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寸天地 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邮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于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分平装本、精装本两种规格,其中精装本为礼盒套装,内赠珍贵邮册一册,邮册内含本书讲述的多套精选邮票,极具收藏价值。本书以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邮品为主要载体,以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要节点为经纬,以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主要内涵,从编年史的角度,全面记录和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重大发展成果以及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历史性变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40年改革开放进程,犹如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深深地印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而那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则是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的*好见证。
早期邮坛(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集邮文献,其重要性和邮学价值,是构成中国集邮通史和专业史的核心。研究早期邮坛的上海集邮文献有助于考察、梳理中国邮政史、邮票史、集邮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本著以甄别抢救清末民国时期上海集邮文献为主旨,将散见于清末民国时期各种报刊、文集、日记等文献中的有关集邮资料进行剔抉爬梳,置清末民国时期的上海集邮文献于中国集邮史、邮政史、邮票史的大视野中,从文献学视角系统记述从1872年至1949年上海集邮文献的编辑、出版、发行状况及其特点,客观评价这一时期上海集邮文献的历史地位。并且力图将集邮文献史这一课题扩展深化,挖掘华邮珍品、邮商行业、邮票拍卖、邮会、邮展以至新邮炒作、邮票造假等在当时集邮书刊披露的史实遗闻。 《上海集邮文献史(1879-1949年)》分为六编。*编 上海邮
居于画 隐于图:《高逸图》邮票珍藏一书主要围绕着唐代画家孙位的画作《高逸图》展开了三个不同方向的叙述,分别是:一,关于《高逸图》的故事、作者、题名者、名称由来等;二,关于竹林七贤的由来、价值理念、政治主张,以及对每个人的详细介绍;三,关于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起源、发展、相关名人、隐逸符号代表,以及历代隐逸文化人物的相关趣闻和故事等。全书用一种发散式的叙述风格向读者阐释了由《高逸图》所引申出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全书选用精美图片100多幅,图文紧密结合,内容丰富,立意高雅。书中含有《高逸图》套票(3枚)、小型张,《竹》个性化邮票原票(2枚);《诗词歌赋》套票(4枚)共四套,极具收藏价值,可个人收藏阅读,也可赠送亲朋好友。
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使用多年的邮票志号被取消,代之以在整版邮票的边纸部分标注“文革”新标记。这期间总共发行了19套80枚纪念邮票,被称为“文革”邮票,又称“文”字邮票。“文革”邮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年代的历史风貌,留给后人很多思索和研究的真实资料。本书就“文革”期间发行的这19套80枚邮票及5枚未发行邮票和1套普通邮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秦克诚所著的《方寸格致--邮票上的物理学史( 增订版)》通过约四千张美丽的邮票,对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到当代,作了生动而系统的介绍,并穿捅了不少科学家生动感人的趣事,可读性强。本书并不过多讨论专业内容,而是侧重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侧重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至于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细节,则点到为止,力求让读者对科学本身及其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联系有更多的领悟,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对于其他广大读者,包括中小学生,特别是立志成为爱因斯坦的青少年,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发行的邮票、邮品为载体,集中反映了中国(含香港地区)数十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名牌大学的发展历史、教育贡献和发展面貌。中国卷包括六个部分:百年华诞(校庆邮票);巍巍学宫(建筑邮票);人才摇篮(邮资明信片);教泽流芳(邮资封);大师风范(人物邮票);情满香江(香港校庆邮票)。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3处,数量居世界*。本书借助于邮票这一 国家名片 ,从建筑遗产、古迹遗产、风光遗产这三个主要角度重点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神韵和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
本书生动地讲解了邮票、封、片、戳等相关基本知识,分门别类地展示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邮品,讲述了世界邮坛的趣闻轶事,特别介绍了集邮的基本功和邮集的制作与评审。
舟船载人承物,炮舰烟火争锋。胡国荣编著的《邮票图说从独木舟到航空母舰》中从独木舟到航空母舰,小小的邮票都有记录,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历史的脉络和战争的风云。
《方寸美术六十年》是一部反映新中国邮票艺术发展史的专著,真实记录了邮票设计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方寸画面也是记载美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这部专著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甚至还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从邮票艺术的角度记录新中国发展步伐的史书。这部著作篇幅40万字,涉及吴作人、张仃、黄永玉等500位画家,300幅图稿,4000多枚邮品,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新中国邮票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书中有三个方面值得一提,一是作者发掘和考证了大量邮票选题、创作、设计乃至印制的背景资料,这些都是了解新中国邮票极为重要的史料。二是书中首次披露许多邮票设计艺术家的初稿、原稿、专用稿、未用稿,非常珍贵,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三是书中对每个设计者的介绍独立成章,相互之间又有机联系,符合当代读者尤其是年轻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为止世界上已有上万幅绘画艺术品搬上邮票。而本书所收录的大小名画邮票总计近6000枚,印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迄今,源自欧、亚、非、澳、美各国各族美术史,上下纵横,作品如此广泛,在国内无出其右!——本书作者用了几乎毕生的精力,坚持不懈,才获如此辉煌的搜集成果!本书以各个时代的绘画流派、风格为划分,详尽的展示了每个国家、不同时代的绘画邮票精品,如“世界早期单色名画邮票”、“世界原始岩画艺术”、“古希腊绘画艺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尼德兰绘画艺术”、“佛兰德斯绘画艺术”、“德国文艺复兴以后绘画”、“荷兰画派绘画艺术”、“西班牙绘画艺术”、“英国绘画艺术”、“印象主义及以后画派”、“野兽主义画派”、“立体主义画派”、“表现主义画派”、“抽象艺术流派绘画”等等
收藏邮票离不开交易,邮票交易离不开价格参考。我想买的邮品到底要多少钱?我想卖的邮品价格几何?是每个集邮者都可能面临的问题。集邮者需要一本标价翔实、品类丰富的邮票价格价格目录。本目录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自1949 年10 月至2014年12 月底所发行的全部邮票的市场价格。除了全套新票的价格外,还提供了年度价格涨跌幅、新票的市场征价,以及部分板块的盖销票价格、信销票价格、厂铭票价格、全张票价格。希望这本目录成为广大集邮爱好者收藏、投资邮票的好帮手。
本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充而成的,书中收集了古今中外200多位科学家的纪念邮票邮品,以丰富的史料,清新幽默的笔调介绍了这些帮助过世界的巨人们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功绩,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本书是献给集邮爱好者的一份礼物,愿集邮爱好者拓宽眼界,不只关心中邮,也应关心更精彩纷呈的外邮,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 本书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精美的邮票讲述了如此众多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人生道路。我始终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只有科学真理才能引导青少年走上正道。 读者可以发现,本书所引用的绝大多数邮票都是销票,我为此感到自豪,这是我辛勤搜集邮票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告诉青少年们,即使只用很少的钱,就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收集到精美的科学巨人们的纪念邮票——只要你愿意。
是一本讲述集邮者淘金的书,这些邮海淘金者的秘密故事,一定会使你大开眼界。 邮票的诞生影响了全世界,目前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发行自己的邮票,由于邮票设计精美,浓缩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一枚枚小小的艺术品,因而广受欢迎,成为无数人收藏的对象。因此,世界上*的收藏队伍诞生了——这就是集邮者。 集邮和进行邮票投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只要你读点关于邮市的书,多了解一些邮市的行情,你就可以开始集邮了。刚集邮,不要太大的投资,以后可以慢慢增加投资。时间一长,你不仅会得到集邮带来的文化艺术的享受,也会获得邮票增值带来的惊喜。 邮票是大海,吸引下海弄潮人。 邮票是金矿,不会辜负淘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