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墓志原碑帖系列》是唐代墓志代表系列,选自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之慕志精品。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为我国墓志石刻集中地之一,藏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唐志最多,故曰:“千唐志斋”。 版式设计为横版右翻8开(720mm*1020mm)特点是还原墓志碑刻字体原貌,面向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全套图书单色印刷定价实惠性价比高。
《中国历代墓志原碑帖系列》是唐代墓志代表系列,选自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之慕志精品。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为我国墓志石刻集中地之一,藏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唐志最多,故曰:“千唐志斋”。 版式设计为横版右翻8开(720mm*1020mm)特点是还原墓志碑刻字体原貌,面向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全套图书单色印刷定价实惠性价比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行书,册页装,三开。首为清人绘白描观音大士像,尾有清人绘白描韦陀像并明王樨登跋,清张英题签,清张照、汪由敦、励宗万等人跋。每单开纵二八点八厘米,横一。点八厘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内府,有乾隆帝、嘉庆帝、宣统帝藏印。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着录于《秘殿珠林续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作系赵氏写赠中峰和尚者。中峰法名明本,号幻住、幻庵、中峰等,元代高僧,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广惠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在写经目前是一个创例。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浙江吴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著名的書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歸去來辭》為書家晚年所書,頗得二王遺風。用筆嫻熟,起筆藏露鋒交錯,收筆銳鈍有致,結體嚴整,筆法純熟,遒勁秀媚,現存三件。 《陋室銘》為趙孟頫早年的代表作。結體平整端正,用筆方圓兼備,法度森嚴,筆法古檏穩重,字體豐腴遒勁。此作縱49厘米,横131厘米,共19行。
《九成宫》又称《九成宫醴泉铭》。该碑建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原石今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天台山。由魏徵撰文,碑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是欧阳询晚年奉敕书作。原碑24行,每行49字。该碑楷法严谨险劲、浑圆沉稳,不作姿媚之态,最适宜初学者临摹,故被历代学书者所重,多奉为范本,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
本字帖抓住水写纸反复使用的特点,以简单、方便、实用为基础,侧重练习汉字的间架结构,上下翻页形式,讲解与练习分开,上面是例字讲解图例,下面是水写练习,上下对应,方便临写,是一本适合学生及入门者选用的字帖。
王羲之一生优选的书法,首推《兰亭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消除不祥和求福,这叫作“修禊”。 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禊。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汇诗成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微醉,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洋洋洒洒,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好景不再,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50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历代名家小楷珍品丛书之米芾,目录为临《离骚经》《千字文》
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大力提倡书法进课堂,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得开设书法课,荆霄鹏书的《小学生毛笔习字本(4下基础篇)》内容简单、易练,小学生看着不会觉得是增加了学担,同时里面增设多种练习方式,如单钩、双钩等,增加了练习趣味性,使同学们在练习的时候不感觉枯燥乏味。同时,里面还附带视频,有如荆老师现场示范教学。
《史晨碑》由黄文新主编
《九成宫》又称《九成宫醴泉铭》。该碑建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原石今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天台山。由魏徵撰文,碑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是欧阳询晚年奉敕书作。原碑24行,每行49字。该碑楷法严谨险劲、浑圆沉稳,不作姿媚之态,最适宜初学者临摹,故被历代学书者所重,多奉为范本,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 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 年)立。原在唐 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至西安碑林。高 285 厘米,宽 102 厘米,文 34 行,行 66 字。岑勋撰文, 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刻石。 《多宝塔碑》为颜真卿 44 岁所书,书法笔画 变化不大,粗细匀称,结构严密端庄,是他继承传 统的作品。此书最便于初学书法者临习。在编排上注重通俗易懂,并非高深难懂的理论知识,非常适合楷书书法爱好者和初学者学习和练习。
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化楷书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其贡献卓著者,隋有智永,唐有张怀瓘、欧阳询,元有陈绎曾,明有李淳、姜立纲,清有王澍、蒋衡,等等。至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要论,著成《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后称《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它用精练、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例字,胪列出九十二种楷书结字的法则。一百多年来,此帖对楷书的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些口授相传的书诀,如“字无二脚”,“横长撇短不用捺”等等,约是从“九十二法”中提炼出来的。 分体《九十二法》系列字帖,继承了黄氏凝炼、对仗的口诀方式,以便学习者背诵、使用;并为了准确理解、运用各种法则,帖后附“楷书九十二法释文”“简体字对照表”,及有关的书法知识。
《乐毅论》是王羲之小楷名作。原文为魏夏侯泰所作,讲述战国时人乐毅,官拜上将军,贤而好兵的故事。羲之书写这篇文章时,联想到东晋的时局和自己的命运,难免有失意之感,所以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乐毅论》“情多怫郁”。 临摹时要力求表达王羲之书法点画清劲,笔法遒丽的特点。笔画灵动,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 本书除了收录《乐毅论》还收录了《灵飞经》《黄庭经》。
韩志强编著的《甲骨文书法字帖(嘉言妙语)》选取常用格言警句、诗词名篇、楹联条幅以及贺词妙语等数十条,以甲骨文书体书写,不仅方便读者临摹、练习,也是甲骨文书法爱好者极好的作品参考书。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