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京剧(含昆曲)脸谱概述、脸谱图例、经典论述三类内容构成。概述脸谱源流及演变、功能、分类等后,依净、生、旦、丑顺序展示手绘名家脸谱,略加说明,而以翁偶虹、刘曾复、梅兰芳等讲解、阐释脸谱的经典文字连缀其间。 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一端连接着古典文学对历史或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一端连接着表演艺术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理解及再创造;它既是一种传统,一种由一系列固定下来的符号构成的程式化艺术,却也是于细微处变化万千的,是特定表演者的个性化舞台实践。傅学斌先生《京剧脸谱》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既提供一般性常识,为 门外的 京剧爱好者指点出解读缤纷京剧脸谱的入口,而且从名家和流派的角度稍作展开,在同一人物不同脸谱间构建对比,顺带阐述了流派传承及特色、表演者个人风格等等内容,笔墨不
《京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根据作者长期对京剧音乐记谱整理而成,汇集了京剧五十多部剧目的百段著名唱段,以曲谱方式记录了生、旦、净各行当流派数十位名家的唱腔并随附唱词、演员简介,充分展示了百花齐放、各色纷呈的京剧流派艺术特色,既适合京剧初学者参考学习,也值得资深京剧爱好者收藏研读。
如何系统地掌握上口字、尖团字的专业知识,对于京剧演唱、创腔作曲、京胡伴奏、文学研究,乃至音乐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京剧上口字尖团字实用手册》从上口字、尖团字入手,系统概述京剧字音的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本书精选76段具有代表性的京剧唱词(按十三辙名称顺序排列)标注 上口字、尖团字 ,使读者便于在作品中掌握具体用法。 同时,本书配套20个经典视频。 本书作为一本上口字、尖团字词典类工具书,对于京剧唱念的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运用丰富的文献材料和大量京剧实践知识,详细叙述了京剧的起源、发展、流派、唱腔等问题,还细致讲述了京剧舞台布置、演员角色、京剧行头、京剧使用乐器等,可以说,本书记叙了关于京剧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关于京剧的 小百科 。本书稿以作者张永和曾出版过的《京剧艺术一知谈》为底本,删减了 票友大赛 传统京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三大文化工程 等部分内容。
本书从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行当、脸谱、戏装及服装、音乐、声腔、声韵、念白、道具、程式、特技、京剧基本功、京剧艺术特色等方面着手,设置了近160个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兼之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向读者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是一本为市面所稀见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既适合京剧专业人员进行宣传推广,又适合京剧爱好者(包括中小学生)学习领悟,还方便外国人阅读了解。 能在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京剧对外演出宣传时,为外国人了解京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著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封面题签,沪上著名画家潘之封面插画,著名京剧专家王家熙、徐幸捷、田恩荣专业审定,可谓名家毕至,联袂推荐。 总之,本书以微见著,可引导中外读者漫步京剧艺术殿堂,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奥妙。正是: 旦生净丑末,极态演
该书是 国人必看丛书 ,其中中国传统京剧卷选编的十五个传统京剧,都是较著名的,有影响的戏。 中国传统昆曲卷介绍了11个传统昆剧故事,以剧目的舞台剧为故事蓝本,介绍的11个剧目包括《长生殿》《荆钗记》《牡丹亭》《南唐遗事》《琵琶记》《千里送京娘》《墙头马上》《十五贯》《桃花扇》《西厢记》《西园记》。 传统地方戏卷介绍了30个中国传统地方戏故事,故事以舞台戏为蓝本,有舞台感和节奏感,适合青年人阅读。该书的30个故事是《半把剪刀》《打金枝》《花为媒》《女附马》《秦香莲》《天仙配》《杨乃武与小白菜》《状元与乞丐》《连升三级》《狱卒平冤》等,均为中国传统戏曲。
本书是京剧大师谭鑫培故乡武汉市江夏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经谭家授权编写出版的丛书《京剧谭门》(1-4卷)的第二卷。本卷重点介绍了 四大须生 之一、 新谭派 的开创者谭富英的人生经历和演艺生涯,穿插介绍了谭门第三代谭小培的传奇人生,以及谭家众多师友门生的梨园掌故。 谭鑫培仙世后,其子谭小培洞悉儿子谭富英酷爱戏曲和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为了京剧谭派的发扬光大,毅然割舍自身对京剧艺术的挚爱,精心培育谭富英。谭富英终于不负众望,将谭派京剧艺术推上了一个崭新的,深受国人爱戴。本卷围绕着力刻画谭小培为谭派艺术甘当人梯伟大宽阔的胸襟,以及谭富英穷尽智慧和能量,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京剧事业。
专著是对20世纪上半叶围绕京剧唱片的灌录、发行、传播等所进行的历史学与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其所提供的具有史学研究价值的各种文献和资料,以及对于京剧老唱片进行的资料研究与梳理,打破了典籍类资料集成图书的范式。专著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具、理论性与实现性兼具。
谭鑫培一生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形象。由于他善于体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气质,因而演来无不形神毕肖。熟悉谭派艺术的著名票友陈彦衡说: 谭鑫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 他在塑造人物时,不仅注意形象的真,而且讲求艺术的美,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以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情取胜,但有时不免略带感伤。谭的唱腔不但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唱法之大成,而且广泛吸取了青衣、老旦、花脸各行的唱法以及昆曲、梆子和大鼓的音调,巧妙地融于老生唱腔中而不露痕迹,又能统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自成一家。
