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插画师常年行走在路上,带你一起写写画画,以日常之美解读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将旅途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跟着作者,去厦门体会独有的艺术之美、去北京感受岁月留下的历史之美、去贵州的大山深处领悟朴素的自然之美,并用画笔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留下一份珍贵的旅行回忆。 书中不仅有作者的旅行记录,更有作者精心准备的绘画攻略和贴心的视频教程,希望能让喜爱旅行和绘画的你,在看这本书时有所收获。
如果可以到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个时间生活一天,你会怎么选择?六年前,艺术家马良在微博上提出这个问题,八百多名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些回答多半是关于回忆和梦想,其中精彩的部分,收录于本书第六章。马良没有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本书里收录的所有文字、摄影、绘画、装置、草图和手稿作品却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他的回答,这个回答独特、真诚、精彩,却也与每个人的答案并无不同: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永远是那些多情、疼痛、难忘而已成定格的青春;如果能够去到未来,则要去看望那些热血、骚动、古怪但尚未实现的理想。本书是世界摄影金奖获得者马良对于艺术创作,对于逝去时光,对于生命本身的一次坦白,共收录马良各类艺术作品八十余幅,创作手记和散文三万余字,献给所有怀才不遇的发胖了的家禽,献给那些曾经幻想过翱翔万里的心,
本书要点:什么是曝光和摄影三角,6种正确曝光和7种创意曝光;光圈与景深、微距摄影、镜面高光,以及叙述性、单主题和“谁在乎”光圈;快门速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跟拍、凝固和隐含运动;光的重要性、光、正面光、侧光和背光;曝光计的有关知识,18%反光率、夜晚及低照度条件下的摄影等;特殊技巧与滤光镜,故意过渡曝光,二次曝光与叠加,多次曝光,偏振镜、中灰密度镜、渐变中灰度密镜;胶片相机与数码相关的有关问题,胶卷速度、颜色、拔高与压低。
《中国旧影录:中国早期摄影作品选1840-1919》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对生产、生活、斗争的情景的记录和经验的总结,促使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传世的古代器物、绘形的图画、文字的记载等,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历史的主要依据。摄影术发明后,摄影作品成为记录、储存、传递事物形象的特殊讯息载体。留存的历史照片,使人们能够“目睹”已经消逝的前人的生活情状。“百闲不如一见”,历史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过去,虽然只是零散的、片断的、瞬间的形象,但它是实在的、具体的、生动的映象。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生活内容,供人们去发掘、去体味…”。
《疯狂牛仔》是一本以牛仔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书中的牛仔画面充满动感,观众脸上也洋溢着喜悦之情,读者能从一幅幅充满冲击感的画面中受到感染,不由得沉醉于牛仔们的热情与狂放之中。画面表现出了牛仔勇敢、自由、冒险、永不放弃的精神。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加拿大牛仔节的空前盛况,同时,也展示了加拿大牛仔的文化的传承。
《戴维·杜比莱 美国国家地理大师摄影作品》是美国《国家地理》近年来难得推出的一套阵容齐整的摄影类丛书,展示了《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的技艺、风格与视界。它将告诉你,美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具有哪些特质,他们商标式的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如何将眼光、正直和激情结合在一起,拍出伟大的作品。《戴维·杜比莱 美国国家地理大师摄影作品》介绍戴维·杜比莱,他是当今世界名的水下摄影大师,他从12岁开始即尝试在水下拍摄照片,他的目标就是要重新定义摄影的边界。
《生命的力量(非洲野生动物摄影集)》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的拍摄必须具备动物与地理的相关知识。
继《等待光线 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后,世界风光摄影大师戴维 诺顿推出本书将带你通过一次的环球旅行与你一起体验全画幅的魅力。通过10章的教程和10个风格迥异的拍摄地,戴维 诺顿对其工作中的重要拍摄主题进行了探究,从他对色彩的运用,到如何在一个熟悉的场景找到新的拍摄视角,再到驱使他寻找新鲜事物的冒险精神。通过他对拍摄过程、红外及全景等特殊技法还有一些在世界遥远区域的拍摄尝试的解释,本书提示了戴维 诺顿精彩而无瑕的作品后面隐藏着的艰辛工作,也将向你展示如何利用他的技术创作自己的作品的途径。 《等待光线2:戴维 诺顿全画幅摄影手记》饱含戴维.诺顿的宝贵见解、广博见闻和真知灼见,值得每一位从事风光和旅行摄影的人用心品读,珍藏。
