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共 1 卷, 5000 余字。历来弘传甚盛,为 佛教各宗派尤其是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本书收录历代 15 位 名家《金刚经》书法力作,书风各异,精彩分呈,为广大学书人、学佛人提供一部可临摹抄诵、欣赏研究的完美典籍。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共1卷,5000余字。由于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故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本系列字帖共精选历代书家所写《金刚经》墨迹、刻帖近共14件长卷。包括王羲之、柳公权、张即之、苏轼、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文徵明、傅山、雍正、弘一法师、金农诸家力作,同时收录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作品
本书是 大师临鉴之路 系列丛书的一种,以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为对象,研究其在艺术之路上学习与成长的轨迹,并*终以画集的面貌呈现出来。 文中系统梳理研究了董其昌临鉴古人的思路、方式、过程、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作品的选择上,有针对性地选取*能反映临鉴古人的作品录入其中,理论研究与作品并重,区别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和画集。同时,让读者真切地触摸到董其昌的学习和成长经历,理解其之所以成功的缘由,认识其作品的真谛,可以更有效地启发后学。
《中国历代名家墨宝:闲居赋·秋声赋》: 西晋著名文单家潘岳,曾创作出《阴居赋》一文,后被送入《昭明文送》。受此文感染和影窖,害家趟孟顺捍毫窝下遣一篇章,属后世留下又一珍贵墨迹。清代孥者曹溶在卷后题跋中评道:一趟文敏在元朝甚被寇遇,游屋中外,勤于碱事,晏息水晶宫之日较短。其害《阴居赋》得集倦于仕遥,寄麓镳之思欺。用竿纯师李北海,而逞以姿秀,不匏遇江家法,定属晚年合作。 《中国历代名家墨宝:小楷书道德经》: 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岁的赵孟俯为进之高士书写了这卷小楷道德经。卷首,赵氏会一幅老子画像,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整卷小楷书道德经。这卷墨迹为纸本,纵二百四十五毫米,横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赵氏一生曾多次书写小楷道德经。据方家评介,其晚年书写的这
《历代名家书心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药。故云彼岸。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
孙过庭(646-690),名虔礼,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历右卫胄曹,官至率府录事参军。中年暴卒,客死洛阳。关于孙过庭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稀少,唯以书名传世。张怀璀评价孙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书,亚于草矣……隶、行、草入能品。”《宣和书谱》也说他“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善临摹,往往真赝不能辨。”好友陈子昂曾撰文悼之曰:“堙厄贫病,契阔良时,养心恬然,不染物累。独考生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将期老有所述,死而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志竟不遂。”实则,孙过庭虽英年早逝,未能尽展才华,令人扼腕叹息,但传世《书谱》墨迹,已经是文书俱佳的不朽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官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昊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骂?兀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 综观赵氏书法,始终有道媚、秀逸之特色。他在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论师法何家,都以‘中和’态度取之、变之,钟繇之质朴沉稳,羲之之蕴藉潇洒,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皆能融人笔端,但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这是赵氏深厚的功力、丰富的学养、超凡脱俗的气质所致。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明末集帖学大成的重要书法家。他的书法临学晋、唐、宋、元各家,融会变化,特别注重师古人之意趣而不泥其形迹。 疏朗匀称,结体秀媚,时作欹侧之态。行书用笔圆润秀劲,结体虚灵,姿态自然洒脱,追求『意到笔不到』的韵味。
《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由薛龙春所著,以王宠这一吴门四家中为研究者忽略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王宠的人生与艺术进行合理重构,并透过这一个案,回应书法史上的一些传统理论,为吴门书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翔实材料与新颖视角。
张宇先生临写褚字别具一格,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表现其运锋平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灵活自然的笔法,起笔轻捷,收笔沉着,给人的感觉是笔势翩翩、潇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此本张宇临写的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能让学书者直观地感受到褚字的结体、用笔等特征,获得借鉴和启迪,不失为是一本上佳的临本。
《 启功书兰亭序 集字范本》,收入集字的单字、词组、对联和诗词作品共223幅,是一套不可多得的集收藏、学习、临摹、欣赏和研究于一体的书法字帖,可也可作为书法的临摹与训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