为了宣传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采取了人民大众在当时都比较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 革命现代京剧。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革命现代京剧唱片的诞生和兴衰。全书共分八大部分,主要介绍革命现代京剧唱片包括概述、每个剧的剧情介绍、剧本和主要唱段、总谱、主旋律乐谱、唱片的主要分类和每套唱片出版的简介,唱片的收藏、使用与保养,常见的几种唱机。
周锐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他出版了很多深受小读者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作品曾获得全国优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图书新作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等。 这套《京剧里的故事》,是周锐老师为小读者们精心编写的京剧故事,一共两册,每册收录了10个经典的京剧故事。流传广泛的京剧名段经过周锐老师的演绎,变得通俗易懂又诙谐有趣。这套书是周锐老师 自说自画京剧 ,因此除了引人入胜的京剧故事外,周锐老师还为每个故事创作一幅戏画,戏画生动传神,韵味十足,十分具有收藏价值;每个故事后面的 周锐说戏 栏目还能让小读者了解到很多专业的京剧知识以及京剧艺术家们鲜为人知的趣事。 当然,要让小朋友们真切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光读故事和看戏画是远远不够的。本套丛书匹配了由梅兰芳先生等著名京剧表演
戏曲不仅是中国所特有,它在世界戏剧文化中也是独树一帜的戏剧样式。戏曲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的戏剧艺术,是由全国多地剧种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拥有上千年的艺术经验积累。戏曲扎根于民间,真实而鲜明地反映了实际生活、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 本书以经典戏曲为依托,创造性转化为中国故事,再现了20个传统剧目中的多个经典戏曲人物。以文学的手法、故事的形式创编的梨园人生,一方面向读者展现了绚丽的戏曲艺术天地,传播优秀戏曲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另一方面以更贴近读者阅读习惯的写作方法,解锁传统戏曲人物的人格密码,彰显粉墨春秋的人性光辉。
本书是京剧大师谭鑫培故乡武汉市江夏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经谭家授权将编写出版的丛书《京剧谭门》(1-4卷)的第四卷。 本卷主要介绍京剧大师谭鑫培故乡武汉市江夏区与谭家携手共同宣传打造京剧谭门文化品牌,弘扬国粹的一系列典型活动和事件。近年来,在谭家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市江夏区围绕“京剧谭门文化品牌”打造,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举办了多个大型活动,令国人瞩目。比如“京剧谭门故乡武汉·江夏行”“海内外京剧票友大赛”“全国京剧戏曲达人秀”等多项赛事联谊活动,以及“谭鑫培公园”和“谭鑫培古戏楼”标致性建筑的建设,力争在弘扬京剧文化中缔造万派朝宗的江夏圣地,推动经济社会两个文明的发展。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内容简介
梅兰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 四大名旦 。其生前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兰芳在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在梅兰芳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 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京剧精编剧目典藏》是上海戏剧学院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而进行的一项重大艺术工程。以上海戏校六十年多年来的京剧教学为依据,本书在众多的京剧剧目中遴选出十五出经典教学剧目,内容包括:剧本、乐谱、剧目源流、剧情简介、艺术特色、人物穿戴、道具、注释等。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将以戏校的特色剧目和南方的戏曲流派如 麒派 盖派 俞派 等艺术家的代表作纳入其中,包括六十年来戏校一些名家名教师的代表作品;同时融入京朝派及传统京剧的诸多经典流派剧目,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均有一定的比例,综合性和地域性兼而有之。二、分基础必学剧目与流派特色剧目两大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京剧教师教授和学员学习京剧的教材。三、具有系统性、示范性、实用性等特点,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及普及会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小楼(1878年 1938年),别名三元,安徽怀宁人,杨月楼之子,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小楼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 三贤 ,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 武生宗师 的盛誉。其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 奎派 风范,代表作品有《长坂坡》《挑滑车》。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 杨派 。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 奎派 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 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 武戏文唱 的杨派特点。
张国良、王欣编著的《邮戏三国》,是用戏剧及年画等集邮极限明信片,来描述当今舞台上还在演出的传统三国戏和新编三国故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叙说近现代有戏文的三国戏。这是一种艺术再创作,它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发展,区别于《三国志》《三国演义》,也区别于《宋元杂剧》《金院本》,通过推陈出新,给三国戏注入新的活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国人推荐阅读丛书”由戏曲老专家谭志湘、周传家、张实等亲笔撰写,以大家写小文章的态度,使文章浅白深遂,意境深远。在介绍戏曲故事的同时,介绍了该剧的传承及成剧脉络。文章舞台感、节奏感极强,使读者如身临舞台现场。本书是该系列丛书之《中国戏曲故事(传统京剧卷)》,由张实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