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夔,字子研,四川彭县(今彭州)人,清代书画家。工画花卉竹石,生动而有法度,书法亦有所成,尤擅隶书,书史载其“博雅嗜古,究心书学,领悟精敏,临摹不倦”。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全文为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四言韵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篇共250句,涉及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精思巧构,文采斐然,音韵谐美,宜于蒙童记诵,成为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蒙学经典。 汉代是隶书的 高峰期,汉隶数量庞大且精彩纷呈。到了清朝,出现隶书的第二高峰,繁荣一时。此篇席夔《千字文》即是清代隶书风气盛行下的作品,结体精致紧凑,神采飞扬,遒劲高古,姿态万千,变化无穷,肥瘦适
《中国碑帖名品》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为了更方便读者学习与品鉴,本套丛帖在文字疏解、艺术赏评诸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使文字记载、释义的属性与书法艺术造型、审美的作用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展字帖的功能。同时,该丛帖精选底本,并充分利用现代高度发展的印刷技术,精心校核,原色印刷,几同真迹,这必将有益于临习者更准确地体会与欣赏,以获得学习的门径。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汉中太守王升撰文,颂扬原司隶校尉杨孟文复修栈道之事。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刻于陕西褒城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现藏汉中博物馆。 此碑历来为世人推崇,或言其“高浑”,或言其“疏秀”,或言“纵横劲拔”“雄厚奔放”“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总之很好地统一了雄浑肃穆与自然秀逸这两种对立的美感,甚为难得,是学习隶书的范本之一。
《北魏皮演墓志》由王宏昌编著。 皮演墓志,首行题《魏故镇远将军凉州剌史皮使 君墓 志铭》,1995年5月出土于偃师市首阳山镇香玉村砖 厂,刻立 于北魏熙平元年(516)11月。志青石质,方形,高 68cm,宽 66cm,厚10cm,志文正书23行,满行23字,共504字 。“志 载墓主讳演,字荣祖,下邳郡下邳县都乡永吉里人也 。选部 尚书散骑常侍,侍中、使持节,都督秦、雍、荆、梁 、益五 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淮阳襄王豹 之孙。” 皮演,史无记载,其祖父皮豹子,《魏书》《北史 》有传, 均载:“皮豹子,渔阳人”,志石有异、故刻志对证 史、补史 有重要价值。志文书法以方为主,集楷隶笔法于一体 ,棱角 敦厚,气势开张,捺划虽略存隶书遗风,但楷意更浓 ,尤其 是点的写法灵活多变,因字成形,不拘一格,为魏碑 书法之 珍品。
本书是中国碑帖经典中的一册。收入了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草书《后赤壁赋》。该帖笔势矫键跌宕,锋芒凌厉,方笔多于圆笔,一扫元明俏媚之书风,虽未入神,已属不朽之作。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是书法爱好者的范本。张瑞图(1570~1641)明代书法家。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白毫庵主等。泉州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探花,授编修,历官少詹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后入阁办事,晋建极殿士,加少师。善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其书法奇恣横生,风格多样,不落流俗,在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善用露锋尖笔,笔势跳荡多姿,节奏感强烈。结体平正而内促,形态紧张,显示出一种的自抑心理。以强烈的个性与崭新的艺术风貌独树一帜。尤精大字匾额。书名远播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所书《草书后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