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草书》主要内容包括百字令题标准草书,自序,检字表,标准草书千字文,凡例,释例,后序。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米芾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唐诗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市场面广。集字古诗词图书为书法学习类常见推荐品种,市场面广。与同类书相比,本书中的集字作品面貌更完整,创作参考性更强,且本书中所收集的集字作品量更大,基本为定价相近的同类书的三至五倍。
本书为“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集字”系列中一册,从流传下来的草书经典法帖中集字成古文名篇《逍遥游》《诫子书》《桃花源记》《滕王阁序》等,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王羲之行书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古文名篇十一篇,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颜真卿楷书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古文名篇十一篇,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碑学大师。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张子东铭》书于嘉靖十年(1805)。为邓石如晚年之作。是其隶书典型风格之代表作,书风老辣天成,创造性地将隶书的书写性提升到新高度,并灵活运用于创作之中,符合正统经典书风的审美要求。
本丛书编排条理清晰,内容直观、明了,同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资料性,可谓“无师自通”的学习效果。适用于入门及低中端初学者的学习状况,编者在步骤说明中尽可能做到明白易懂,让读者对照步骤说明就能拿起笔来尝试书法的学习;在大力开展学校书法教学的当下,此书的出版对于大学选修课程的学习极为适合,对于中、小学的教师的书法基础培训也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智永千字文中精心集字成古文名篇十一篇,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陆柬之(五八五-六三八),唐代吴郡人,虞世南外甥,官至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书法早年学其舅,同时又学欧阳询,晚年专习二王。与虞、欧、褚称为初唐书坛『四子』。张怀瓘评其书曰:『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以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文赋》,纸本,行书,纵二六·六厘米,横三七〇厘米,一百四十四行,一千六百五十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赋》为晋代陆机撰文,陆柬之书,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从中可以窥见深厚的王书风范。该帖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元赵孟頫评价曰:『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
《元绪墓志集字》由李松编
本书以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帖中的隶书字体集字成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对联168品,对联品种包括春联6大类、贺联5大类和赠联3大类,供书法学习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与同类书相比,本书内容丰富,品种多样,集字水平高,能有效地帮助书法爱好者进行对联的学习与创作,实用性很强。
《颜真卿行书三稿》由艺美联主编
《唐代稀见墓志书法精选》丛书,系选自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之墓志精品。这些墓志深藏展室,罕为书法爱好者所知。荣宝斋出版社今特从千余种墓志中选出部分精品,影印出版,以飨读者。 本书是其中一本。 《寇章墓志》,全称《唐故朝散大夫守陕州大都督府左司马上柱国上谷寇公墓志铭并序》,唐崔耿撰文,唐韩隋书,刻于唐大中四年(850),书体为楷书,共31行,每行31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拓片及原石现存于千唐志斋博物馆,该墓志主要记录了寇章及妻子郑氏的生平及德行。 《寇章墓志》,端庄肃穆,严谨清秀、气韵质朴,意境清虚简净,使人惬意舒心。综观整篇,其书风近于欧体,由此可见欧阳询在整个唐朝书法史中影响之深远。欧阳询生活于隋唐两代,其书写风格承袭魏晋书风,书法有端正严谨、整齐峻拔、清气绝俗的特点。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苏东坡经典行书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唐诗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历代名家小楷心经》收录了11种历代小楷心经作品,分别为:欧阳询、敦煌写经、苏轼、沈度、文徵明、傅山、康熙、乾隆、弘一、沈尹默、溥儒作品。以供读者临写、赏析。
《杨凝式韭花帖》是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代表作,纸本墨迹,纵26厘米,横28厘米,凡7行,共65字。此帖存世墨迹有3个藏本:无锡博物馆藏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罗振玉藏本。一般认为罗振玉藏本为真迹,其余为仿本,但罗振玉藏本已不知去向。此帖是杨凝式致友人的一通手札,记述自己午睡醒来,适逢友人来信并赠韭花酱和羔羊肉,充饥之后心中惬意无比,于是写下此信向友人表示谢意。此帖点画平和生动,结体稳健,章法潇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代评价甚高,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将此帖以原作形式出版,方便读者欣赏、临摹其整体气息,对提高书法爱好者水平大有裨益。
本书以西晋索靖《月仪帖》为学习对象,《月仪帖》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月仪帖》以十二月令制为尺牍,故称。《月仪贴》字数逾干,其书法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本书选取其中部分范字作临摹技法探析。此帖运笔法度森严,点画笔笔拆开,没有过多引带,显得十分古朴,但又能笔断意连,笔短意长,本书对帖中的字体结构、书写重难点等讲解详细且专业,适合初学者学习。通过临写示范、集字范例、创作范例等方式,由浅入深,使初学者掌握如何正确地学习章草,加深对章草的认知和理解,为书法创作的全面展开打好基础。
甲骨文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文字,是指篆刻在鱼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 本教材以四个章节“碑帖介绍”“技法精析”“临创范例”“甲骨文全貌”来阐述学习的方法。 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准确掌握甲骨文的用笔、结字及章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技法训练,能够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工整地临摹创作甲骨文书法习作。同时,通过对甲骨文字的学习,对书学演进史、中国先秦史——特别是商代文化及古文字学研究——有所了解,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基本修养。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欧阳询楷书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古文名篇十一篇,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赵孟頫楷书习字帖(修订版)/中国书法教程》从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入手,剖析楷书大家赵孟頫的楷书经典作品,并附版本精良的原色碑帖,释文专业,是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欣赏,临摹和掌握楷书的上佳范本。
《李辅光墓志》镌刻于唐元和十年(八一五)。唐代大臣崔元略撰文,崔巨雅书写。共三十七行,满行三十六字。志石长九十二厘米,宽九十一厘米,为墓志中的巨制。李辅光,字君肃,据志文记载:其曾祖李望、祖父李万靖、父亲李果毅等世代为官。李辅光为李果毅之三子。书丹者崔巨雅,记载有“宣德郎前晋州司法参军”。其书法艺术品高格雅,集盛唐楷法于一身,“体势近欧,气度似虞”。
本书是“古今楹联经典”系列之一。书中的楹联内容,皆由清末学者选取《峄山碑》中的文字编写而成,五言、六言、七言皆有。本书截取《峄山碑》作品中的文字,一个一个,将其按照上述楹联的内容,编排成对联的形式。对联是我国古老的民俗书法艺术形式,而这些楹联内容又是学者精心编撰,《峄山碑》书法作品则更是书法目前的篆书经典,为历代学习书法者所重视,因此两者结合,强强联合,相映成趣,应该会有不少读者喜欢。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碑刻于后汉灵帝中平三年(1861)今置于山东泰安岱庙天贶殿东廊。本书为汉篆字体,风格独特,甚为少见。教材分四个章节:“碑帖介绍”,“技法精析”“临创范例”“张迁碑全貌”来阐述学习方法。
元朱文,元代朱文印章的简称,后则成为一种印章篆刻之风格流派。其风格静雅秀逸,工致隽美,是篆刻工稳一路的代表形式,对明清时期诸多流派印风有重要影响。本书精选了宋以来元朱文篆刻名品三百方,尽可能展示元朱文发展的全貌和变化。正反对举,功能实用;历代集评,明其理路;后附索引,供全文检索。希望不仅能给读者篆刻法度上的启发,亦能带来艺术意趣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