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设计教学丛书中的立体构成分册,主要讲述了立体构成的理念、构成要素、形式要素以及材料和技术要素等关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全书内容丰富,涉及立体构成的方方面面,书中附有大量的作品照片,使本书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知识性,不仅可供美术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亦是对立体构成感兴趣的读者自学参考的好材料。 从德国“包豪斯学院”首次开设“构成”课至今,已有70年余的历史。现今,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开设的“构成”课是在包豪斯“构成”课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更科学、更系统的一门学科。早些年,国内各美术院校的基础设计课大多是从单独纹样人手,然后进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显然,这种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各美术院校纷纷从国
设计教育的本科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设计基础教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字体设计、编排、图形电脑辅助设计等课程);设计理论教育(设计史、设计批评、设计美学和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专业设计(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课程等)。以上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科学性与较为严谨的学科体系结构,缺一不可。 传统的设计艺术院校从学期单元的素描教程开始的基础课程,缺少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洞察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思辩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里,笔者就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教学革新的初步方案和思路。在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设计素描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设计美学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这有待于我们的思索和探讨。这也是此书写作的初衷和尝试的勇气。
本书的九个课题,尝试用“课题”分解“问题”。每个课题既是关于立体构型知识的分解与整合,又是对历年高校招生命题的延展。很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都融汇在课题中,课题的具体要求是对学生思维可能产生歧义的预见,力求每个课题能有效解决一个问题,最终所有课题的汇总就是把“点”连成“线”,有效地由简到繁、由加到减、由局部到整体、由黑白到着色……让我们一起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本书利用模糊数学、统计数学以及神经网络等理论方法研究并阐述颜色视觉过程与彩色印刷复制过程的转换特性及其定量关系。全书共八章。章介绍本书的研究内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颜色视觉机制理论及其发展;第三章论述颜色感觉的客观测量方法与实验结果;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探讨颜色视觉过程的模糊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应用;第六章与第七章研究彩色印刷呈色数学模型及其应用,并对电子加网工艺、彩色管理系统等色彩复制工程问题进行论述;第八章给出总结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该书理论性强,并注重联系实际,中供印刷传播工程专业类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印刷院校师生以及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冷暖色配色设计》从色彩的冷暖意象特征出发,列举能传达相关意象的版式设计、图案设计、平面设计的案例。根据色调的意象特征在冷色配色、暖色配色及冷暖色与中性色配色中延伸出十种色调意象。了解这些色调意象后,可通过1008种多色配色、150种版式配色、380种图案配色来深入学习冷暖色配色的技巧。
《图案设计基础丛书:动物图案设计》要求形象来源于自然生活,但又不以自然的再现为满足,而是以艺术夸张、创造想象的手段去表现自然。艺术夸张使形象更典型,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创造想象可以达到形象的装饰化,虚构幻想则可使设计中的造型变化丰富、形象美观、趣味性强。例如传统的龙凤图案就是想象、虚构的形象,充满着浪漫色彩。本书通过介绍动物图案的变形规律、配色方法,探求和说明动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美化作用。
平面构成作为平面设计基础的学科之一,关键在于一般原理、规则、概念的掌握,侧重练习抽象几何形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关系,并在平面组合中求取新的造型,目的是锻炼设计思维与技法,为设计开辟新的出路,是对传统的图案设计进行更理性的分析与研究,是设计的基本手段之一。 从教学与训练的角度看平面构成,当今已形成一段较为系统的方法、理论,为了将来更深入研究平面设计而先进行的具人某种纯粹意义的训练。它是要遵循美,巧妙的形式法则将造型要素有机组合成主体,甚至认为视觉形式本身就是创作的主体,主张把形态、色彩等要素作为主要手段完全或几乎不再现具体对象,追求造型的抽象、简约的几何化倾向,通过对点、线、面、体的组织排列,创造出具有动态、空间、矛盾、虚幻的心理印象及画面效果。
设计是时髦的词,设计是流行的事,什么是可以拿来设计一番,什么都必须设计一番,因此,就有了那么多的设计要做,也就有了那么多要做设计的人,所以得有更多的学习设计的人去前赴后继。 本系列为Dd设计丛书,均大32开全彩精印,以图版为主,辅之以说尽文字介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