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五个方面来展现评弹艺术的生态,而这五个方面又各自构成了一对关联。 吴地因缘 写的是评弹与苏州的关系,苏州地域文化给予评弹怎样的滋养,评弹又为苏州增添了怎样的文化因子。 江湖际遇 ,是写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空间上说,书场也构成了一个 小社会 。 书里乾坤 是写人与书的关系,前辈艺人马如飞说: 一部南词,半生衣食。 书是艺人的衣食父母。艺谚又云: 人说书,书说人。 人与书构成一种互文、共生的奇妙逻辑。 雅俗之间 是写评弹中雅俗关系,雅俗的互动、冲突,由此形成的张力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发展。 光前裕后 则是写旧与新、古典与当下、传承与创造的关系。
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是单雯解读昆曲《牡丹亭》 《幽闺记》 《桃花扇》 《南柯记》 《长生殿》 《玉簪记》 《狮吼记》 《奇双会》 《雷锋塔》 《浮生六记》 《烂柯山》及《蝴蝶梦》等经典曲目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随笔集,分故事介绍和人物解说两部分,角色涵盖了杜丽娘、王瑞兰、李香君、瑶芳公主、杨玉环、陈妙常、柳氏、李桂枝、白素贞、芸娘及崔氏、田氏。作者从自身舞台表演经历出发,叙述自己对昆曲传统经典剧目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处境、命运的独到理解,文字细腻流畅,富有表现力,全书图文结合,相得益彰。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是由知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主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相声教学工具书,分为《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和《相声艺术教程 高级》三本。《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是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的*本,通过课程教学的形式将相声的基础知识,如说、学、逗、唱等,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地讲述出来,同时配以有趣的漫画形象,更容易被少儿接受。这本书将相声的基本学习理论、方法和实践融会贯通,目的是填补相声界多年来只有口传心授、没有教学指导的工具类书籍的空白。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是由知名相声演员李伟建主编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相声教学工具书,分为《相声艺术教程 入门级》《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和《相声艺术教程 高级》三本。《相声艺术教程 中级》是 相声艺术教程丛书 的第二本,延续*本课程教学的形式,难度较*本稍有提升,内容涉及口齿训练、眼睛练习、节奏、韵律等,结合漫画形象,将相声基础知识生动形象、重点突出地讲述出来,更容易被少儿接受。这本书将相声的基本学习理论、方法和实践融会贯通,目的是填补相声界多年来只有口传心授、没有教学指导的工具类书籍的空白。
《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本书汇集了十部中国古典名剧,包括《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并对这些戏剧进行注解。
本书是对齐鲁书社1991年出版的《重订增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的一次大的改版成果,将原书简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对原著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注释等进行了修订。
这套教程的发起和编写过程,中国音协的文件中有概括的叙述。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作为编委之一,在专业上和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这套教材由于内容广泛,构思新颖,编写的难度很大。之所以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阶段性成果,是由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多位专家和老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年过七旬的我国资深视唱练耳专家熊克炎、许敬行两位先生亲自主持并参加修改、撰写。编写过程中经历了虎年春节,两位先生和四位分级主编侯孟玲、洪月华、范建明、许清以及参加编写的姜夔、黄依丽、谢秀珍、张建林老师在春节期间都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特别是熊克炎先生和洪月华、侯孟玲老师在春节前由于赶 教材相继病倒,使我心中惶恐万分,深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中国音协的地位和力量都有限,未能给各位专家和老师提供应有的比较好的工作条
