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全集》被誉为德国幽默象征的《父与子全集》系列漫画,是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埃 奥 卜劳恩的作品,创作于1934~1937年之间,*初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当时,德国正处于纳粹政府的统治之下,报刊审查极为严格,刊登的内容枯燥无味,毫无生气。《父与子全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与希望,它使人们在纳粹恐怖的阴影下看到了一个明朗清澈的世界:没有政治,也没有战争,只有一对享受美好生活的父子。由于充满幽默与温情,《父与子全集》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父与子全集》的情节非常简单,在漫画中,父亲和儿子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但每一个平凡之处都充满欢乐,饱含温情。父子俩热爱生活,天性乐观,偶尔会有奇遇,但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本性。《父与子全集》的幽默情节时时让人忍俊不禁,父子深情常
埃·奥·卜劳恩(EO Plauen),原名埃里西·奥塞尔(Erich Ohser),德国漫画家,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卜劳恩的父亲保罗出生于一个磨坊主家庭,服过12年兵役,之后在边境海关工作;卜劳恩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1907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到了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Plauen)。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奥塞尔去当了钳工学徒。三年艰辛的学徒生活,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追求。学徒生涯结束后,他踏上了去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求学之路。 1921年~1926年在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的这五年中,前两年奥塞尔边打工边求学。19岁时,奥塞尔的作品在卜劳恩市的画展上亮相,获得了高度评价。从此他开始参加各类的绘画比赛,获奖作品频频出现在报刊上。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世界的艺
本书内容包括:糟糕的家庭作业、引人入胜的书、汽车出故障了、自动会走的箱子、小孩吵架大人闹、越看越像、正中靶心、装饰照片、图画毕竟有局限等。
《父与子全集》被誉为德国幽默象征的《父与子全集》系列漫画,是德国幽默漫画大师埃 奥 卜劳恩的作品,创作于1934~1937年之间,*初在《柏林画报》上连载。当时,德国正处于纳粹政府的统治之下,报刊审查极为严格,刊登的内容枯燥无味,毫无生气。《父与子全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与希望,它使人们在纳粹恐怖的阴影下看到了一个明朗清澈的世界:没有政治,也没有战争,只有一对享受美好生活的父子。由于充满幽默与温情,《父与子全集》一经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父与子全集》的情节非常简单,在漫画中,父亲和儿子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但每一个平凡之处都充满欢乐,饱含温情。父子俩热爱生活,天性乐观,偶尔会有奇遇,但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本性。《父与子全集》的幽默情节时时让人忍俊不禁,父子深情常
......
......
《牛仔》以小淘气牛仔和老天真的爸爸为主要角色,串演出一幕幕喜剧。简单的线条,短短数格的漫画,便能表达了一个个起、承、转、合的小故事。王司马笔下的牛仔淘气又可爱,光头爸爸孩子气又捣蛋,他们一碰头就发生许许多多充满温情的趣事,是刻板都市生活的调剂品,也让读者从中体味家庭的温暖!请看:牛仔又淘气了,老子用手指示意:你过来,打屁股,牛仔偏不,走到远处趴在椅子上,也用手指示意,您过来,打吧!情愿打也不能失掉自尊心,儿童的心理刻划入微。路遇乞讨的母子,看老子拾钱,牛仔把心爱的玩具车送给孩子,分享,真乃赤子之心!
......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创作于1934~1937年,最初在《柏林画报》上连载。自问世70余年来,它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获得了快乐,每一个阅读《父与子》的人,无不为淘气儿子和秃头老爸的搞笑故事而开怀大笑。《父与子》的故事内容多取材于家庭生活,一小部分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充满幽默与温情。善良、正直、宽容的“父与子”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漫画开始连载时,卜劳恩的爱子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与儿子在一起的快乐生活为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可以说,“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克里斯蒂安父子情深的真实写照。本书囊括了《父与子》的全部漫画,除了对原作进行了电脑着色,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以外,还为每幅漫画添加了令人捧腹的文字及英语翻译,让读者轻松看漫画、快乐学英语。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卡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早在20世纪30年代《父与子》便传入我国,但在这本《父与子》全集之前国内最多只出现过150个《父与子》的小故事,1988年我国在德意志联邦人和国驻华大使及领事的帮助下成功地编成了这本《父与子》全集后,十几年中这本画册重印了数十万,深受读者喜爱,1994年还被评为全国畅销书。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创作于1934~1937年,最初在《柏林画报》上连载。自问世70余年来,它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获得了快乐,每一个阅读《父与子》的人,无不为淘气儿子和秃头老爸的搞笑故事而开怀大笑。《父与子》的故事内容多取材于家庭生活,一小部分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充满幽默与温情。善良、正直、宽容的“父与子”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漫画开始连载时,卜劳恩的爱子克里斯蒂安年仅3岁,与儿子在一起的快乐生活为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可以说,“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克里斯蒂安父子情深的真实写照。本书囊括了《父与子》的全部漫画,除了对原作进行了电脑着色,使其更加生动有趣以外,还为每幅漫画添加了令人捧腹的文字及英语翻译,让读者轻松看漫画、快乐学英语。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创作于1862年,作品以农奴制改革时期为背景,反映了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是位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他应邀到贵族子弟,同学阿尔卡季家作客。阿尔卡季的伯父巴威尔对他不拘贵族礼节而产生恶感,两人谈话从不投机导致唇枪舌剑。后来巴扎罗夫在舞会上爱上了美丽动人的富孀奥金佐娃,但遭贪图贵族生活的奥金佐娃的拒绝。失恋后他埋头生物学研究,后来在一次尸体解剖中划破手指,伤口感染而死。作品以巴扎罗夫为代表刻画了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批新人形象。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卡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早在20世纪30年代《父与子》便传入我国,但在这本《父与子》全集之前国内最多只出现过150个《父与子》的小故事,1988年我国在德意志联邦人和国驻华大使及领事的帮助下成功地编成了这本《父与子》全集后,十几年中这本画册重印了数十万,深受读者喜爱,1994年还被评为全国畅销书。
埃 奥 卜劳恩(EO Plauen),原名埃里西 奥塞尔(ErichOhser),德国著名漫画家,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卜劳恩的父亲保罗出生于一个磨坊主家庭,服过12年兵役,之后在边境海关工作;卜劳恩的母亲是一名家庭主妇。 1907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迁到了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Plauen)。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奥塞尔去当了钳工学徒。三年艰辛的学徒生活,并没有削减他对艺术的追求。学徒生涯结束后,他踏上了去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求学之路。 1921年~1926年在莱比锡皇家绘画与出版学院的这五年中,前两年奥塞尔边打工边求学。19岁时,奥塞尔的作品首次在卜劳恩市的画展上亮相,获得了高度评价。从此他开始参加各类的绘画比赛,获奖作品频频出现在报刊上。他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世界一流的
《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 奥 卜劳恩的不朽杰作,它誉满天下、风靡全球。作品塑造了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处处充满着智慧之光,时时流露着纯真的父子之情,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作品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幅幅小而精湛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震撼人心。
《父与子》的故事内容多取材于家庭生活,一小部分取材于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在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美好的品质,所以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快乐生活:平常而快乐,温馨又奇妙。父亲和儿子的故事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表现的内容又是人类最无私的亲情,所以《父与子》才会历经七十年而不衰,流传范围也越来越广。《父与子》原作并未着色,为了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我们对原作进行了电脑着色,精心制作出《父与子》的彩图版。希望读者因此而更加喜欢《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