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浙江卫视“中国心”系列文化美育节目第二季《丹青中国心》同名图书。本书以宋画为载体,从“造极”“天地”“人间”三个角度切入:先从院体画铺陈宋画的艺术造诣,再从山水画进入士大夫们的心中天地,最后从风俗画落到人间烟火的美好底色。所选均为经典宋画作品,并邀请许江、高世名、张捷、金晓明、余辉、盛天晔、张铨、陈水华、赵冬梅、钱文忠等组成“读画团”进行多角度解读,既呈现宋画背后三种不同文化立意和宋韵解读,更代表了人生“三重境界”:一重是对很好的?限追求,二重是心怀天地的宇宙观,三重是回归平凡的生活智慧。
本字典所收楷书,主要来自敦煌写经。为了方便读者的检阅和学习研究,对所选楷书,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为了能够完好地保存原作的风貌,本字典编纂时,采用了高科技制作技术。为了排版的方便,对原字作了适当的放大或缩小处理。 本字典共收单字头二千三百多个。单字头依照《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同部首的字依笔画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之形横、竖、撇、点、折为序依次排列。
颜真卿是唐朝名臣、大书法家。书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本书法集收录了颜真卿的传世书法精品,力图全面展示颜真卿书法的韵味精髓和整体风格,本书特别适合书法爱好者、书法鉴藏者及广大读者收藏、赏阅。
本书稿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宋人法帖中的尺牍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尺牍真迹、刻帖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凤墅帖》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断代法帖,也是现存宋代规模优选,价值最为珍贵的集帖。此帖大致刊于嘉熙、淳佑间,收集了南宋士人曾宏父平生所藏所见的大量宋代名人墨迹,所涉及的人物几乎涵盖两宋各界名流。且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不见于宋人专集中。《凤墅帖》包括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刻画帖二卷,题咏二卷,计共四十四卷,规模宏大。这些真迹内容丰富,诗词文皆有。但是就其主体而言,基本皆是两宋各界名流、文人士大夫的往还尺牍。目前《凤墅法帖》共存拓本十二卷,释文十卷,除去拓本与释文重复的,计存世二十卷,存宋人法书计256帖,其中尺牍202通。作者在综合
本书为浙江卫视“中国心”系列文化美育节目第二季《丹青中国心》同名图书。本书以宋画为载体,从“造极”“天地”“人间”三个角度切入:先从院体画铺陈宋画的艺术造诣,再从山水画进入士大夫们的心中天地,最后从风俗画落到人间烟火的美好底色。所选均为经典宋画作品,并邀请许江、高世名、张捷、金晓明、余辉、盛天晔、张铨、陈水华、赵冬梅、钱文忠等组成“读画团”进行多角度解读,既呈现宋画背后三种不同文化立意和宋韵解读,更代表了人生“三重境界”:一重是对很好的?限追求,二重是心怀天地的宇宙观,三重是回归平凡的生活智慧。
“北京画谱”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活化在京馆藏美术经典,挖掘北京美术大家经典名作为丛书目标。通过古代卷历史名作开篇,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导读,甄选画院馆藏中国古代绘画数字精品,现当代卷甄选京派工笔重彩画家任率英、王叔辉、尚泰安经典作品。本篇为“尚泰安篇”,展示了现当代京派工笔重彩画家尚泰安的法海寺壁画临摹作品,并搭配珍贵线稿和文字、视频讲解,呈现京派工笔重彩画派独特的魅力,展现北京拥有文脉传承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传承。北京法海寺壁画是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作的精美壁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本书旨在通过北京工笔重彩画家对法海寺壁画价值的挖掘及法海寺线描的分类梳理、复原,再现
本书稿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宋人法帖中的尺牍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尺牍真迹、刻帖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凤墅帖》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断代法帖,也是现存宋代规模优选,价值最为珍贵的集帖。此帖大致刊于嘉熙、淳佑间,收集了南宋士人曾宏父平生所藏所见的大量宋代名人墨迹,所涉及的人物几乎涵盖两宋各界名流。且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不见于宋人专集中。《凤墅帖》包括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刻画帖二卷,题咏二卷,计共四十四卷,规模宏大。这些真迹内容丰富,诗词文皆有。但是就其主体而言,基本皆是两宋各界名流、文人士大夫的往还尺牍。目前《凤墅法帖》共存拓本十二卷,释文十卷,除去拓本与释文重复的,计存世二十卷,存宋人法书计256帖,其中尺牍202通。作者在综合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为表达深切缅怀和无限景仰之情,我社特编辑出版《邓小平书法艺术精选》一书。本书是从中央档案馆馆藏的邓小平的手迹中,按书法艺术的角度选辑而成的,共收录作品53件,作品排列以书写时间为序,月份不详的排在该年份最后,日期不详的排在该月份最后,日期相同的按作品名称首字的笔画多少为序。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欣赏邓小平同志的书法,感悟伟人风采,激发爱国、爱党和奋发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
