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为中国歌剧百年 经典唱段集萃第四册,收录了1990-1999年间创作演出的《归 去 来》《党的女儿》《马可 波罗》《张骞》《安重根》等15部歌剧中的34首唱段,如《铺平大道通长安》《卞姜,你在哪里?》《大王,快住手!》《你是草原上美丽的太阳》等。这一时期的中国歌剧无论是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以及审美取向,都有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轻歌剧和音乐剧的引进,使新创演的剧目均在原有的艺术模式上迅速突破。 《集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乐谱 所有唱段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限度为演唱者提供便利;二是文字赏析 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集萃》是一套系统化、专业化,集乐谱、伴奏、鉴赏分析于一体的中国歌剧文献集。它不但可以作为一部涵盖全面、资料翔实、评价中肯的歌剧集
这本书的特色是字对字的翻译,字对字的翻译对大家理解作品、学习作品、欣赏作品和演唱作品都有极大帮助。作者挑选的版本都是非常准确的,排版方面争取做到零失误。对于没有学过法语的人,只是靠听外国人的读音,很难辨别一些细小的区别。所以,在每首歌曲里面都配了一个由男中低音歌唱家施恒先生亲自录制的法语发音,里面做了很多的讲解,包括在歌唱时应该怎么发音才能让观众听明白。特别是语言的演唱和说话上的一些区别,包括演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有哪些,大家要如何避免。本书是面向音乐院校专业学生、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艺术考生的声乐教材,所选曲目共有12首,选自11部法国歌剧,都是法国歌剧音乐会常用的歌剧咏叹调。
《中国歌剧百年 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 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歌剧发展艺术的专著。本书不仅对中国歌剧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从其起源、发展、成熟到创新,全面展现中国歌剧的辉煌历程,同时也深入剖析中国歌剧的艺术特色,包括其音乐、剧本、表演、舞美等各个方面的特点,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此外,本书还关注中国歌剧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歌剧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通过对中国歌剧的文化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感受中民族的精神力量。
歌剧表演艺术家,男高音歌唱家张建一,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委员、声乐歌剧系教授委员会主任、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客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客席教授。 张建一毕业于美国纽约朱丽叶音乐学院歌剧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我国 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曾获第三届维也纳 歌剧歌唱家比赛 名、帕伐洛蒂 声乐比赛大奖、美国音乐家基金会声乐比赛 名、纽约歌剧俱乐部声乐比赛 名、美国萨利凡音乐基金会声乐比赛 名、匈牙利 电视台百花奖、德国《歌剧世界》杂志特别奖等多项 声乐比赛奖项。
《外国歌剧选曲集:男中低音咏叹调》以周枫旧译男中音歌剧咏叹调和男低音歌剧咏叹调稿本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声乐教学、演出、比赛、创作和欣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曲目作了一些调整,使之更具有实用性。中文歌词直接译自意、法、德、俄原文,并作了比较认真的推敲,使之尽量做到既符号原文的意思,又便于演唱。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中国歌剧音乐剧场面精粹》是从近百年来我国原创歌剧和音乐剧中精选出来的优秀音乐戏剧化场面,共3张DVD,按剧目的体裁类型,分为民族歌剧、正歌剧和音乐剧。其音像素材,多来自相关剧目创制单位摄制的舞台演出录像,少部分系从国内相关单位复演光碟中截取而来。令人感到惋惜的是,一些早期十分优秀的歌剧作品和其中的精彩场面,受首演时客观条件限制,或后来未能复演,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活动影像。有的剧目,即便后来曾经复演过,但也没有录像资料存世,故无法入选《场面精粹》。更有少数优秀剧目,虽经课题组多方接洽和反复商谈,但截止到本课题后交稿之时,其创制单位仍不能落实授权并提供光碟,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版权纠纷,故而只能弃之不选,十分遗憾。
“音乐自学速成”丛书引进自朔特出版社,是一套在德国被广泛使用的自学教程。全套丛书包括乐理、音乐史和指挥等,是适合音乐爱好者以及音乐学习者的一套有效的自学教材。全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结合简单直观的谱例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