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书院系列·名碑名帖完全大观:赵孟頫·洛神赋》收录多篇楷书书法作品。书法是中华民族古老而辉煌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家名作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宝库,且代代承启,递嬗演进,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种,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改革开放30年来,传统书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书法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能深入细致地理解古人留下的碑刻法帖名作。而先贤们留下的碑刻法帖大多为长篇的祭文、文论、书札、碑文、铭记等,其内容、形式与现代生活相去甚远,且由于千百年来风雨侵蚀、捶拓剥落等原因,其中的许多碑帖漫漶或蛀蚀严重,碑帖上有些字已很难辨识。再则许多传世书迹字径很小,其中又夹杂着大量的异体字、古体字甚至早已废弃不用的字,致使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 抄经 或 写经 。本书以清代书画家金农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此字帖为金农于乾隆八年(1743)受其好友汪庭坚所托而书写的楷书作品,字体竖长、笔画稍粗、落笔严谨,颇有初唐风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或《金刚般若经》,根据不同译本全称略有不同,是佛经中流行广的一部,得居佛藏之显要,以鸠摩罗什译本通行,全文五千几百字。金刚即坚不可摧、锐不可当之物,佛经中常用它来作比喻,如 金刚定 金刚慧 金刚句 等。这里用来修饰般若波罗蜜以示赞誉,指它能摧伏一切烦恼魔障。
《中国碑帖名品48:褚遂良阴符经倪宽赞》精选历代碑帖褚遂良阴符经倪宽赞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中国碑帖名品48:褚遂良阴符经倪宽赞》可供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集王羲之书唐诗百首》是根据人们学习和欣赏的需要编写的。诗是从唐代众多诗人作品中选出,这些诗艺术性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智慧才能。字是从《圣教序》《兰亭序》、《淳化阁帖》、《大观帖》、《兴福寺碑》、《金刚经》等各种珍本中精选出来,体现了王羲之行书的整体风貌。本书是诗与书法的结合,按诗的内容,采用集字的方法,以册页的格式编排。集字的每首诗边有简化字对照。并对诗文加上简要注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嘉祜二年(1057)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其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苏轼为人正直,才华横溢。其诗词文赋均有很高造诣,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方面,苏轼学颜平原、李北海、杨少师等,尤以楷、行书著称,其字形扁拙、笔画肥厚、章法错落、格调清新。此外,作为「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苏轼在书法美学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提出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审美主张。 由于痛苦的人生境遇,苏轼晚年受佛学思想影响越来越大,在其作品中也略有反映,此册行书《心经》,用笔沉稳,结体端庄,布局空灵,意境高远,无不衬托了苏轼晚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精神思想。
赵孟頻(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精宫道人、鸥波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氏博学多才,能诗文,通音律,善鉴定,工篆刻,尤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其书法诸体皆能,以楷、行书著称,结体严整,笔法精熟,格调高古鲜于枢评其书日:[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渚书第一] 赵孟頻行书《心经》,清张若蔼旧藏,乾隆时入清官,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原作为手卷,入清官后改为册页,每单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册《心经》,笔势稳健苍劲,结体妍丽规整,格调纯正典雅。它不仅契合了赵氏遵循古法、崇尚二王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和超脱的气质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论书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唐僧怀素行书论书帖》,帖后有乾隆皇帝行书释文,赵孟頫、项元汴等人题跋。 卷中钤有“宣和”、“政和”、“绍兴”、“秋壑图书”、“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旷奄”、“乾隆”、“嘉庆”、“宣统御鉴之宝”等鉴藏印。
溥儒(1896 1963),字心畲,号旧王孙、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满族,为清道光帝曾孙。 溥儒早年留学于德国,回国后以绘画为生,解放前夕移居台湾,与张季爰、黄君翁三人成为岛上画坛中的三座大山。溥儒曾与张大千有 南张北溥 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 南吴北溥 。 溥儒善山水、人物、花卉,尤以山水见长,清新淡雅,和谐静谧。其书法习二王、柳公权、裴休等诸家,刚缝遒美,端庄秀逸。 溥儒笃信佛教,仁爱孝悌。此册小楷《心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溥儒去世前三年为其母项氏刺血而书,风格严峻刚劲,雍容典雅,实属难得之精品。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晚唐继颜真卿之后的书法大家。柳公权早学王羲之,又师欧阳询,颜真卿及随唐各家笔法,后形成了“体势劲媚”的独物风格,世称“柳体”柳体用笔方圆兼备、轻重有致、变化多端;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朗,严谨中显开阔超逸之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是其60岁后所书,碑文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