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20多年来通过各种渠道悉心搜集了近700枚奥运会钥匙链,其中包括从1896年以来历届奥运会的纪念钥匙链,以及1968年以来所有夏、冬、残奥运会的吉祥物钥匙链。他精选了一部分藏品拍成了200多张精美的彩色照片,并编写了27个奥运会(26届奥运会,外加流产了的1940年第十二届奥运会)的历史故事,25个奥运吉祥物故事,5个奥运收藏故事,以及奥运吉祥物之最、奥运会之最等奥运资料,编辑成《心链奥运--奥运故事与奥运收藏》一书。该书图文并茂,老少皆宜,既是一本奥运知识的通俗读物,又可作收藏爱好者的收藏图书。 中国奥委会前主席伍绍组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他写道:“我看了(他的奥运收藏品)以后,大为吃惊,大受启发,对他大加赞叹。现在,他将他的奥运藏品,配以奥运故事,编辑成书,献给2008北京奥运会,为人文奥运添彩,是一件很
《奥运会奇闻轶事(全民阅读体育知识读本)》以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及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准确、翔实的资料,记述了一百多年来现代奥运会上各类激动人心的故事,尤其是其中所发生的种种怪事、趣事和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可谓是一部饶有趣味的“另类”现代奥运史。我们相信读者读完《奥运会奇闻轶事(全民阅读体育知识读本)》后,必将从另一角度去了解并熟悉现代奥运会,由此对奥运会的历史和未来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参与这一人类的盛会。
2008年,我们准备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呈现给世界?我们准备将一个什么样的北京呈现给奥运会、残奥会?一个生气蓬勃的中国,一个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北京,一个亲切与微笑的北京。 从积弱积贫到屹立东方,从“东亚病夫”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总数第二,从首枚到第i00枚--难忘1993,大家满心期待守候在电视机、收音机前,却得到以两票之差与奥运擦肩而过的伤痛。难忘2001,我们更加热切地准备和期待,终于可以欢呼雀跃地狂喜;难忘2004,在雅典体育场,我们终于接过那面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让它高高飘扬,随后让它生平次来到中华大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对于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所具有的的全球平台,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成为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彰显文化中国魅力,呈现
《2008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竞赛题库》是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普及奥运知识用书。与一般奥运知识读物不同的是,《2008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竞赛题库》把绵亘千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提炼编辑成2008道竞赛题和2008枚背景介绍小贴士,以新颖的视角、简明风趣的语言、轻松有趣的形式,宣传奥运理念,传播奥运知识,为广大读者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开辟了一条捷径,为各级组织开展奥运知识竞赛提供了一本实用便捷、内容丰富的工具书。
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一百年前,是谁最早在中国点燃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梦想?近代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本书以确凿的史料表明,与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生活在同时代的中国教育家、天津南开学校创始人之一张伯苓,不仅在中国最早点燃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梦想,而且为在中国传播与践行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奥运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的顾拜旦”。 通过本书,读者将循着张伯苓的人生轨迹,重温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缘起与发展,体味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贡献及其旺盛的生命力。
读奥运英雄故事,做人生路上的成功者。 这就是《奥运精神励志书》的宗旨。在这本书里,我们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杰出运动选手们在运动场上拼搏的感人故事,并告诉大家他们的成长经历、藏在他们背后的泪水和辛酸,通过这些,我们只是想阐明一个道理:奥林匹克精神不但可以使人们不断,看着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还可以让我们每个普通人得到激励,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和英雄。 希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以成为全世界人们的饕餮盛宴,也希望奥林匹克精神可随你,成为你自我的精神支柱。
《奥运会热门项目竞赛与欣赏》不仅对夏季奥运会的各类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以及竞赛时的基础规则等内容做了详尽地解说,同时,对各类体育项目的风云人物的生平、所取得的成绩等也一一做了介绍;通过本书,使我们更加熟悉和了解奥运会的体育竞赛项目所具有特殊魅力。
本书分古代奥运会、现代奥运会、百年奥运、奥运与中国、奥运故事等五部分,以准确、详实的资料,向我们介绍了奥运会的一些基本知识。此外,附录部分还收录了中国的奥运榜。该书笔触特别、富有新意,可谓一部饶有趣味的奥运史。 本书之所以称为“知识读本”,意在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广大读者朋友了解更多的奥运基础知识和常识。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又很难面面俱到。因而在内容选取上,也是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每天,我们都在眺望着“千天”的牌子,那跳动的数字给我们带来的是高兴。因为,在我们的心中,中华民族即将实现盼望百年的奥运梦想;每时,我们都在期盼着北京燃起奥林匹克的圣火,那腾起的火焰让我们充满的是自豪。因为,在我们的面前,世界各地将会耳闻目睹当代华夏文明;每刻,我们都在追寻着筹办北京奥运的目标,那庄严的承诺使我们负起的是责任。因为,在我们的足下,将要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中国军团:2008年北京奥运会风采(下)》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的中国运动员进行多角度采写,以人物小传的形式加以表现,内容包括夺冠过程的精彩再现、成长历程和生活故事的生动描述等,并从中体图片等公司购买使用了近两百张现场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们赛场内外的风采。 我们为北京奥运欢呼,我们为中国军团加油! 我们被精神感动,并化作这一册百年一遇的精美图书。 我们与北京奥运同步,在时间吧中国的夺冠场面、成长经历和生活故事,奉献给广大读者。
每天,我们都在眺望着“千天”的牌子,那跳动的数字给我们带来的是高兴。因为,在我们的心中,中华民族即将实现盼望百年的奥运梦想;每时,我们都在期盼着北京燃起奥林匹克的圣火,那腾起的火焰让我们充满的是自豪。因为,在我们的面前,世界各地将会耳闻目睹当代华夏文明;每刻,我们都在追寻着筹办北京奥运的目标,那庄严的承诺使我们负起的是责任。因为,在我们的足下,将要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
半个世纪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的大量相关著作,不断付梓出版。但是过多阅读诠释性著作,有时会使人忘记作者本人在其原著中所表达的初衷和本意。有多少人读过那位与千年的传统连在一起的、创建了新奥运会的人物的《奥林匹克回忆录》?1931年,皮埃尔·德·顾拜旦69岁,出版了这部《奥林匹克回忆录》。他可以在充分长久的时间之后,高屋建瓴地回首他单枪匹马、排除万难、艰苦创业的最初阶段了。正如他在本书结束部分所写的那样,他力图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物的相应价值和自然发展的结果。
