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所体现的知识交叉、传承创新、多元开放以及前瞻与实验性特征,使其特色鲜明,并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没有一套教材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套好的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能够开启心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重要。 本套针对本科生课程教材的编纂工作是建立在2001年~2003年我院主编出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指定教材》基础上的,其主旨,一是对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规范我院专业教学用书;二是希望与兄弟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三是为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参数。 《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教材》共分基础和专业两部分,专业部分又分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艺设计三大类,
1925 1930年的 包豪斯丛书 是现代主义时期集中的一次出版行动,《包豪斯工作坊新作品》是这套丛书中的第七册,由丛书发起人、包豪斯当时的校长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校教师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共同编撰。 本书阐述了包豪斯学校在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期间的教学基本原则,也即希望发展合乎时代的建筑,并且注重从家用器皿到住宅的整体设计,格罗皮乌斯坚信房屋与住宅用品必须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设计上从功能触发,找到每种物品适合的造型。包豪斯设有家居、金属、纺织、陶艺等多个不同功能的工作坊,本书是当时各个工作坊作品的总览,书中列举出大量工作坊的作品,为如今研究包豪斯时期的设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本书内容由概述、图案形式美规律的探索与表现、图案的造型设计、图案的构成形式、图案的色彩表现、图案的表现技法及现代图案设计的应用七章内容构成,重点放在图案设计的方法与思路上,阐述图案设计与应用的知识和技法,让读者逐渐掌握图案设计与应用的知识和能力。每章节附有大量参考图案,图文并茂,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本书既可用于高职高专院校、中等专科院校或职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供在职工艺美术人员学习参考。
*普通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世界现代设计史》以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线索为脉络,系统地阐释了现代设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作品、设计思想和风格特征。在对中西方设计源流整体阐述过程中,探讨了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设计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广泛地联系起来,从而深刻揭示了现代设计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
本书从服饰的基础知识开篇,知识点循序渐进、图文并茂,较为全面地讲解了女性形象设计中服饰形象装扮的色彩配置、款与型的配置、材质的选用与搭配、饰品的选配、风格的协调、服饰形象的综合塑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剖析了服饰搭配的TPO原则及形式美法则,详细阐述了如何合理地运用服饰流行元素,结合不同人物形象的自身特点与相关要求打造出完美的服饰形象,从而让女性的整体形象得到升华。 通过学习本书,有助于学生理解服饰美的内涵,服饰美对人物整体形象美发挥的作用,通过妥善运用服饰装扮的技巧更好地进行女性形象设计中服饰形象的设计与创意,从而提升整体形象设计的效果与层次。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及培训机构的通用教材,还可以作为高校学生的美育读物,以及社会广大爱好者
该书有四部分内容:靠前部分关于设计的基本认知,分别对艺术与设计,优良设计的标准,关于品味,设计师式认知以及跨界整合设计等概念做分析阐释;第二部分二维世界里的设计,概述什么是二维平面视觉传达,具体解说设计大师的主要作品和特点,如吉尔·艾瑞克-Gill Sans与雕刻艺术,冈特·兰堡-摄影图形和土豆文化等;第三部分三维世界里的设计,分别概述三维立体产品和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侧重与区别,具体解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建筑的贡献,勒·柯布西耶作为现在主义先驱的主要作品与生平等;第四部分四维世界里的设计,阐释四维多媒体设计和新媒体设计的概念,具体解说华特·迪士尼,手冢治虫等人在动画领域的突出贡献,以及克里斯·康宁汉、捷克伯·尼尔森等人对实验性设计的探索,以及新媒体领域里的设计研究。
张艳平主编的《产品包装设计》共分七章,章主要讲述包装的定义及功能;第二章主要讲述包装的设计程序及设计构思和定位方法;第三章主要讲述包装的平面设计要素及图形要素、色彩要素、文字要素;第四章主要讲述包装的立体形态设计要素及容器和纸容器设计要素;第五章主要讲述包装设计的文化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主要讲述包装印刷的要素以及几种常见的印刷工艺的种类及流程;第七章摘录了一些优秀包装作品。《产品包装设计》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包装图片,以供学习者能更深入的理解,也有利于包装设计专业知识的大众化普及。
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在设计领域扮演的角色,本书详细探讨情感元素的三种不同层面:包含本能的(产品的外观式样与质感)、行为的(产品的功能)和反思的(个人的感受与想法),并提出因应不同层面的设计原则;对目前越来越重视客制化与互动的设计与服务产业来说,情感设计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诺曼博士的畅销书《设计心理学:日常生活设计》中说明了:为什么生活用品不应该让人困惑、恼怒,还有沮丧;《设计心理学:情感设计》则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也必须迷人、赏心悦目,以及充满乐趣。
本书旨在向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带领学生感受经典智慧,体味工匠精神,在大国文明中找到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信仰,实现文化自信,并从设计的角度融入民族元素。 本书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内容丰富,涉猎面广,尤其侧重传统文化中偏向实际生活的精华部分,主要从传统哲学、古代科技、汉字、传统建筑、传统工艺、古代文学、民俗文化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 设计案例,并在每一章后设置了项目设计实训内容,用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普及读本。
暂无内容简介。。。。。。
艺术管理学在中国是新兴学科,其学科界线在中国至今未能明确——在艺术院校均认可艺术管理这一名称,而在其他综合院校则有文化经纪人、文化产业管理等不同的名称。本书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教材,主要讨论艺术管理学基本原理,针对不同的艺术门类,抽取其共同的规律进行介绍,力图使不同艺术院校和不同专业方向都能适用。书中所介绍的表演艺术、舞台艺术、视觉艺术的众多案例,大多来自欧美国家,希望这些成熟的案例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我们的新学科建设有所启迪并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
暂无内容简介。。。。。。
孙海燕编*的这本《想象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生活与设计)》从八十年代的“想象”对于研究中国设计的意义出发,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研究中国设计的方法,主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论述:现代化理论与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化想象与中国设计的关联、人民知觉到的现代设计、如何认知决定如何选择、设计评价的思维及语言特点、设计实践展现的“现代化”场景、八十年代:中国设计认知的解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