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套教材目前包括3册,第1册适合学龄前儿童及小学低年级学生实用。在学习古筝的入门阶段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使之能较快掌握识弦,以及勾、托、抹、撮等古筝基础技巧。 2.本套教材将技巧练习融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儿童化的标题乐曲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更好得开展古筝教学,避免枯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3.本套教材一大特色是以 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 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 4.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用手机中的扫码软件(如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一个地址链接,打开链接即可看到作者演奏示范视频,方便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练习进行辅导。
本教材使用说明 1.本套教材目前包括3册,第2册适合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学生使用。在学习古筝的提高阶段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使之能较快掌握托劈、变音 4 7 、历音、滑音、双托、按音、以及双手演奏等古筝基础技巧,达到古筝考级五级程度。 2.本套教材将技巧练习融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儿童化的标题乐曲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更好得开展古筝教学,避免枯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3.本套教材一大特色是以 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 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 4.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用手机中的扫码软件(如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一个地址链接,打开链接即可看到作者演奏示范视频,方便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练习
本教材使用说明 1.本套教材目前包括3册,第2册适合小学低年级至中年级学生使用。在学习古筝的提高阶段里,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使之能较快掌握托劈、变音 4 7 、历音、滑音、双托、按音、以及双手演奏等古筝基础技巧。 2.本套教材将技巧练习融入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儿童化的标题乐曲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帮助教师更好得开展古筝教学,避免枯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3.本套教材一大特色是以 好听的音乐,背后的故事 的形式加入了音乐欣赏的内容,让乐器学习与美育素养不再脱节,家长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说说音乐小故事,和孩子们一同欣赏音乐。 4.教材中的重点曲目附有二维码,用手机中的扫码软件(如微信)扫一扫就能看到一个地址链接,打开链接即可看到作者演奏示范视频,方便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练习进行辅导。
广东音乐诞生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广泛吸收民问小调、小曲和西洋音乐所长,经过长期孕育演化,终成一朵亭亭玉立、香远益清的艺术奇葩,曾有 国乐 之称,被国外誉为 透明音乐 。岭南人的强壮、硬朗和乐观性格,在音乐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作品首演于同年9月1日布鲁塞尔Flagey音乐厅。唢呐独奏郭雅志,指挥汤沐海,演奏比利时弗拉芒交响乐团。2010年,应邀香港中乐团委约改编为唢呐与中乐管弦乐队的版本。首演于2011年7月15~16日,于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唢呐独奏郭雅志,指挥汤沐海,演奏香港中乐团。曲名借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句的头两个字。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作者自己内心的触景生情与人生思考。
《宝华山隆昌寺律腔梵呗》中《阿难尊者赞佛发愿偈》《和合偈》《普贤警众偈》《搭衣咒》《大德一心》《请圣》这六首律腔梵呗的乐谱在我2013年出版的专著《江浙沪梵呗》中也曾收录过,那是2012年本人根据录音记谱。 《宝华山隆昌寺律腔梵呗》中的乐谱与《江浙沪梵呗》略有不同,是本人重新记谱,在重新记谱过程中对2012年所记的乐谱进行了一些修正。 《宝华山隆昌寺律腔梵呗》的乐谱有五线谱与简谱两个版本,这是为了方便各领域人士使用,简谱版本是根据五线谱翻谱,两种版本的乐谱是一致的。 《宝华山隆昌寺律腔梵呗》乐谱的调性是法师们录音现场演唱的调性。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传统弦拨乐器古琴入门知识的教材。全书分为古琴之美、名家名曲、悠悠古音、琴艺实践、练习曲和乐曲等部分。首先,本书从造型美、音韵美和琴学美等角度,带领读者一同领略古琴这一乐器的独特的艺术之美。其次,本书以相关古琴作品为切入点,介绍了师旷、司马相如、蔡文姬、阮籍、嵇康等古代名人的历史故事,并对《高山流水》《渔樵问答》《梅花三弄》《阳关三叠》《潇湘水云》《平沙落雁》等经典琴曲进行艺术赏析。再次,介绍了古琴特有的减字谱,古琴弹奏的基本礼仪、基本指法等古琴基本常识,对《仙翁操》等入门作品进行分析。
八孔箫是当今最为常用的吹奏乐器之一,常常在民乐独奏、重奏和合奏中出现。喻晓庆先生撰写的《八孔箫基础教程》,讲述的是如何掌握八孔箫的吹奏、训练和演奏一般乐曲的能力。在以往出版的教程基础上,它增添了一些装饰音、叠音和在乐曲中的运用等内容,详细诠释了八孔箫基础训练的方法。同时在曲目方面也充实了一些广为流传的乐曲,使学习者更加兴趣盎然,也更具实操性。
本书是我社"古今楹联经典"系列新增品种.何绍基(1799一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故世称"何道州".道光年间进士.有《东洲草堂文钞》20卷、《东洲草堂诗钞》30卷等传世.何绍基书法会通颜鲁公、大小欧阳、李北海、苏东坡诸家,被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平生书作,以对联居多,故他又被称为"书联圣手".本书选取了何绍基百余幅楹联,展示何绍基的书风的精彩魅力和对联的精妙内涵,供学书者参考.
