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钢琴曲选(1)》从实际出发,将有较大影响的钢琴名家名曲整理成册。在内容上包括了各个时期、各种题材、各类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通过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较详细地了解西方钢琴艺术发展简史,而且也为钢琴演奏、理论作曲、教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尤其是对钢琴教学,不必再为一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乐曲到处奔波或购买多种版本的书。希望《外国钢琴曲选(1)》能对众多的钢琴教师、学钢琴的学生,特别是对喜欢钢琴音乐艺术史研究的朋友们、钢琴音乐作曲的朋友们以及大中专师范院校及专业音乐院校、图书馆等,提供方便或有所帮助。
《任重画集:挥麈烟岚》作者任先生的画,所见有人物,兼有山水、花鸟、走兽。他从两宋到明清、再到近代张大千的画作,都曾取法和追摹,以致使他成为一个全面的画家。任重先生是一位年轻的画家,自幼学画,在画画的同时尤注意学习传统文化,读文读史,孜孜不倦。因此,他的画、包括他在画上的题记都显露出很多画家少有的成熟和文化的气格。
这套由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学团队编纂的《中提琴重奏曲集系列》乐谱,共分四册。选取了中外较为经典且被大家熟知的音乐作品,全部改编成多把中提琴形式来完成演奏。改编建立在四部和声的基础上,每个声部都可再分,演奏规模也可以依据不同需要而定。在《中提琴重奏作品系列》(一)中,收录了我国有名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授改编的乐曲《帕萨卡利亚》,当代奥利地作曲家福斯特改编的乐曲《雷电波尔卡》,年轻的中提琴演奏者王柏淳改编的乐曲《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及中国青年作曲家石昱创编的乐曲《茉莉花——民歌主题幻想曲》四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乐曲充分发挥了中提琴乐器的特性,将乐曲的音乐性、乐器的音色属性及演奏者的技艺完美地契合起来。
从作者读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直到现在,身边总有一些朋友不断地要求向我学习口哨,有会吹的和不会吹的,当然多数是被我的口哨所感染,进而想学习的。 传统的口哨演奏方法是吹奏,即在出气时才吹响,而我的演奏方法则不只是吹,而是呼和吸都要“吹”响。如果说呼气时是在吹口哨,那么吸气时就不能说是在吹口哨了,所以在我的这本书中沿用了“演奏”一词,而不只用“吹”字。 用呼和吸两种方法演奏口哨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创举,也是口哨演奏技巧的一次革命。这一改革解决了气息不足的问题,解决了速度、力度受局限的问题,解决了由于换气频繁而影响到某些乐句的连贯性和歌唱性的问题……总之,呼和吸对称的、双向发声的口口肖演奏技巧,正象飞翔中的鸟儿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有了这两只翅膀,我们就可以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所以我想我
《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是一本独特的研究作曲家创作的专著。说它独特主要有三个原因,,选题独特;第二,写法独特;第三,观点独特。从选题来看,作者选的是一位作曲家的一种体裁的作品,这在同类研究中较少见到。近年来,研究陈怡创作的文章不少,这不仅由于陈怡作为华人作曲家在当今国际作曲领域中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由于陈怡的创作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用一种新颖的音乐语言创造了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新风格。混合室内乐正是这种新风格的集中体现。龚晓婷选择混合室内乐作为研究对象,既抓住了陈怡创作风格的重要方面,也在无形中倡导一种自由结合式的混合性器乐思维。从写法上来看,这部专著式的创作研究用清晰的文体结构和多层次的阐述,全面地揭示出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的形式特征和内在精神。
虽然室内乐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和演奏形式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但作为一门学科它还很年轻,并且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一方面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关的教材,而“青少年弦乐重奏作品集”的出版正填补了这一空缺。在本册曲集中,其体裁形式上涵盖了弦乐二重奏、弦乐三重走、弦乐四重奏和弦乐五重奏这几种形式,其中弦乐五重奏也适用于弦乐团的演奏。在曲目的选取上,选取了带有吟唱和律动性的民间风格作品,希望学生们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能理解这些民间音乐的素材对各个时期作曲家产生的影响,以及体会民间歌舞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在曲集的装帧设计上,采用了总谱加分谱的形式,其中,在总谱的页面增加了对相关作品的背景介绍和音乐术语,而在分谱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演奏者的需要,给每个声部都做了分谱。此外,本册