为了保证这些目标在奥林匹克实践中得以实现,使奥运会成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相互帮助和竞争的结合,崇高的爱国主义和智慧的世界主义的结构,优胜者的个人利益和一无所获的队友被抛弃的结合”的体育竞赛,他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奥林匹克的思想、组织、活动、符号体系的建构。对此,《奥林匹克宪章》作出了很好的概括:“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乐于做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下百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实践。 本书从奥林匹克的发展史、精神体系和现状等方面动态、静态地介绍了奥林匹克知识,是奥林匹克知识的集大成者。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奥运历史、历届奥
有朋自远方来。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曾有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北京奥运村和残奥村欢迎各国运动员入村仪式的两次致辞中,我都引用了这句话,以表达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全世界奥运健儿来到北京的喜悦之情。 对于我们奥运村和残奥村的工作团队来说,抒发这种喜悦之情的方式,莫过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一个温馨而美丽的“世界之村”,奉献给入住其中的每一位客人。
有朋自远方来。 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曾有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北京奥运村和残奥村欢迎各国运动员入村仪式的两次致辞中,我都引用了这句话,以表达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全世界奥运健儿来到北京的喜悦之情。 对于我们奥运村和残奥村的工作团队来说,抒发这种喜悦之情的方式,莫过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一个温馨而美丽的“世界之村”,奉献给入住其中的每一位客人。
根据实用、通俗、易学的原则,本书收入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有关的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子,表示这些词汇和句子的手语绝大多数选自《中国手语》一书,并新编了表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等新词语的手势动作,同时列举了《国际聋人手语》和《中国手语》中表示“奥林匹克”一词的不同手势,供读者了解。在掌握基本词汇的基础上,读者可以参照书中括号内的替换词或例句,举一反三,表达更多的语句。本书还配套制作了光盘,便于培训教学和自学使用。 本书运用中国手语所包含的形象、语音、表情等各种元素来表达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福娃和福牛,以求手势动作能体现吉祥物外在的形象特征和内在的文化寓意。例如,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头部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手语“
《志愿者服务心理指南》是《奥运会志愿者工作读本》的本书,以历届奥运会的真实事件和现实生活为背景,从赛场行为、交通安全、跨文化交流、环境适应和危机应对五个方面,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采用案例分析方式进行心理学分析后,心理学专家为读者提出了应对建议。希望本书能为志愿者的快乐丁作、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本书读者对象为奥运志愿者(主要为城市志愿者)及一般读者。
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一百年前,是谁早在中国点燃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梦想?近代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本书以确凿的史料表明,与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生活在同时代的中国教育家、天津南开学校创始人之一张伯苓,不仅在中国早点燃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梦想,而且为在中国传播与践行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奥运人”,被誉为“中国的顾拜旦”。 通过本书,读者将循着张伯苓的人生轨迹,重温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缘起与发展,体味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贡献及其旺盛的生命力。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赛事期间,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投向一小群年轻人,公共宣传舆论也聚焦于体育场上发生着的一切。 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国际舆论对这个名叫体育运动的人类活动表现出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兴趣?它始于何时何地?是什么需要催生了它?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如何?它对人类文明的进程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今天的奥运会与古代的体育运动理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本书中您不仅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且能清晰地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和真实面目,以及作者对真正体育精神回归的呼唤。
营销学的引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的学术界、出版界和营销实践领域几乎同时发生了爆发性的启蒙和转变。目前,体育营销还处于学科初创阶段。在翻译和介绍西方主流的体育营销理论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一些大学也尝试开设了体育营销学课程。中国奥委会、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等奥林匹克营销相关部门,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习惯将Mark eting翻译成“市场开发”。“市场开发”和“营销”为同一个概念,区别只是“市场开发”更倾向于实际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或者称之为实际的市场营销实践工作,而“营销”多数是从学科或是一门理论这个角度来讲的。 奥林匹克运动是19世纪末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之后开始的一项的社会实践。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之后,当我们驻足回首奥林匹克运动波澜壮阎的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奥林匹
上世纪80年代,重要的赛事之一——奥运会,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重压下,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甚至大多数评论家已发出断言,奥运会已经难以为继,该寿终正寝了。然而,在萨奇和一些杰出人物的远见和努力下,奥运会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创造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产业,成就了体育商业领域的精彩传奇。 《奥林匹克大逆转》次向世界公开了这个传奇故事。书中详细描述了国际奥委会在边缘政治和商业社会的压力下,以自己的方式,艰难而坚定地捍卫了奥林匹克的尊严和品格,恪守了奥林匹克追求和平,讴歌人性的理想。同时,在体育营销领域,以前所未有的远见和构想,以卓有成效的谋略和技巧,奠定了奥林匹克商业帝国的基石。如今,好的城市为举办奥运会展开激烈的竞逐,电视机构和赞助商们也争先恐后地向这项赛事注入数十亿美元的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