本书依据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融汇作者十多年深耕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孩子们熟悉、喜爱的10首中外童谣、歌曲、乐曲为基础内容,综合融入了歌唱、律动、舞蹈、打击小乐器等元素,依据孩子们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循序渐进设置亲子音乐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逐渐熟悉音乐的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互动游戏。本书全彩绘本,插图精美,部分插图还附有白描线图,可供孩子进行涂色游戏。书中二维码附小歌手示范演唱,可听赏并随之游戏。
本练习曲集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训练手指的弹奏能力,着重练习传统指序和现代指序的各种不同运指的连接技术、变化指序与过弦方法,适合不同程度的演奏者。练习1~44,更适合初级和中级程度者,在学习掌握各种指法时,逐步提高手指基本能力;练习45~68,适合中级与高级程度的演奏者。对基本指法已经熟练掌握的演奏者而言,可以集中、有效地解决筝曲中特定的运指、连接和过弦方法的技术难点。第二部分,针对左、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全部不同的指序组合而编写,每种组合还可运用不同的节奏变化进行练习。具有中级与高级程度的演奏者和没有很多时间练习的教师或演奏家,可练习第1~24,且每日只需半小时练习时间,就可以练习全部的指序组合,以保持一定的技术状态。练习25是在四个固定的音位上,练习全部的指序组合,使每个手指都
《中国民族调式小提琴音阶》由谢楠,陈曦,谢昊明曲
本书是我社"古今楹联经典"系列新增品种.何绍基(1799一一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故世称"何道州".道光年间进士.有《东洲草堂文钞》20卷、《东洲草堂诗钞》30卷等传世.何绍基书法会通颜鲁公、大小欧阳、李北海、苏东坡诸家,被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平生书作,以对联居多,故他又被称为"书联圣手".本书选取了何绍基百余幅楹联,展示何绍基的书风的精彩魅力和对联的精妙内涵,供学书者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笛子理论知识、“气”“指”“舌”基础练习、笛子乐曲、五线谱记谱法与视奏训练等,主要目的是帮助习笛者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和构建全面且深厚的基本功。这是一部力求与时俱进,着重于笛子基础训练科学性与规范性的教材,既能满足当下高等院校中笛子教学的发展需求,又能为笛子爱好者自学提供参考。
《古筝入门(修订版)》编写的原则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激发学琴者的学习兴趣,采取了基础训练与短小筝曲交替进行的做法,这些小曲大多是根据儿童歌曲改编而成。 为了兼顾成年业余爱好者的学习兴趣,《古筝入门(修订版)》同时也采用一些根据民歌和人们熟悉的歌曲改编的筝曲。为了帮助初学者掌握古筝的传统风格,《古筝入门(修订版)》还选编了部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筝曲。 《古筝入门(修订版)》介绍古筝入门的技巧,内容包括:托与勾练习、撮与颤音练习、劈与颤音练习、连托与连抹练习、花指与划奏练习、固定按音练习、套指四点练习、双手弹奏练习、和弦奏法练习等。
本书为全国的老年大学葫芦丝课堂教学专门打造,同时适用于中老年葫芦丝爱好者自学。教材编写紧扣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同时着力体现葫芦丝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教学体系的严谨性。教材有很强的针对性,特色鲜明:(1)内容上,从葫芦丝的基本构造入手,并循序渐进地结合作品来介绍、练习葫芦丝演奏中的各种手法和一些新的演奏技法。(2)版面设计上,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选用较大字号;练习曲、乐曲部分使用大音符,版面整体稀疏清晰,方便老年人视谱。(3)曲目编排上独具匠心,从老年人的审美取向出发,选取经典葫芦丝乐曲、民歌,及老年人耳熟能详的通俗作品等。(4)在教材编写中,专门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测评等环节,并以葫芦丝教学中普遍认同的能力进阶标准作为参照,体现出老年大学葫芦丝教学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湖北弦索乐作品集》是首本将湖北民间器乐曲选编成教材用于专业音乐教学的“曲集”。《集成》后大多数学者专注于理论研究,如湖北卷主编史新民教授等四位作者合著的《湖北民间器乐文化》和副主编刘正维教授编著的《湖北民间音乐概论》,以及本科生、研究生对湖北民间乐种的研究和表演专业研究生对湖北器乐演奏的研究。如果说湖北民间器乐理论研究与教学早已作为音乐学系的特色而享誉学界,那么,这本《湖北弦索乐作品集》的出版将在湖北民间器乐的创编和音乐教学实践方面开创了先河。 大学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师对待传统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民间音乐的认知和选择。2004年,我曾写过一篇《民间音乐: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的基础》,文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业音乐院校探索现代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