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和太极拳十三式简化套路》所介绍的十三式简化套路是从该拳传统套路中精选十三式有代表性的姿势动作精心串连而成。不仅在时间上符合常规比赛要求,而且具备短而精、易学记、易入门的特点,非常适合初学者练习。虽然套路简短,但动作要领与传统套路完全一致,若能潜心演练,循序渐进,则能很好地体悟到该拳的神采魅力所在,为将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公布和注释了太极拳秘传九诀和五个要领,九个要诀即全体大用诀、十三字行功诀、十三字用功诀、八字法诀、虚实诀、乱环双诀、阴阳诀、十八在诀、五字双诀,五个要领即六合劲、十三法、五法、八要、全力法;详解了杨班侯八十一式大功架太极拳的练法及技击含义。
太极拳走向世界不是因为拳脚功夫,而是因为它迷人的文化魅力,以及东方文化深厚的底蕴,使世界的太极拳爱好者信服“太极拳好”,从习练中知道太极拳是哲学拳、医学拳,对于人类保健养生、内外双修是上乘的养生功法;认识到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学练太极拳中,认识了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太极拳是文化不容置疑,太极拳是高品位的文化,太极门松功的《内功学》同样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松功成就的人不多,未能成为氛围。关于太极文化,前国家武术院的老院长徐才先生谈得深刻,而且对当今的修炼很有针对性。他认为:“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追根溯源,太极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孕育而成的。有人不了解武术文化,思路打不开,难以把握太极拳的文化品味。它的保健、养生、益脑、健脑的卓越
魏树人著,蓝清雨整理的《太极拳内功理法/杨式太极拳术述真》讲述:正确的教拳方式是从一开始就讲明拳架理法,注重以理法引导身形手热的正确运行。拳架之理法对各个部位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遵照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循序而进,才能尽快地步入正轨以求深造。杨工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要求每招每式中都要有术,术又必须由招式通出。招与术互相依存而相辅相成。不可以先练招后学术,亦可可先学术而后练招。
四十二式太极剑是中国武术院、中国武术协会于1992年创编的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剑是以杨式太极剑为原型,在保留杨式太极剑运动风格的同时也吸收了其它流派太极剑的内容。全套四十二个动作,共分为四段,并配以详细的图解,适合广大太极剑爱好者学习使用。
太极拳行功心解详解是作者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练拳体会,对太极拳经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书中,作者不仅就太极拳经论中比较深涩难懂的语体作了详细释义,还对经纶中的实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甚至对太极拳的修炼方法也作了独到的分析,是研究太极拳的佳作之一。
三十二式太极剑是国家体育委员会运动司于1957年创编的一个太极剑教学内容。它取材于杨氏太极剑,从中择取了有代表性的三十二个动作,分做四组,重新编排,每组八个动作,往返两个来回。三十二式太极剑既保持了传统太极剑的风貌,又删流不简,突破固有程序。太极剑内容简练,易学易记,路线清楚,剑法准确,动作规范,既可以集体练习,也可以单人练习,配有优美的民族乐曲,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爱。 三十二式太极剑内容包括十三种剑法、七种步型、十余种步法和身法的转换,十三种剑法是:点剑、剌剑、扫剑、带剑、劈剑、抽剑、撩剑、拦剑、挂剑、裁剑、托剑、击剑、抹剑;七种步型是: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并步、丁步、侧步;步法有:进步、退步、上步、撒步、跟步、跳步、插步、并步、摆步、扣步、碾脚等;身法有:转、旋、缩、
《太极拳/爱运动丛书》编著者张国栋。 《太极拳/爱运动丛书》内容提要:太极拳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并要求习武者在练习的过程中追求人体自身与自然的相通相应,不断体悟“人械合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人虽是万物之灵,但同时也是自然万物中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是“连而不相及,动而不相害”的和谐关系。太极拳把人类自己的身心向自然的节律接近、吻合和同构,通过一种李泽厚所谓的“人的自然化”,使习武者将身体、感知、情感、思想、逻辑和想象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