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德编写的 弦乐四重奏小品集 已成为我社的一个品牌,第八集与第七集模式相同,分为总谱与分谱两本,选取了*常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流行歌曲以及适合各种活动现场所演奏的乐曲。在装帧方面,第八集沿用了第七集的方式,总谱为单册平装,分谱沿用插袋方式,将分谱统一放置。不同的是,2019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次选曲全部为爱国歌曲、民歌等中国乐曲。经过前七集的积累,本系列已经成为弦乐专业师生及弦乐爱好者书目。
《小提琴曲选(1949-1979)》包括新春乐、抒情曲、牧歌、夏夜新疆之春、渔舟唱晚、庆丰收、海滨音诗、喜见光明、黎家代表上北京、丰收渔歌、壮锦献给、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等内容。
不仅仅停留于技能技巧的训练,从古筝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来介绍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与特征。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将基础技法训练与演奏练习相结合,有基础知识的讲解,也有经典乐曲的演奏指导,包括作者自己创作并演奏过的作品。
《古琴震动体与共鸣体声学特性研究》内容包括:章古琴声学构成与音响表现;第2章实验设计与实施;第3章古琴音响分析方法研究;第4章古琴振动体声学特性研究;第5章古琴共鸣体振动模态研究。《古琴震动体与共鸣体声学特性研究》由杨帆著。《古琴震动体与共鸣体声学特性研究》关键词:古琴、声学、研究。
《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第十一册至第三十六册为曲谱卷,以26册的篇幅收录存见于泉州与厦门地区以及台湾各地馆阁手抄本中,有琵琶指法谱的散曲与套曲,称为「大小都会套曲」的套曲9套,共计116首。《泉州南音(弦管)集成》第二十九册收录过枝曲中以中倍、倍工、山坡羊等起始的门头中,有琵琶指法谱的曲子。
《逝水流年(弦乐四重奏)》主要内容包括:逝水流年、晚风、今晚感觉我的爱、花样年华、红蜻蜓、爱在深秋、月光小夜曲、梁祝、苏珊娜、抒情圆舞曲、雾夜中的幽会、小夜曲、欢乐满人间、土耳其进行曲、多瑙河之波圆舞曲、小步舞曲、今宵多珍重、吉卜赛风格的玛祖卡、玛祖卡、舞会后的爱之梦圆舞曲。
《琴曲钩沉(二十世纪琴学资料珍萃)》为已故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遗作,汇集了姚先生毕生打谱成果。全书共收入33首琴曲,分为三部分:一、琴谱:以简谱、减字谱双行缮写。二、打谱札记:姚先生关于打谱琴曲所据谱本、源流、指法、意涵、曲式等问题之阐述,自手稿整理而成。三、记谱后叙:整理者撰写,关于姚先生打谱相关资料以及该曲记谱之补充说明。附录CD4张,姚丙炎先生历年操缦录音尽收其中,弥足珍贵。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第25册为曲谱卷,收录滚门体[声声闹]系列门头中,见于絃管文化圈各馆阁抄本而有琵琶指法谱者,共计约一百二十首。卷首冠以(拍法体系及其演变),论述汉族传统音乐的拍法系统,并指出絃管之拍撩系乃出自唐乐。此滚门又分为[长声声闹][声声闹][声声闹叠],分别为长拍、中拍与短拍,管门皆爲五孔管。[长声声闹]又称为[北相思],曲目都为长篇的大曲子。
《泉州南音(絃管)集成》第24为曲谱卷,收录滚门体[锦板]门头之中,见于絃管文化圈各馆阁抄本而有琵琶指法谱者,共计一百三十馀首。[锦板]属大门头之一,拍法又分为长拍、中拍与短拍,并有:锦板十八春、锦板四朝元等变体,以及用不同语言演唱的[锦板南北交]。本册所有曲目的音乐形态特徵,管门皆爲五孔管,拍法相同地为一撩拍,至于[锦板迭]则为迭拍。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分为四个乐章:乐章:“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培尔·金特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第二乐章:“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第三乐章:“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
肖斯塔科维奇(DmitryDmitrievitchShostakovitch,1906-1975),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第四弦乐四重奏D大调》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1960年后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
本书通过诸多乐例,使读者对每个作曲家的特殊写作手法,以及不同时代及乐派的特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音阶系列丛书:长笛初级音阶练习》由浅入深地介绍了20几个大小调的音阶和半音阶。由于是初级练习,所以每一个调仅编了16条音阶,为方便学生练习采用统一格式,并以升降号的顺序排列,大小调套写。其中小调为常用的和声小调。
《千面鼓风》是对鼓的技巧,风格及现代流行音乐的各种风格介绍为全面的一本书。《千面鼓风》也算得上是学习鼓的经典教材,同时也是现代音乐的一本“辞典”。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除了作为乐器外鼓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来传播信息。
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历代文人雅士、民间艺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它种类繁多,积淀丰厚,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琵琶传统民间乐曲精选》收录“阳春白雪”、“灯月交辉”、“汉宫秋月”、“月儿高”、“高山流水”、“大浪淘沙”等十八首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