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本书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史上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重点,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的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非常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参考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这是一本专为3岁至8岁儿童设计的实用戏剧游戏手册,包含40节课程计划,200多个独立的戏剧游戏,教学提示清晰简单,易于操作。本书内容是基于国际先进戏剧教育经验研发而成的一套完整的戏剧课程,涉及团队协作、声乐练习、角色扮演,以及服饰装扮、木偶制作和故事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活力、创新和参与感的戏剧体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早期的各项技能与综合素质,帮助孩子在探索与研究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建立自信心。书末还附有课程模板,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探索了编剧艺术的规律。全书分为绪论、戏剧题材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等六章。对于戏剧创作,戏剧理论研究和话剧、电影、戏曲等艺术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现场性:媒介化文化中的表演》 探讨的可能是当今各种表演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一个由大众媒介和数字技术主导的文化中,现场表演的地位如何? 菲利普 奥斯兰德的这本开创性著作自问世以来,已经推动了一个新研究领域的重新界定。通过探讨现场表演的具体实例,如戏剧、音乐、体育和法庭证言,《现场性》对媒介文化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认为媒体技术已经侵入了现场活动,以至于许多活动根本就不是现场。在这个新版本中,作者彻底更新了他的挑衅性论点,将互联网的影响以及文化、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纳入考察范围。在解开围绕着现场活动高雅文化地位的最后一些观念桎梏的过程中,这本经典著作将继续塑造公众观念,并就一个关键的艺术困境引发热烈辩论:什么是现场表演?它现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本经过整体修订的新版《现场性》是所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是世界著名的表演体系,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斯氏体系的核心要义是 在体验基础上再体现 ,而本书作者贝拉 莫琳所倡导的 心身一体的演员训练法 的坚实基础是 行动分析法 。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生命后阶段来不及落实与践行的排练方式,而他的继承者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将这种 传说 变为了 事实 ,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流的演员训练手段。这是对斯氏已有认知体系的超越,书中清晰描述的贝拉 莫琳在莫斯科的学习心得与回到英国后的表演实践也让其肯定了 行动分析法 的实用性。本书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表演技巧手册,是表演艺术理论方面的一部重要专著,更可作为戏剧表演从业者、表演专业师生、青年演员和表演艺术爱好者的指南。
《空的空间》是彼得 布鲁克谈戏剧的理论经典,写于1968年。作者在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充满原创力的戏剧观,同时旁征博引20世纪重要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戏剧理念与创作,以佐证他的戏剧观。全书充满激情、标新立异、引人入胜,展示了戏剧如何藐视规则,构建并打破幻觉,为观众创造持久的记忆。 本书问世50余载经久不衰,已被译为德、法、俄、汉、日、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波兰、希腊、阿拉伯等近20种语言。中文版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导演入门之作,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命本没有剧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即兴发挥中度过的。既然我们都是人生舞台上的即兴演员,为什么不演得更专业一点?即兴表演是一个比喻,是一种途径,是演员和音乐家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技巧,是每个人可以学习和利用的生活方式,是开启正念和潜能的钥匙。本书鼓励读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即兴表演,希望读者多冒险、多尝试、多欢笑、多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戏剧教育原来是这么精彩、这么激动人心!戏剧体验可以为孩子带来很多益处。它拓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由此培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它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真实生动的语境。戏剧中的聚焦练习、合作练习、信心练习培养孩子获得专注力、合作能力、自信心等渗透于生活各处的核心生存技能。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和不同的文化与人群交汇,可以穿越时空,体验现实世界里的各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学习理解他人。 本书以简单实用的方式,介绍了戏剧教学方法、戏剧要素和训练活动,以及建立课堂秩序、利用教学空间和资源的妙招,帮助老师们将更多富于想象力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日常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本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陆续收到过许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也不乏衷心的赞美之辞。有一点没有想到,一本小小的唱本居然引来无数专家、学者、京剧表演艺术家、票友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毋庸置疑,这是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随着京剧艺术的不断自我完善和不断普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京剧,越来越多的经典名段被人传唱。从读者来信中我们注意到,人们对京剧艺术的认同形同对故宫的认同。置身于故宫,除了震撼别无选择。而身为国粹的京剧,以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的综合运用,通过 生、旦、净、丑、末 不同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几位喜爱唱戏的朋友说,从唱本中学唱了新的经典名段,真是过足了瘾,那感觉就像是点到了穴位;一位爱好京胡的朋友
