合集。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徐渭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在诗文、戏曲、书画和理论批评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冠绝一时,受到时人与后人的推许。诗文书画均表现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一生著作繁富,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颇受苏轼的影响,文风远启金圣叹之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竹山堂连句》由安徽美术出版社编
本套《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是《大学书法系列教材》的配套普及书法教程,从历代碑帖中精选出50余种,每种碑帖独立成册,每册包含两个章节及附录。第一章针对每一种碑帖笔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包括单钩摹、双钩摹、临写训练和综合练习;第二章为书法作品创作样式例举;附录为学习书法的必要准备及有关常识,达到对书法笔法的真正理解与把握。本套书可以让想学书法的读者从零学书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张旭,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卫长史,世称“张长史”。善诗,工绝,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古诗四帖》,纸本草书,五色笺,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一百九十五点二厘米,共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辽宁省博物馆藏。本书录四首诗赋,前两首是南北朝庚信的《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后两首是南朝宋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
《四时幽赏》是以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为题材的画集,描述了杭州四季的景色流转。包括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试新茶、保俶塔看晓山、西溪楼啖煨笋、登东城望桑麦、三塔基看春草、初阳台望春树、山满楼观柳、苏堤看桃花、西泠桥玩落花、天然阁上看雨等内容。
徐三庚刻印由浙派入手,力追秦汉,参学完白山人意趣,早年所作浑朴古厚,中年后流转妍美,线条疏密感极强,笔势飞动,时人誉为“吴带当风,姗姗尽致”,惜习气渐深。印款多隶楷,刀法猛利,有生辣遒劲之致。胡钁善治印,工刻竹,治印名声和吴昌硕相媲美,不相上下,虽苍老不及而秀雅过之,刻竹极精,所刻扇骨技艺亦不下于蔡照。本书收录2位篆刻名家的作品,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本社继靠前辑《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31册,第25届“金牛杯”很好图书银奖)之后,现推出第二辑《历代名家书法珍品》(32册)。本套丛书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许裕长担任主编,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优选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汉曹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之一,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构匀整齐称于世。在现存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对于研习隶书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由王敞等人镌立,用以歌颂曹全的功德。 本字帖精选底本,全文放大,无缺字。碑帖全貌的崭新特点为:利用电脑制图软件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同时将古碑帖精美之字放入回宫米田格内,即可找到每个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在格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在习字者临摹时经过回宫格米田格的合理准确定位,立刻便能看出所临的字是否与古碑字形相似,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元朱文,元代朱文印章的简称,后则成为一种印章篆刻之风格流派。其风格静雅秀逸,工致隽美,是篆刻工稳一路的代表形式,对明清时期诸多流派印风有重要影响。本书精选了宋以来元朱文篆刻名品三百方,尽可能展示元朱文发展的全貌和变化。正反对举,功能实用;历代集评,明其理路;后附索引,供全文检索。希望不仅能给读者篆刻法度上的启发,亦能带来艺术意趣的体悟。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有正书局曾出版过许多碑帖,其中有一本刘鹗收藏的宋拓《集字圣教序》。此本后有董其昌、王铎、刘铁云三人题跋。董其昌称道:“此本纸墨奕奕,神采焕发,宋拓中致佳,临池家宝之。”明朝崇祯十三年,受命为南京礼部尚书的王铎,在即将离开北京赴任时,在拓本后题款,称赞此本:“兹帖宋拓之精者,他刻皆执珪趋拜于其下。” 这一藏本出版后不久,拓本便流入日本国,为三井文库收藏。此本虽曾在日本国出版过,但未印出题跋。 《名碑名帖传承系列》编者将这件拓本彩色精印推出,并将题跋附印于后,供读者鉴赏。 《名碑名帖传承系列》丛书,书法作品均辅以释文。释文保留部分异体字、音借字、俗体字,以保持书法作品原貌并方便读者学习临写。
《草书集字千家诗(繁体竖排版)》《实选七绝近百首》即将付梓,编者让我说几句话。我乐于看到此书的出版,愿意替编者向读者说说其中的甘苦,并借此告诉读者阅读此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集历代草书法帖之字成为完整的长篇书法作品,约有三难:选字难,组字难,技术处理难。兹详论之。 选字之难又有四:一、难在选字要在总体上风格统一。首先要把握大草与小草的统一,其次要照顾诸如雄强与柔一美等风格的统一;而上等的集字作品,就应该像是同一个人在同一心境下一次完成的风格和谐的作品。二、难在选字要在总体字势、笔势上前后连贯,特别是关键点画能体现承前启后的关系,使人觉得其【作品】确实是一气呵成。三、难在选宇要正确、规范并较为通行。『正确』、『规范』,从文字角度而言,就是确认所选之字与对应诗篇中的字同是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