《莫扎特两首小夜曲:弦乐小夜曲K525小夜曲a8K388》为奥伊伦堡 总谱的一册,收录了莫扎特两首小夜曲。奥伊伦堡的“ 总谱”是聆听、阅读和理解音乐的全新途径。奥伊伦堡的“ 总谱”系列收录了选自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作品中的乐队经典作品。50卷中的每一卷均包括印制精美的权威总谱、详细介绍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的前言,以及包含该作品完整录音的一张Naxos公司。
本书围绕小提琴学习中3-10级曲目(参考中国音协考级标准)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分门别类地设计了弦乐四重奏的曲目,包括曲谱和演奏技术提示。 有名小提琴教育家蒋雄达先生,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能更多地与其他声部共同协作、共同表演的学生,能更快地突破技术难点,且对音乐的音准、节奏、音色等也能有更好的理解。而且,共同练习、一起表演的过程,也能让学生更投入,更好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因此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创作和编写了相应的曲目,并为这些曲目总结了技术要点。这些曲目均通过蒋老师所指导的有名的北京太阳青少年乐团的很好小乐手们反复实践演出,在观众中获得良好的反响,因此,这些曲目既是针对性相当强的练习曲目,更是一经学会,就可伴随终生的表演曲目。
《动听的歌:中提琴中国作品演奏教程17首》由龙敏编著
本书是一套针对幼儿钢琴启蒙学习而编写的教材,提供了一种最容易、最不费力的学习钢琴的方法。教程的每一册都保持各自的完整性,只是顺序的编排,而非等级限定。书中曲子虽小但都经过精心创作,我们力图打造一套适合中国孩子音乐审美的儿童教材。
《华魂·关迺忠音乐作品集(靠前卷) 第二交响乐》以鲜明民族风格的旋律与西方的严格曲式写成。西方奏鸣曲式以相对比的两个主题组成,经过发展,矛盾得以统一,结合成一个整体。以两主题一刚一柔、一阴一阳恰似中国之太阴阳两仪,相互依存,合二为一。乐队与管风琴中西之旋律与结构,中西文化之精神的融合,将体现对世界的发展进步与全人类之和平友爱的期望。
随着东方地平线上钢琴热的持续发展,中国钢琴教育事业方兴未艾。更为可喜的是,我国自主创编的不同品类的钢琴基础教材相继涌现,层出不穷。《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作为其中一束小花,出版近20年来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和推介。本次全新修订版是编者们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对老版本书中存在的错误和遗漏进行了修订,并增编了部分程度相近、适用于初中级教学的乐曲,其中包括近年的新作品和中国本土优秀作品,提供了更多钢琴文献的选择;重新调整了版式,更加清晰简洁,方便读者阅读使用。
迪亚贝利是音乐目前极其重要的一位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一位吉他演奏大师。特别是他为钢琴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和双钢琴作品,在该演奏形式中极具声望,同时因为其音乐性强、作品难度覆盖广,深受业界欢迎。此次出版的曲集收录了迪亚贝利创作的近乎全部的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共11套总计44首,分别为作品24(2首)、32、33、37、38、54、58、60、73、149(28首)、163(6首),每首作品均有较为详细的演奏指导,为使用本乐谱的读者提供值得借鉴的练习与演奏思路。
《爵士乐标准曲》是一本全面介绍爵士乐经典作品的指南,讲述了266首经典曲目背后的故事,对两千多张唱片进行推介,并包含爵士名家轶事,是爵士乐爱好者的常备书籍。 作者泰德·乔亚凝结毕生思想精粹,带领读者了解爵士乐经典曲目。身为爵士钢琴家,他演奏这些歌曲已有数十年之久。身为音乐史学家和乐评人,备受业界认可的爵士乐专家,他将自己对爵士乐的深刻理解倾注纸上,迷人节奏在字句中摇摆,灵动音符在纸页间跳跃。
《爵士乐标准曲》是一本全面介绍爵士乐经典作品的指南,讲述了266首经典曲目背后的故事,对两千多张唱片进行推介,并包含爵士名家轶事,是爵士乐爱好者的常备书籍。 作者泰德·乔亚凝结毕生思想精粹,带领读者了解爵士乐经典曲目。身为爵士钢琴家,他演奏这些歌曲已有数十年之久。身为音乐史学家和乐评人,备受业界认可的爵士乐专家,他将自己对爵士乐的深刻理解倾注纸上,迷人节奏在字句中摇摆,灵动音符在纸页间跳跃。
萨克斯协奏曲《西北谣》创作于2016年,运用了秦腔的元素,将古典萨克斯的风格与中国秦腔韵味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很罕见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萨克斯这种乐器的表现力。
萨克斯协奏曲《西北谣》创作于2016年,运用了秦腔的元素,将古典萨克斯的风格与中国秦腔韵味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很罕见的表现方式,拓宽了萨克斯这种乐器的表现力。
著名钢琴练习曲集“名手之道”(Gradus ad Parnassum, Op.44)100首是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创作的专门针对钢琴演奏中所出现的各种技巧的练习曲集,着重于训练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力度的掌握,伴随着复调卡农和对位的练习,要求在较长的篇幅和较快的速度中坚持灵敏动作。“名手之道”是钢琴艺术发展目前的最重要的不朽作品之一,也是世界钢琴艺术教育史中最早的、有系统性的钢琴教程之一,又以其囊括涉及的技巧的丰富和多样性,被称为一套“钢琴演奏艺术百科全书”,它的重要性在于奠定了整个现代钢琴学派的基础。“名手之道”几乎是每个专业演奏者必学的练习曲集之一。或许有人认为,练习曲就是作为专门训练演奏技术的作品,没有什么音乐表现力,而这套钢琴练习曲不仅有纯粹的技术训练(如音阶、琶音、三度双音、八度等),还包含了赋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