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致制作了这样一根项链:中国书法笔法的起源、终止、失传的原因,什么是『八分书』『楷则』,什么是书法中的『势』,『五字执笔法』该如何诠释,古来若干譬喻(如『屋漏痕』『折钗股』『意在笔先』等)究竟何 指,『笔法』图解细释,书写工具、姿势与书法发展的关系,『章草』与书法演变终止的关系,提出『美化』与『隶化』的概念,『完法』『尚法』『变法』『无法』阶段的划分,『帖学』与『碑学』的实质,历目前主要书家书写风格破解,『书画同源』的本意,何谓『文人画』,书法和绘画的分界线,等等。因此,这本书不是教科书,而是『寻』古来书法之『本』的书。
毛泽东在奋斗求索一生中的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承载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内容。毛泽东的手书,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也是一份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部分用作者独具风格的隶书——融汇汉隶与清人隶书——书写了300条雅俗共赏的中国成语,每条成语皆注明读者及解释。第二部分创作了包括中堂、条幅、横披、斗方、扇面、对联、小品等各种款式的隶书成语书法作品,各附以适当的文字说明,阐述每件作品的特点及创作意图,用以指导初学者对成语书法的学习和创作。本书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中国成语文化爱好者阅读。
王羲之书法,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 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 疏密相间;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 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 班志铭编著的《王羲之行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收录王羲之行书作品,供读者欣 赏临摹。
这套欧、颜、柳、赵、苏、黄、唐七体楷书标准习字贴与间架结构习字贴的首编人柳溥庆先生(一九○○—一九七四)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印刷印钞专家,总工程师,一生从事美术印刷印钞工作。他利用十多年业余时间,在中国历代书法家论的基础上,研究又好又快地书写楷书的规律,并将总结出的楷书法理论与历代楷书名家代表作的范字相结合,编印出欧、颜、柳三体标准习字贴及柳体楷体间架结构习字贴出版。『十年动乱』后,其长女柳伦继承柳老遗愿续编其他多体标准字贴。这套字贴自一九六二年公开出版以来,已累积发行数千万册,至今长销不衰,受到书法爱好者与习字者的欢迎。
《中国书法全集》上迄商周,下至当代,总计一百零八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二、名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著、附录、補遗十编。精印现存世界各地珍藏的中国历代书法精品三万余幅。论文、考释二千余万字。许多图版均属首次发表。每卷内容有:书法家评传(或断代专论)、图版、书家书论、书家年表、书家生平行踪示意图、图版考证说明与释文、参考书目等。 该书不是一般性的艺术图册,而是继宋代《淳化阁帖》、清代《三希堂法帖》之后,中国当代书法学术界对几千年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的一次空前整理、研究和评介。如此全面、系统、深入、细微地研讨一门艺术,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学术界也是罕见的。此书对书法专家、研究者、爱好者、收藏者,均有极高价值。
当已掌握毛笔的基本书写技巧时,读者会对书法艺术有更高的审美需求,本丛书就是将枯燥的碑帖单字练习,集字为具有可读性的古诗文、楹联作品,融练习与鉴赏为一体,为您的书法学习开启兴趣之旅。
一、本字典是专为书法家、书法研究者、书法爱好者编辑的一部中国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入历代书家墨迹及碑版法帖中的隶书字体。 二、本字典采用的部首与《康熙字典》的部首基本相同。为帮助读者了解和使用查字的方法,本书列出了每个字的部首。 三、在检字表及正文中,所注释的文字采用繁简对照的方法,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四、本字典共收入210个部首,部首次序基本按笔画数目多少排列。检字时,在一个部首里出现的字,其他部首就不再出现。 五、为方便读者检索,本字典列有《部首目录》及《检字表》。 六、由于本书为书法工具书,力求占代书法的原貌,本书所选用的例字,尽可能撷以墨迹,适当采用碑版法帖中的字形,对个别不的字稍作修补,还其原貌。