本书是迄今为止本专业介绍盔头制作的书。作者为京剧盔头、彩塑脸谱两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全书从工具选择、材料取舍讲起,配有大量彩色图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盔头、彩塑脸谱的制作工艺及流程。另外,书中特别精选了作者的百余件作品。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道尽民国上海艺坛的各种逸事奇闻。丁悚是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他不仅是一位创作颇丰的画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活动家,因此他在清末民国时期,在艺术界交识人物之广、阅历之丰富,都是很少有人可比的。1944年至1945年间,他为《东方日报》撰写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 专栏文字,记述清末民国艺坛轶事掌故甚详。这一组文字从未结集出版,慕琴先生之嫡孙丁夏先生,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研究人员的帮助下,从旧报资料上录出全部文字,并做了精心校订。这是一部近代上海艺文史料集,它的整理出版极有价值。
《说戏》是柯军从艺四十年所演经典剧目的传承之作,书中收录了《宝剑记 夜奔》《桃花扇 沉江》《铁冠图 对刀步战》《铁冠图 别母乱剑》《长生殿 酒楼》《牧羊记 望乡》《牧羊记 告雁》《九莲灯 指路闯界》《红楼梦 胡判》《邯郸梦 云阳法场》《邯郸梦 生寤》11折昆剧的情节概述、角色理解、表演门道等内容,由柯军作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由资深昆曲文化推广者王晓映进行挖掘、整理,将前辈师傅的表演技艺传授、主演对剧中人物命运的体悟、唱念做打舞台语言的把握等,一一说来,既作为柯军舞台生涯四十年集大成之艺术档案,又可供当前昆曲传习之珍贵文献。
中国古代优伶史是一部表演艺术创造的辉煌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梨花带雨:生旦净末丑的乾坤》以 人 为纲,选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员为个案,对其生平和艺术创作详加描述,同时也以点带面地介绍了优伶及其相关文化艺术的诸多方面。
《牡丹亭》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儒生陈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手持一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沉浸在此梦中不能自拔,因为思虑过度,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下。其父杜宝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在2022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剧目,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艺术家与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推出本书,既表达对献身话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也为戏剧表演者及从事表演的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为话剧表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书记录了16位表演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于是之,英若诚,蓝天野等,也有当红艺术家,如濮存昕,冯远征,徐帆等,通过他们多年的演艺生涯及人生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人艺70年的辉煌和灿烂。
本书介绍了即兴戏剧的历史、分类、规则,详细阐述了81个代表性的即兴游戏,以及8种即兴长剧形式,进而阐述了即兴戏剧进阶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分享了即兴戏剧演出的实用指南,介绍了即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深入学习即兴戏剧的资源和指向。 本书适用于即兴团体、编剧、导演、演员、戏剧工作者及爱好者,以及在创意、教育、咨询、企业培训、心理治疗和社区等领域工作的广大从业者。
字音、板腔、技巧是构成京剧唱腔的三大要素。无论对于艺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还是京剧院团的演唱、演奏、创作、研究,或各界京剧爱好者,都是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 本书论述了字音知识、板腔关系、流派唱腔、演唱技巧、伴奏手段,并对传承性的京剧经典唱段进行分析。绘制了详细的 上口字、尖团字查询总表 ;系统讲授了京剧行当、唱腔、流派的关系,并对京剧老唱片数据展开了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京剧的上口字、尖字在唱念中采用特殊的读音。在第二章中,重点标明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和上口字、尖字的特殊读音,供读者比对。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作者特地选取了一些音频和视频。音频、视频有京剧的传统曲牌、不同流派的唱腔,也有伴奏以及新创作的京歌。
本书是波瓦戏剧理论的技术篇,探讨的是如何运用剧场解放个人和改变生活。欲望彩虹的技术针对的是都市中受困的人,如何利用 审美空间 的力量来检验个人的、主观的压迫,把它们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之下。欲望彩虹是帮助我们首次看到我们已经内化的压迫的技术,这些技术具体包括 脑中警察 、 形象剧场 等。本书分别从其理论基础、期望和内省的技术,相关技术的实践案例以及在印度的工作经验四个方面对欲望彩虹进行了大胆而精彩的阐述。 本书阐述了巴西著名戏剧家奥古斯都 波瓦富有创造性的戏剧理论与实践。欲望彩虹发源于波瓦对都市受困人群的精神状况和行为问题的关注,是将被压迫者剧场延伸至人类内在压迫的心理治疗探索。它提供了如何利用 美学空间 力量审视已内化的、主观的压迫,如何运用剧场解放个人和改变生活的理论和方法,兼具理论
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此著致力于探讨艺术家对于 第四堵墙 的态度、用法,进而分析戏剧结构的不同特点。他首先溯源穷流、归纳整理,将2500年以来戏剧的叙事性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力图展现各个时期、各种流派提倡的戏剧结构特色。其次,与相对成熟的叙事性结构相比,有关剧场结构的论著还相对匮乏。作者以编导演模式为视点,横向比较世界戏剧美学体系,纵向挖掘中国的戏剧美学脉络,中西参照、点面结合、归类清晰。全书涉及的案例从历史到当下、从传统到后现代、从经典到热点,博采众长、配图精美,乃编剧学教学的重要参考著作。作者以宽容的姿态审视不同的戏剧流派,作为编纂者,我揣测大概对于当下话剧的弊端分析也是直面戏剧乱象的必经之途。另外,就叙事性结构与剧场结构的关系研究,也颇具启发,这也是未来编剧学所要努力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全书由戏曲写作的理论与技巧研究、戏曲写作的剧例研究和戏曲写作的教学研究上、中、下三编合成。其*的特点是谈戏说艺论写作,密切联系当代戏曲文学走向,引人入门得法而又发人断想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