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精选:先秦》内容包括商代鉨印,春秋鉨印,官铢,战国秦系官鉨,战国晋系官鉨,战国燕系官鉨,战国齐系官鉨,战国楚系官鉨,其他地域官鉨,私鉨,姓名印,复姓印等等。
《中国篆刻字典(第三版 套装上下册)》共收入汉字单字3933个,篆字67872个。部首检字表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编排,为了便于读者方便快速地查阅,正文之后又附有简体笔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两种查字法;本字典遵照传统字典的编排习惯,并考虑到历代篆字的字形特点,皆以繁体字为序编排,目录及正文每个字的旁边和下面都附有该字的简化字和异体字,以便读者参考,篆字下面的注解和说明文字皆使用简化字,便于读者阅读;本字典以《说文解字》所收的篆字为首字,主要收录了历代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碑石拓本文字、玺印篆刻文字太砖瓦、镜铭、泉币、度量衡等文字,大致按书体发展演变的历及篆刻作者的年代依次编排。本字典所收历代篆刻字形大致按原大钩摹或剪贴而成,尽量保持字形的原貌。便于应用和携带。
《中国篆刻聚珍第三辑》是“中国篆刻聚珍”系列丛书里的最后一辑,共包含六种,即《楷书印》《封泥》《图形印》《鸟虫印》《玉印》《瓷印》,主要收集以专题印为题材的印章,汇编成书。所选印章皆是该专题范围内的经典作品,读者据此可以了解该专题范围内印章的大致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来使用。整个《中国篆刻聚珍》丛书定位于篆刻学习临摹,创作借鉴、印史研究和教学参考,满足篆刻爱好者、创作者临摹鉴赏和教学研究之需,成为学习、了解、研究印史的合理范本。
《石鼓文楹联三百例》为书法家沈继良以石鼓文进行楹联创作的书法作品集,分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乃至十二言联。联语多为诗词名句,丰富多彩,文书皆美,歌颂美好生活、读书之乐、艺术之趣等,以石鼓文的用笔之法,在迟疾变化中,表现出苍茫之意,线条浑厚而华滋。结体得石鼓文的气势,然更见修长,其中又可见邓石如的通达与吴让之的婀娜,字法章法上看,一字之中、一行之中,乃至一篇之中,均见其疏密安排的苦心孤诣,表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更体现出当代审美意识对他的影响。师法石鼓文,不管是对静稳健的风格,还是对激越张扬的个性,均有很好的补益功效。
王福庵(1880~1960),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庵,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精篆刻,是。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所篆《说文部首》字帖、《说文作篆通假》,向为行家肯定,成为学篆范本。本书集王福庵毕生印作精品近500方,印制精良,释文清晰完整,是学习、研究王福庵细朱文印风的推荐图书。
本书底本为同治三年(1864)严荄辑的《钱胡印存》,存浙派印人钱松、胡震两家印150余方,多附边款,品相上乘。胡震在二十七岁时,结识了钱松,“始大叹服,自是搁笔不复为人刻画金石矣”。年长一岁的胡震甘执弟子礼,与钱松结为师友,二十余年往来无间,俩人之间更是互赠佳作,其中钱松为胡震治达七十余枚。在胡震去世二年后,即同治甲子(1864)年,曾任富阳观察(道员)的同里知交好友应宝时“痛伯恐早世,欲永其名”,与严荄收集钱胡二人遗作,拓印成轶,辑成二册,存世稀少。钱松篆刻造诣甚高,为历代印人所推崇,称其为浙派“西泠八家”之一。胡震篆刻取法汉印,亦见功力。而于当世名家,独服膺于钱松,时相切磋,谊同师友,故其所镌拓,深受钱氏影响。胡震之印存世极少,从此谱中可一瞻其面貌。
《中国历代篆刻精选必临系列》共分十一册,按照时间及人物风格进行分类。清代以前的作品按照断代的方式划册,该类分为先秦、秦~西汉、东汉~南北朝、元明时期四册;清代以后按照篆刻名家的风格以及师承关系进行分类划册,该类分为《丁敬 蒋仁卷》、《陈鸿寿 赵之琛卷》、《邓石如 吴让之卷》等七册。本套丛书对印章作品进行严格甄选,主要从印章内容、刻制技法及工艺、印章对后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把关,挑选出适合篆刻初学者学习、临摹的作品,每册收录作品约300方印,全套丛书共计收录印章约3300余方。每方印章配简体释文,便于读者理解印面含义;同时在释文中标注出繁体字、异体字及通假字,以便读者对照印面文字进行临摹。本套丛书在编排上采用正印、反印对照的形式排版,便于读者对照反印临摹,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 由浩瀚文化