北方曲艺音乐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多元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还因其强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相当一段时期为颇具影响力的教化工具。本项目作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整理了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大鼓、河南坠子等五种耳熟能详的北方曲艺音乐,从每个曲种的起源沿革谈起,详尽地剖析了每个曲种的唱腔构成、板式连接规律、旋律特色、节奏特点、流派色彩及润腔技法,揭示了音乐声腔与鼓词、声腔与方言的内在联系,并对每个曲种的伴奏乐器乃至定弦、把位、演奏技巧以及曲种流派的代表性著名演员都作了介绍和理性的分析,让读者了解其传播价值、民俗价值、审美价值等。天津为北方曲艺之乡,本书作者在曲苑辛勤耕耘六十年多年,本项目为其多年经验的汇总,可作为北方曲艺曲种的普及型读物,亦可作为曲艺
本书是作者有关相声研究的文章专集。内容包括北京相声的艺术发生与早期传统、新时期40年来相声创演的思潮述评、一些相声的大师级人物如马三立、侯宝林、马季、苏文茂等人的专论、针对相声发展现状的全方位跟踪讨论、相声美学品格的探究思考、部分相声节目的分析评论、有关相声的学术随笔和书评书话等等。学术范畴涉及历史、理论、评论和创作、表演、审美等各个方面。对于了解北京相声的历史知识、艺术特点、思潮状况、美学格范、名家贡献、现状问题并促进相声的创演繁荣和健康发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相声的艺术特质,准确理解并把握相声创演的发展轨迹,书中还收入了几篇有关曲艺的整体文化面貌、艺术本体特征、文化生态状况、传承传播诉求及特殊审美使命等方面的文章。以利于延伸阅读触角,并深化
由钱乃荣编著的《上海老唱片(附光盘1903-1949)(精)》梳理了1903-1949年各家唱片公司在上海发行的600多张唱片,从文化角度切入,以手唱片的内容发掘资料,且兼顾历史,通过分类介绍上海20世纪初到40年代出版的苏滩、滑稽戏、沪剧、越剧、甬剧、评弹、昆曲等曲目内容,将上海海派文艺精华娓娓道来,可视作对上海文艺繁荣时期各类曲艺融合、发展及变迁历史的全面回顾和盛大巡礼,旨在发掘上海老唱片中蕴藏着的独特文化价值。
中国曲艺曲种繁多,音乐丰富。南北方曾有二百多个曲种,历来有“南弹北鼓”之说,即南方以弹词为代表,北方以鼓词为代表,它们在艺术上各显特色,在价值上又等量齐观。南方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较大,北方的鼓词则以京韵大鼓为侧重。鉴于此,连波编著的《中国曲艺经典唱段100首》以“南弹北鼓”为选编宗旨,选了23个曲种暨100首唱段,通过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彰显经典、弘扬流派,倡导交流,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为专业工作者提供一本可作比较研究的资料及广大爱好者可以此作自修学唱的实例。本书所收集的曲谱资料相当珍贵,采纳曲谱的标准是:具有一定的历史、美学、实用价值。丰富多彩、精湛优美的曲艺音乐,使人陶醉不已。
本书以梁厚民口述,张文娟整理记录的方式,完整记录了梁厚民自幼年时的成长经历,以及作为一名快板艺术大师一生执着艺术,为自己热爱的快板书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并且还首次讲述了与其夫人李如玲相濡以沫的生活故事。 本书收录了一篇梁厚民的自序,并有两位梁厚民的好友朱光斗和李立山为本书做的序。正文有五个部分。*部分讲述了梁厚民从童年在故乡出生到大学后求师李润杰未果。第二部分讲述了梁厚民从事快板书艺术的历程并讲述了其中的苦与甜。第三部分讲述了梁厚民在表演和创作过程中的成就和收获。第四部分梁厚民分享了其在生活中与夫人、与徒弟、与朋友的趣事。第五部分这位快板书大师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进行了总结记录,谈到了包括如何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等。
《曲学讲堂(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文存共3册)》为2013年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文存,收录了“青音班”研修期间的讲座、讲评及中国青年戏曲音乐家论坛的相关内容及办班期间的所有照片资料。第1卷为讲座卷。由季国平、沈铁梅、陈晓光、尚长荣、何占豪、叶长海、张筠青、安志强、汪人元、李树建、王蒙等10位著名艺术家、理论家的专题讲座。第2卷为讲评卷,由朱绍玉、顾兆琳、万霭端、王文训、刘文田、耿玉卿、高一鸣、徐志远、汝金山、朱维英等10位著名作曲家对学员的音乐作品进行评析。第三卷,“图说青音班”,收入了在“青音班”办班期间所拍摄的照片,是“青音班”弥足珍贵的纪念。
中国戏曲课程思政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公共课《中国戏曲》教改为视点,从“戏曲德育”“专业知识”“学术方法”“政治修养”四个方面探索高校戏曲思政价值,有史论理论文化讲解,有专题探讨学术互动,有乡村戏曲田野调研,有课堂师生剧本创作,师生沉浸于中国戏曲专业课堂,潜移默化进行德育熏陶。研究秉持“戏曲本体原汁原味”教学理念(授课逻辑),融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研究成果(理论品格),践行“戏曲审美寓教于乐”实践探索(方法路径),向着高校立德树人品牌课程建设不断迈进。
《欢乐开怀》作品集收录了本次大赛的全部获奖作品和部分优秀参赛作品,其中不乏民警自编自导自演的精彩作品,更有名家专业指导创作的上乘之作。这些作品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涌现出了许多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公安生活、讴歌民警牺牲奉献、彰显和谐警民关系的好作品,展现了公安机关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重大事件中勇挑重担、不辱使命的忠诚本色和崇高的精神风貌,充分反映了人民警察火热的战斗生活。例如,小品《一付三脚架》、《今夜有雨》和相声《奥运行动》、《我和它的故事》等作品,形象地再现了奥运安保工作中民警舍小家、顾大家的敬业精神。小品《沟通》、《印象》、《马寨警务室》等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社区警务室的点滴故事和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