《甲骨文同字异形字帖》作者王本兴使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电脑、复印机等现代电子设备,将微小的拓片文字放大,将其整理归纳、影印成《甲骨文同字异形字帖》。实际上,迄今为止,像这样把甲骨文字放大并置于传统的米字格中,供书法爱好者及学生临摹的甲骨文字帖,尚属首创。有的甲骨文单字的写法很多,笔者一般精选四例,很少的也有两例。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单字单形,本字帖未作收录。
《中国书法:从造字艺术到书写艺术》由王晓钧编著
本书稿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宋人法帖中的尺牍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尺牍真迹、刻帖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凤墅帖》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断代法帖,也是现存宋代规模优选,价值最为珍贵的集帖。此帖大致刊于嘉熙、淳佑间,收集了南宋士人曾宏父平生所藏所见的大量宋代名人墨迹,所涉及的人物几乎涵盖两宋各界名流。且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不见于宋人专集中。《凤墅帖》包括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刻画帖二卷,题咏二卷,计共四十四卷,规模宏大。这些真迹内容丰富,诗词文皆有。但是就其主体而言,基本皆是两宋各界名流、文人士大夫的往还尺牍。目前《凤墅法帖》共存拓本十二卷,释文十卷,除去拓本与释文重复的,计存世二十卷,存宋人法书计256帖,其中尺牍202通。作者在综合
刻石纪事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碑刻是中华民族石刻珍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研究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宗教等重要的原始文献。
《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本卷纸墨精好,神采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 细观《书谱》墨迹,孙过庭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全篇开始一段用笔沉稳,应规入矩,就像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中间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到了后段,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三千余言,高潮迭起,一气呵成,真是“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达到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化境。
本书以章草的形式书写题跋。其题跋的对象,大多是自家收藏的汉画像石、北朝摩崖、瓦当、碑刻和砚铭的拓片,个别也有应邀为收藏单位的画作和书法所题。这些题跋,有长有短,内容则不外述作品,考源流,辨题材,论风格,抒新见,评述其历史与艺术价值。把所题对象放到历史长河中,把本人见解置于与前人的对话中,不仅剖析各家持论的是非曲直,而且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在辨析中提出新见,比之古人的题跋更具有学术的现代性。该书一方面促成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徒托空言,另一方面又推动书画美、金石美、诗文美与书法美的结合,把艺术美的创造与别具只眼的品评结合在一起。
《壬寅笛谱》由王建农编著
本书收录了汉代碑刻书法的代表作《袁安碑》《新莽嘉量》《乙瑛碑》《礼器碑》,其中《袁安碑》《新莽嘉量》为汉代篆书的代表作,《乙瑛碑》《礼器碑》为汉代隶书的代表作。汉代是书法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应用文字之一,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在许多特殊的重要场合仍然使用小篆,因而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期。《袁安碑》是刊刻于东汉的一方碑刻,结体宽博,笔势强健道劲,骨力劲拔而有弹性,书法厚重雄茂。《新莽嘉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青铜器,其铭文多为工整方正的小篆,结构舒展,典雅俏丽。清代书法家杨沂孙、齐白石等人都深受它的影响。《乙瑛碑》和《礼器碑》都为汉隶中优秀的碑刻代表,方整秀丽,端严俊逸,细劲雄健,艺术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