《吴昌硕篆刻精选》精心选择了部分吴昌硕的篆刻文字供大家欣赏和研习。晚清时期,很多著名篆刻家登陆印坛,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同时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的影响*的篆刻家之一。吴昌硕从事篆刻艺术约有60年之久,作品风格也几经流变,终于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表现 涩 、 拙 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以次得以邓石如印文圆润遒劲的特点;吴让之用刀明快淋漓之长处;赵之谦布局疏密之窍门,例如他31岁至35岁所作的《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等印,都是很好的见证。
《中国历代篆刻精选必临系列》共分十一册,按照时间及人物风格进行分类。清代以前的作品按照断代的方式划册,该类分为先秦、秦~西汉、东汉~南北朝、元明时期四册;清代以后按照篆刻名家的风格以及师承关系进行分类划册,该类分为《丁敬 蒋仁卷》、《陈鸿寿 赵之琛卷》、《邓石如 吴让之卷》等七册。本套丛书对印章作品进行严格甄选,主要从印章内容、刻制技法及工艺、印章对后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把关,挑选出适合篆刻初学者学习、临摹的作品,每册收录作品约300方印,全套丛书共计收录印章约3300余方。每方印章配简体释文,便于读者理解印面含义;同时在释文中标注出繁体字、异体字及通假字,以便读者对照印面文字进行临摹。本套丛书在编排上采用正印、反印对照的形式排版,便于读者对照反印临摹,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 由浩瀚文化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墨点字帖:《曹全碑》全本描红(带毛笔)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墨点字帖著 出版时间 20190801 I S B N 9787571200923 定价 38 开 本 4开 384*53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页 数 31 读者范围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 范本之一。此碑记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以前鲁相乙瑛之言,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此碑结体方整,骨肉均匀,法度严谨,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是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属方整平正一路。 历代书家对此碑赞誉甚多。 也十分受大众喜爱。本书介绍了集字创作的几种方法、集字创作的几种幅式以及几十首集字古诗临摹、创作的完整展示和米字格高清放大图,使读者能够看到集字中细微之处的变化,方便读者赏析、研究、临摹。
内容简介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 赵孟頫《道德经》 出版社 崇文书局有限公司 作 者 李波著 出版时间 20201201 I S B N 9787540360979 定价 20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100%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司马彦字帖·名人名言·行楷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司马彦著 出版时间 20180901 I S B N 9787556424641 定价 22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50 (千字) 页 数 46 读者范围 大众
内容提要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善本,汇聚海内外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是书法临摹、欣赏的范本。