本书书体风格宽绰圆润、古朴厚重,外紧内松等内容。
本书主要收录的是《夜光杯小品精选》,全书文笔隽永,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作者们用优美的文字组成了一曲曲动听的生活赞歌,令你掩卷思之余回味无穷,不忍释卷。
《经典碑帖笔法丛书:颜真卿多宝塔碑及其笔法》撷取了中国书法为的碑帖,通过对其历史年代、作者介绍、风格特征、技法特点等进行全面的介绍,使读者对被碑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经典碑帖笔法丛书:颜真卿多宝塔碑及其笔法》有利与学习和研究。
张瑞图,明穆宗隆庆四年庚(一五七0)出生,明思宗崇祯十四年辛已(一六四一)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字长公,一字果亭,号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等。福建晋江青阳下行人,早时从事儒业,家贫,日需费用仅靠其母机杼纺织供给,常以大麦粥充饥。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一六0七)进士,殿试第三,授编修官少詹事,兼礼部侍郎,以礼部尚书入阁。曾为魏忠贤书写“颂词”,并因趋魏党仕至武项殿大学士。后魏党败,故入逆案,坐徒赎为民。继而遁迹江南,隐于青阳里白毫庵。平生善书画,以“金刚杵”笔法著称于世。绘画以山水擅长,骨格苍劲,点染清逸,间作佛像,饶有意趣。论其渊源,则以元为基调,略参宋人,并不限于北宋,粗笔方折则近乎南宋。其特点是小品多剪裁宏阔的景象,画面繁琐,结景细碎,勾皴点染,用意精到
《钢笔字帖(行楷)》收入3500个常用字,并附二笔编码检字法。行草是在行书基础上进行草写与简化,是介于行与草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以点画为主,草书以连笔为主。本字帖以行书为主,带有草书的笔法,由于行草的灵活多变,简化突破了行、楷运笔的严谨性,使之加快了书写速度。 同时作者通过对四角号码、部首检字法进行比较分析,花了两年时间进行整理编码工作,以部首检字法为基础,仍以笔画顺序和笔画数结合进行编码。具体是将部首检字法的部首笔画数与其他字根笔画数分开两次计算方法拼为一体,总笔画数一次完成。只取起、收的基本笔画编码,全码为3位数,码为笔画数,第2位是起笔,第3位是收笔,如超过10笔的,例12笔只取个位数码“2”,因为1—5笔的字不多,配11—15笔,而6—10笔的字较多,搭配16—20笔的字较少,不会重复太多。又省略了1
《中国历代名家墨宝:董其昌墨迹选(1)》收录了董其昌的行草作品《菩萨藏经后续》、《邻风图诗卷》和《答客难》等,体现了董氏在临写上的要求与创作上的个人面貌,学习者可以从董氏临帖中体会二王的笔法,达到透过名家上溯经典的效果。清丽隽永的董氏个人风格更是为当今北碑、民间书法强盛的环境提供了另一种取法模式,供大家参考。
我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篆刻法》一书在篆刻领域具有的指导性,图文并茂,讲解篆刻的基本概念、种类、历史发展、制作工艺和工具、艺术形式和成就等,内容丰富详尽,使对篆刻感兴趣的读者以及篆刻初学者容易阅读和理解。《篆刻法(增订本)》分为上、中、下编,上编介绍印章和篆刻的基本知识;中编介绍篆刻的发展历史和流派;下编讲述篆刻的方法,包括篆刻工具、使用和各种刀法,另有附录部分展示印谱以供作者参习研考。
中国篆刻自清代以来,逐渐脱离对书画的依附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篆刻艺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与情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人们的偏爱。不但在,而且扩展至东西方的众多国家与地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篆刻更广泛地走向世界,有大量的老 、中 、青、少四代人涌进了篆刻爱好者的行列。 和书画一样,艺术品也是商品。在有关篆刻市场方面,向来没有专书。为了进一步繁荣篆刻市场并使之逐步规范化,方便购买、收藏、生产、供销、学习、研究各个方面,西冷印社特编辑出版《中国篆刻市 场通鉴》。《中国印学年鉴》 ,系收1988至1992年共5年的资料。因种种原因,该书未能续出。 本书则续编了1993至1997年共7年的资料,如各地的篆刻家、篆刻社团、篆刻文献和篆刻年表等。至于印材、印具的明细分类价格、当代篆刻家的润格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