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汉印分韵》正集、续集和三集合编而成,共收单字约二千多字,集汉代印文一万五千多字。所收汉代印文古朴浑厚,字体钩摹较精,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此书长期来广为流传,是部较好的篆刻工具书。本书是根据《汉印分韵》正集、续集和三集合编而成,共收单字约二千多字,集汉代印文一万五千多字。所收汉代印文古朴浑厚,字体钩摹较精,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此书长期来广为流传,是部较好的篆刻工具书。本书是根据《汉印分韵》正集、续集和三集合编而成,共收单字约二千多字,集汉代印文一万五千多字。所收汉代印文古朴浑厚,字体钩摹较精,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此书长期来广为流传,是部较好的篆刻工具书。
本书以《十钟山房印举》《伏庐考藏古玺印》等精钤印谱为底本,汇集传世和新见两汉、魏晋南北朝官印,专业角度严选880余方原钤印稿,30余方公私藏汉印实物代表作照片,展示汉魏七百余年的印章沿袭发展面貌,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地名、职官等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本书以《十钟山房印举》《伏庐考藏古玺印》等精钤印谱为底本,汇集传世和新见两汉、魏晋南北朝官印,专业角度严选880余方原钤印稿,30余方公私藏汉印实物代表作照片,展示汉魏七百余年的印章沿袭发展面貌,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地名、职官等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本书以《十钟山房印举》《伏庐考藏古玺印》等精鈐印谱为底本,汇聚秦至汉初具有秦代印章风格的官私印,专业角度角度严选近1000方原鈐印稿,40余方公私藏秦印实物照片,按照官、私印分类,并以印文字数和首字笔画数排序,展示秦代印章的凿刻面貌,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地名、职官等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本书以《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等精钤印谱为底本,汇集传世和新见两汉、魏晋南北朝私印,专业角度严选1300方原钤印稿,35方公私藏汉印实物代表作照片,按照姓名印、多面印、吉语印分类,并按印文字数和首字笔画数编排,展示两汉以后私印的各种面貌。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姓氏、印文、材质等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以《邓印存真》《吴让之印存》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从诸多邓石如、吴让之篆刻作品中,以专业角度严选400余方原钤印稿,1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邓派 印从书出、书以印入 的篆刻理念和刀笔意味。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中国历代篆刻精华·流派印》本书为2008年我社《中国历代篆刻精华》丛书中《流派印》分册的修订版。本书以近千方印作,按时间顺序归纳了明清时期*代表性的印章流派和代表人物,梳理了流派印的面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书法篆刻爱好者常备的工具书。
以《西泠八家印选》等精钤印谱为底本,汇集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传世佳作,专业角度严选300余方原钤印稿,2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浙派中后期的印风完善与变法创新,高像素原色精印。
吴昌硕(1844 1927),是驰名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并能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个人风貌。他对篆刻情有独钟,从事的时间*长,成就*。他生前曾言: 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 吴昌硕的篆刻作品,经过他的处理,无论朱文或白文,汉篆、小篆或大篆,都呈现出一种大气、浑朴、厚重的气象。《吴昌硕篆刻及其章法》以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为例,从吴昌硕篆刻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章法与边格、书体、结字、笔法、印形等方面,深入浅出,给篆刻初学者,或有兴趣的研究者以参考。
以《西泠八家印选》等精鈐印譜爲底本,汇聚丁敬、蔣仁、黄易、奚岡传世佳作,專業角度嚴選近300方原鈐印稿,1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品味浙派切刀法与金石味,展示浙派开创初期的发展面貌,高像素原色精印。
本书以《白石印集》《齐白石印谱》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专业角度严选300余方原钤印稿,30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齐白石篆刻面貌变化过程,以及单刀冲刻的霸悍线条和巧妙的空间处理。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本书以《來楚生自用印谱》等精钤印谱为底本,专业角度严选247方原钤印稿,20余方公私藏代表作原石照片,展示来楚生写意印风的整体面貌和肖形印的精彩。高像素原色精印。 印蜕及边款均做释文,对作品中涉及的名句典故、历史人物详加注解,书后辑录历代精彩品评。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看”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更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临”。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左赏析、右印例”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印材举要”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更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