一、题壁,是指题写在山崖、洞窟、粉壁、门障等建筑实体或天然壁面上的书迹。 二、《陇南金石题壁萃编(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精装)》内容以金石、题壁为大宗,旁及部分代表性砖铭、简牍、瓦当、钱币、玺印、封泥、兵器等。 三、录文起于商代,止于清代(清代仅选录部分),分列九编;存目起于商代,止于民国,置于末编,名为“附录”。 四、编次以年代早晚为序,不拘类别。其中内容相关、年代相近篇目即相接而录,不拘年月。有年月者,以年月为次;无年月而可推定年代者,即以推定年代为次;无年月而可推定朝代者,即附其朝之末。 五、收录范围以陇南八县一区为主,地域适当向周边扩展,个别篇目旁及陇南邻县——陕西凤县、略阳,甘南舟曲,四川九寨等。
《方圆庵记》,全称《杭州龙井方圆庵记》,宋元丰六年(一〇八三》陶拯镌刻,米芾时年三十三岁。据《金石萃编》记载,原碑高五尺六寸五分(约一百八十八厘米》,广三尺五寸七分(约一百一十九厘米)。凡十七行,每行四十八九字。 明万历间石佚,宋代和明代均有翻刻,但翻刻之石也已不存,只有旧拓本传世。清李宗瀚跋《方圆庵记》拓本云,“此《方圆庵记》书王兀丰六年癸亥,米芾才三十三岁,正专学晋人之时,所以运笔能控引王(献之)、羊(欣)。其他诸帖每以奇气掩其古法,求如此逗露机缄者,不多见也。”此《方圆庵记》刻手陶拯在当时应属名匠,其刻工精良,毕现真迹之神采,细微之处丝丝入扣,效果如同作者以笔蘸白垩在漆板上挥写一般,完全表现出元章早期书法如狮子搏象、骏马斫阵般的神韵与气势。 此帖结体与笔法皆由
《丛书》是重庆出版社的经典力作,在2006年老版的基础上,利用并拓展老版的篆刻资料,突出篆刻艺术创作的教学功能,选取经典古代印章和代表性印人的作品,通过具体印例,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 《汉印技法解析》:学习和研究中国篆刻艺术,汉印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山。学习汉印的规范和程式,是每一位成功印人的必修课。本书深入解析了汉印的风格形成和演变、篆法、章法、铸印和凿印、历代仿汉印、汉印的临摹方法,系统解读汉印的每一“刻”。
内容简介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 灵飞经 出版社 崇文书局有限公司 作 者 李波著 出版时间 20201201 I S B N 9787540360986 定价 1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本书是一本汉印技法书,注重篆刻技法的介绍,因立足基础,适用于汉印篆刻入门读者、爱好者。书稿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介绍了中国古代篆刻的发展历史、篆书的临习和材料。第二部分介绍篆刻的章法;第三部分则对篆刻的笔法展开介绍;第四部分介绍篆刻的刀法;第五部分是汉印名章的介绍和创作过程讲解;第六部分是闲章创作。
《吴让之自钤印存》收吴让之印蜕三百四十四品。十九为他谱所未收,令人叹为观止。册中《三十六湖长》并《廷飏之印》二品,均有刻后初钤及修饰后之定稿,为从来所未见,弥足珍贵矣。其于刻印颇自满,册中以圆圈自许者计有三十二品,又自题甲等二十五品,乙等三十一品,标以双点者十三品,复以“无意得之”“不单寒”“横直相安”“安顿”“此乃见刀法”等赞语自美,累计八十余品,约为全册之四一。册中《观海者难为水》他谱中曾见款搨,署为“壬辰冬”,时让翁三十四岁,是现存纪年之早作。册中其他作品均更为成熟。 《吴让之自钤印存》收吴让之印蜕三百四十四品。十九为他谱所未收,令人叹为观止。册中《三十六湖长》并《廷飏之印》二品,均有刻后初钤及修饰后之定稿,为从来所未见,弥足珍贵矣。其于刻印颇自满,册中以圆圈自许者计有
本书主张在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中,对中国摩崖文字开展综合研究。本书将摩崖文字纳入先秦至现代两千余年的书作发展史,详细讨论了东汉到盛唐的四组摩崖案例——汉中石门石刻、山东郑道昭题刻、山东北朝刻经及泰山唐代石刻,对中国文字景观的历史脉络与视觉意义做出极具建设性的观察。 作者既强调书法内部的形式与技术分析,也注意关联书作内涵、尺度、媒介、赞助人、书写者与其政治、文学或宗教等文化语境,重视文字的现场观看与阅读方式,同时对石刻可视性提出谨慎的审思。作者认为,仅通过文字便可改变自然世界,在人群、文字与精神领域之间建构联系的观念牢固地占据着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摩崖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公共艺术形式在中古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