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是当代著名篆刻家刘江先生谈论篆刻形式美的专门著作。本书着重探索了什么是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篆刻艺术形式美的时代特征,不同流派风格中的形式美特征,篆刻艺术形式法则与中国传统审美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形式美中找到篆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的路径等问题。书中还附录了四篇谈论吴昌硕、潘天寿、诸乐三等大师篆刻艺术的相关文章,从中可以感受到艺术和人文的温度。本书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指导性、思想性强,是篆刻爱好者的重要读物。
《篆刻入门》为民国时期孔云白所撰。 孔氏以自身篆刻创作实践为基础,并向近代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请益,参考方先生授课讲义,最终编成《篆刻入门》一书。《篆刻入门/篆刻小丛书》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钮与用具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篆刻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篆刻的其他知识。论述简明扼要,插图详尽丰富,既足资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研习者参考,又可为刚入门的篆刻爱好者了解篆刻艺术指明门径。 《篆刻入门》一书早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本次出版即以该石印本为底本,加以点校整理排印出版,并对原书中个别文字错讹作了纠正,对一些漫漶不清的印章图版予以替换,其余尽量保留了原貌。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原有的《800常用繁体字简繁对照习字帖》一书的新版。我们考虑到原书在网络上的接受度,决定保留原书名,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只做内容和设计上的提升。全书选择最常用的800个常用繁体字,以楷书的简繁对照为主,在原有的基础上突出了繁体楷书的练习,根据读者意见增加了练习用的格子;在原先的笔画索引的基础上增加了音序索引,更方便学生和爱好者的查询检索;增加了简繁字义解析的内容,在练字和识字的同时能更好的了解繁体字的意义和应用。
《篆刻小丛书:篆刻学》是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邓散木的遗著。本书是他根据几十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心得经验。文中对于印章的源流,名家篆刻流派,章法、刀法作了论述和介绍,翔实扼要,对章法辨析,具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图例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米芾行书-经典诗词集字创作 定价 20.00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开本 8开 作者 沈浩 装帧 平装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547902141 ......
清代袁日省(予三)精选汉代官私印,依照印文本来笔画描摹采集,分字隶韵,编成《选集汉印分韵》。后经谢景卿修订,由漱艺堂于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锓板。嗣后,谢景卿、孟昭鸿仿其体例,广泛搜罗,悉心采録,分别编成《续集汉印分韵》和《汉印分韵三集》。《选集汉印分韵》甫经刊行,即得到时人的赞许和肯定。著名学者陈澧即指出:“世俗所行《六书通》不可依据,《汉印分韵》较胜。”《续集》、《三集》二书亦秉承《选集汉印分韵》严谨的编纂精神,手自钩摹,且“未见原印,概不谰入”,故而三书所收汉代印文摹刻精审,切于实用,至今仍是篆刻研习者推荐的工具书。本次整理将三集按原书体例以韵合编成一书,《篆刻小丛书:汉印分韵合编》共收字头二千余字,印文一万五千余字。为便于今人翻检和使用,我们在每一字头上注明该字的标准
内容提要 本书对赵孟頫所书《妙严寺记》的笔法与运笔、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体变化及章法与创作都进行了详细的讲授。
陈豫钟(1762—1806),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人,清代学者、书画篆刻家。出身金石世家,乾隆时廪生。深于小学,工书篆籀,摹印尤精,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为浙派篆刻“西泠八家”之一。著有《古今画人传》、《求是斋印谱》、《求是斋集》、《明画姓氏韵编》。陈豫钟在篆刻目前的地位虽然不及丁敬、邓石如那样具有开宗立派的影响,但作为“西泠八家”之一的他对浙派后继者的影响却很好大,如赵之琛、钱松登都曾师法于他,无论是印作的风格还是他们自己在边款中的记载,都折射出了陈豫钟对他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