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五个方面来展现评弹艺术的生态,而这五个方面又各自构成了一对关联。 吴地因缘 写的是评弹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地域文化给予评弹怎样的滋养,评弹又为苏州增添了怎样的文化因子。 江湖际遇 ,是写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空间上说,书场也构成了一个 小社会 。 书里乾坤 是写人与书的关系,前辈艺人马如飞说: 一部南词,半生衣食。 书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谚又云: 人说书,书说人。 人与书构成一种互文、共生的奇妙逻辑。 雅俗之间 是写评弹中雅俗关系,雅俗的互动、冲突,由此形成的张力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 光前裕后 则是写旧与新、古典与当下、传承与创造的关系。
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是由知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主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相声教学工具书,分为《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和《相声艺术教程 高级》三本。《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是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的*本,通过课程教学的形式将相声的基础知识,如说、学、逗、唱等,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地讲述出来,同时配以有趣的漫画形象,更容易被少儿接受。这本书将相声的基本学习理论、方法和实践融会贯通,目的是填补相声界多年来只有口传心授、没有教学指导的工具类书籍的空白。
本书汇集了十部中国古典名剧,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并对这些戏剧进行注解。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是单雯解读昆曲《牡丹亭》 《幽闺记》 《桃花扇》 《南柯记》 《长生殿》 《玉簪记》 《狮吼记》 《奇双会》 《雷锋塔》 《浮生六记》 《烂柯山》及《蝴蝶梦》等经典曲目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随笔集,分故事介绍和人物解说两部分,角色涵盖了杜丽娘、王瑞兰、李香君、瑶芳公主、杨玉环、陈妙常、柳氏、李桂枝、白素贞、芸娘及崔氏、田氏。作者从自身舞台表演经历出发,叙述自己对昆曲传统经典剧目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处境、命运的独到理解,文字细腻流畅,富有表现力,全书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是由知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主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相声教学工具书,分为《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和《相声艺术教程 高级》三本。《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是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的第二本,延续*本课程教学的形式,难度较*本稍有提升,内容涉及口齿训练、眼睛练习、节奏、韵律等,结合漫画形象,将相声基础知识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地讲述出来,更容易被少儿接受。这本书将相声的基本学习理论、方法和实践融会贯通,目的是填补相声界多年来只有口传心授、没有教学指导的工具类书籍的空白。
本书为陈古虞记录整理的北方昆曲表演艺术大师韩世昌六个剧目(含第七个戏的一小段)的表演身段,包括《思凡》《痴梦》《刺虎》《闺塾》《刺梁》以及《游园》出场。记录详细、清晰、规范。
2016年中英艺术家共同执导的昆曲《邯郸梦》在伦敦首演,作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名家逝世400周年纪念之作,《邯郸梦》别出心裁地将昆曲和莎剧融合创作,这种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受到中英两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本书收录了此次演出的缘起、台前、幕后、剧评、剧报相关文章二十余篇,配以精彩剧照,回顾了这出新概念戏剧的演出前后,收录多篇学术评论文章,梳理了中英汤莎会在中外戏剧对话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对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马静宜及其子 三弦王子 马小祥师承、艺术生涯、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及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展现;对曲艺流派 刘派、白派、张派、少白派、骆派、菜园派进行详细介绍;对马静宜、马小祥艺术探索和研究文章进行分享。同时,本书附有京韵大鼓唱词、鼓曲,以飨读者。本书文辞朴实,情感真挚,图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于保护北京曲艺这一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老艺术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品格、年轻艺术家对曲艺事业的坚守,对北京曲艺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为北京曲艺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思路。
《曲牌全书》包括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91个曲牌;南曲的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三调(双调,越调,商调)共113个曲牌;大石调,小石调, 般涉调, 仙吕宫入双调,由26字至90字,共57个曲牌。
任何美术形式的创作,实际上都是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一幅作品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以艺术形象是否成功为显著标志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们赞叹那些动人心魄、经久不衰的精品佳作,鼓励画家创作出生动传神、朴实感人的人物形象,坚持做到认真观察生活和高度凝练的艺术烘托手法相结合;其中娴熟的绘画技巧是的基础。 ?? ?? ??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作品的关键。人物形象刻画得不好,其作品效果便无无从谈起。千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或是其他画种,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凡从事人物画创作的画,都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列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 ?? ???为了帮助美术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和学习人物画的创作方法,编者选编了这本人物形象资料,内容都选取了作品的局部,以便学习观摩。目的是使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科学
全书共有五章,附录五种,以清代江南职业昆班为研究对象,关注到昆班的人员结构及演剧活动、生存策略及演剧影响,以及职业昆班与家班,曲社等不同戏曲唱演传播载体之间的关系, 探讨昆班演剧市场及其变迁等内容。
本书是对齐鲁书社1991年出版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的一次大的改版成果,将原书简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原著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注释等进行了修订。
《中国曲艺》分为六章,前三章从曲艺的文化、艺术传统和表演艺术三个层面对曲艺进行了总体的历史性概述,后三章分析列举了四种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说书、弹词、鼓曲和相声。中国曲艺系统又简单明了地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对曲艺的发展与具体形式做了详细考察。全稿在阐释了中国曲艺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不时关注到民间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文化背景。
本书有曲家曲目的考证、音乐演艺的探索,也有名家名剧的研究。“曲家剧目考”收录了十六篇文章,既有曲家生平的考证、稀见剧目的考遗,也有剧本文献的新发现。曲家曲目方面,之前已有傅惜华、庄一拂、邓长风等专家进行了很多发掘和考订,作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又考证出这么多新的曲家曲目,是颇为不易的。“音乐演艺考”收录了七篇文章,有档子演艺的探讨,也有音乐声腔的研究,纠正了学术界很多相沿已久的错误,得出令人可信的结论。
本书为由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于2017年12月主办的第三届狮城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有《粤剧 1910 年代至 1930 年代在上海繁盛的原因》《民族戏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齐合-综合-全息——中国古典戏剧演变发展的轨迹》《戏曲的程式对于普及中小学戏剧课的意义》《论经典剧目重演中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新媒体环境下的歌仔戏传播》《日本古典喜剧 狂言 研究》《中国地方戏曲近年在新加坡的传播》《在新加坡推广潮剧所面对的困境与挑战》《人类学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戏曲奇观——以新加坡酬神戏为例》《金元时期北方蕃曲与元曲之关系研究》《浅谈日本江户里神乐——以住吉神社的三出神乐为例》《现代能乐的继承与发展》《格里格:“北欧的斯诺”及其眼里的梅兰芳与中国戏曲》《中日古典剧的 Chorus所活用的叙事艺术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