在悲伤的背后,她看到梦的出口。 那是年少时的梦中岛屿——冰岛,它在世界尽头,温暖又冷酷。 夜晚,她像红色的精灵,和飞行器一同跌落人间。 她用镜头,记录一帧帧梦境—— 在蓝湖寻觅大地的眼泪,在高山湖与水怪打照面。 在黑沙滩偶遇沉睡的女巫,在熔岩洞穴中找到精灵的住所。 登上月球表面探险,潜入冰冻海底冬眠。 走过四季,经历生死,上山入海,穿越一号公路,在空中飞离梦境…… 在这没有杂质的空间里,灵魂也将变得透明 因为在世界的尽头,幸福与悲伤都是一样的…… 就算梦醒是一切的终结,我们也不应放弃做梦的勇气。 在冰岛,放逐自己,重拾自己。
位于云南西北部香格里拉县的纳帕海地区,景色优美,鸟类物种多样性丰富,是从事自然风光和鸟类摄影的好地方,也是开展鸟类研究的场所。本书文字作者韩联宪长期在纳帕海开展鸟类学研究,而摄影作者彭建生更是以纳帕海作为创作基地,拍摄积累了大量精美的鸟类照片。《纳帕海的鸟》这本图册,就是两位作者多年工作成果的总结。该书收集了在纳帕海地区观察记录到的鸟类177种,每种均有文字介绍和精美图片,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动物类科普书籍。可供自然保护工作者,鸟类学研究人员,自然摄影爱好者,对动物和自然有兴趣的普通公众阅读欣赏。
美国籍摄影师埃里克·索斯与意大利策展人弗朗西斯·扎诺特开始了一次长时间的、友好性的交谈。通过客观分析自己所拍摄的知名作品,尚未公布的,甚至是无人所知的其他作品,索斯深入地回顾了自己的摄影职业生涯。 埃里克·索斯拍摄了大量的边缘人,但这些人并不是埃里克·索斯有意拍摄的,他们构成路上所见的一部分。他用镜头捕捉着这些人常人的一面,走进他们的生活,甚至进入他们的房子,于是,房子和房子内部的细节都袒露在摄影师的镜头中。 在本书中,针对每张照片而展开的对话都被独立成一部分。索斯的这些作品在书中都被完全打乱,并按照以下两个方面重新排列开来:追溯记忆的开端、探讨相关的文化问题。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排列顺序,作者只是希望能够建立起一种从未预见到的、不可预见到的内在联系。
在二十世纪行将结束时,人类正陶醉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物质丰裕和生活便捷之中。而余纯顺,却在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走路,弘扬着人类的一种不应该退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敢和进取,就是诚实,就是对理想的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用惊人的行动向世界证明:人,依然是地球上最坚强的生命。他也在用坚韧的脚步告诫、提醒人类:不要沉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里,丧失了刚健的毅力和勇气,丧失了向命运挑战的激情! 余纯顺倒下了。然而他的脚步声不会在人们的心中消失。 这本书,并不是对余纯顺一生和他传奇经历的完整记录,而是用他自己在徒步旅行途中拍摄的部分照片,向人们展现他辽阔多彩的视野,展现他博大深沉的心胸。凝视余纯顺留给我们的这些照片,我和所有观者一样,为之动容,为之浮想联翩。书中的五十首诗,不仅表达了我对这位
《中国时刻》是一套记录家国变迁的纪实作品,《40年400个难忘的瞬间(1978-1998)/中国时刻》透过400幅定格的经典瞬间,全景式展现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和中国人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面貌。全书以十年为断限,分为四卷,每卷100幅经典照片,并配有精炼的解读文字。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从十年动乱、经济濒临崩溃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闭塞到走出国门,从前工业时代到网络时代。我们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这谜一般的经济奇迹让一个个经济规律失灵,击破了一个个唱衰中国的预言。抛开枯燥的数据、高深的理论,且让我们通过一幅幅曾让我们激动的画面,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来重温改革开放走过的路,彷徨、迷惑、拼搏、创新,尽在陈晓明主编的《40年400个难忘的瞬间(1978-1998)/中国时刻》。
《城市表情》介绍的是包括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三十多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细节为自任的摄影家,也有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桑德,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宣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的一直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通过对这些观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有着如此的亲和力的媒介,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的视觉手段,并因此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思考,就像这《城市表情》把摄影与20世纪都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示一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20世纪的媒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