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实操性强,用三十个课程,覆盖了银行基于财务报表进行授信业务分析与营销的全流程。对于财务分析常用的报表和指标不仅进行了概念的讲解,还围绕相关概念进行现实银行业务的举例,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加以佐证。本书将论述的重点发散到业务营销方面,侧重于对财务分析结果的运用,对银行针对客户进行业务营销方面的讲解较多。本书行文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典故引用颇多。虽然是一本银行从业人员培训教材,但是内容环环相扣、逻辑关系严谨,是一部作者基于长期工作所提取出来的经验总结。
近几年,国内票据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以票据为核心的付款工具,满足了企业支付结算需要,实现了企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相互转化,票据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书立足于票据查询、票据流转、票据交付、票据托收、营销出发点和具体业务操作,详细讲解了票据操作的各项风险注意事项,便于票据业务从业人员全面掌握票据业务操作的风险要点。本书可以作为票据业务操作或管理人员指导业务操作、加强风险管理的有益指南。
2024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该原则是基础性、纲领性、模块化的监管规则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监管目标和独立性、准入与业务许可、持续监管方法和工具以及审慎监管要求,涵盖了银行监管的关键领域,为银行监管确立了 四梁八柱 。该原则始终保持简单性、有效性和广泛适用性,为各经济体健全银行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有效性提供指导。 本书为中英文对照版本,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翻译,本书的出版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货币与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主要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协调机制、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六个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政策意图、助力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为约翰 罗的代表著,在本书章,约翰 罗首先论述了价值问题。他说: 商品因为被使用而具有价值 。这就是说,决定价值的不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商品的效用或使用价值,或者说,是人们在消费物品时所感受的满足。这种价值论显然是一种庸俗的效用论。 约翰 罗又以水和钻石为例,断言商品价值的大小 取决于相对于需求的商品数量的多寡 。水供过于求,钻石供不应求,因而前者价值小而后者价值大。在这里,他又认为供求决定价值。这种价值论显然是一种庸俗的供求论。 约翰 罗的价值论是效用论和供求论的混合物。它对后来的主观价值论,包括奥地利学派的效用价值理论,起了的先驱作用。
目前,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讨论在更大程度上被推上中国进一步改革的议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稳定十分重要,而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中国经济将使世界从中受益。然而,人民币汇率并不是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可能解决诸如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经济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况且,人民币汇率不会在外部压力下盲目升值,否则,不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还会祸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金融科年来取得快速的发展.比特币与移动支 付可以被视为理解金融科技的两条主线:比特币的 发展带来_『Ⅸ块链这一驱动金融科技长期发展的底 层技术,也使得各网央行开始意识到央行数字货币 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和部署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 移动支付不仅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T具,更产 生了连接用户、商品、服务和金融的高频度、多维 度的金融大数据一步为推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 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本书正是聚焦于有关比特币与 移动支付的经济、法律和监管等议题,并统一在欧 盟的监管框架行系统性的讨论。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权货币理论。具有恒久的信用是货币的根本属性,这就是货币的人权属性。货币的人权属性不仅可以公正地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权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还实现了人类史上*的红利之一──信用红利。今天,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信用货币体系正在陷入巨大的危机,经济生活中新的交易方式产生了,那就是数字黄金货币和数字货币开始执行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职能,将对信用货币产生巨大的生存威胁。在信息社会,信用才是经济的战略制高点,信用革命会带来世界货币的两极分化,也会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历史上,货币信用提升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今天,新的能源革命已经展现曙光,适应新经济形态的货币只能是人权货币。 本书有助于提高经济、金融和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对经济趋势、行业发展趋势和投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胡海鸥、冯霞编著的《人民币发行方式转轨研究--由买外汇转向买国债》针对人民币超发问题,以买外汇发人民币这一方式为切入点,分析买外汇发人民币的主要利弊、面对的压力与无奈,论证我国买外汇发人民币的条件已经有缺失,从而决定了改革的目标是推行买国债发行货币;进而分析买国债发货币所需改革的有关方面,提出人民币发行方式转轨的路径与步骤,包括构建货币与国债有序循环的合理框架、发国债置换央票、收回过多货币、财政核定并补足央行的资本、消除市场分割、培育“牵一发动全身”的基准利率解除存贷款比例管理、规范准备金制度等。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内容简介:《山东财政学院学术文丛2010》(以下简称《文丛2010》)是山东财政学院为集中展示山财学人学术研究成果而编辑出版的系列丛书。《文丛2010》的出版,对于落实山东财政学院“学科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繁荣学术研究,加强同学术界的交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建于1986年、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山东财政学院,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被立项为博士点规划建设单位。学校目前拥有14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MBA、MPA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已
《中国商业银行监事会制度有效性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视角》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出发,充分考虑了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科学借鉴了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典型模式,从理论上廓清了监事会制度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系统研究和实证检验了现行监事会制度有效性的缺陷与不足,积极探索发挥监事会制度有效性的理想模式与履职手段,进一步完善创新监事会制度理论体系,这对于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走出“形似神不似”的尴尬困境,推动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控制水平无疑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配套教材,配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内容编写上,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通过情景模拟、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展现教学内容,对所要完成的任务配以流程图加以展示,所涉及的业务凭证配以大量图示,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第二版修订中,对所有涉及业务案例的时间背景作了更新调整,且补充和完善了相关业务支付规范,更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
《欧元崩溃:欧洲货币政策失灵的启示》提出了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头号问题:全球信用泡沫的形成和破裂的原因。在当前各种追究责任和寻找对策的研究中,欧洲货币联盟和欧洲央行迄今还处于范围之外。本书作为上一本在全世界备受推崇的《欧元困局》的续篇,更正了一些错漏。本书认为,具有本质缺陷的欧洲货币联盟以及欧洲央行的重大错误决策在经济和金融危机中负有不可推卸的巨大责任。布朗博士还探析了包括重构欧洲银行货币结构在内的一系列改进欧洲货币联盟职能的补救措施。
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人民币日益深入的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宋敏,孙增元等著的这本《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旨在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综合分析。 《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从货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历史展开,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给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后探讨了人民币区域化的潜力和香港地区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书理论与观点并重,既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对于政策制定者以及经济金融从业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书以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考察为依据,借鉴世界主要国际化货币的国际化路径经验,得出结论:货币国际化的存在共性,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后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设计出了一条人民币的国际化的路径,并提出了与之配套的推进措施与战略思考。
本书是该领域的一部优秀、畅销的著作,全书围绕国际货币环境、国际平价条件、外汇风险和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国际收支建模四部分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和跨国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讨论了有关汇率决定、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论题的覆盖范围从国际贸易融资的核心问题到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近景考察。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对深奥的国际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所运用的模型都是基于初等数学,并注意运用实例进行分析。本书的目的是为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关于国际金融简明而全面的概括。
本书借鉴国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所特有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详细介绍了对其主要业务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测试程序与具体操作示例。 《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具有下列特点:,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详细介绍了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及其评价要点。第二,理论与业务相结合,在对商业银行经营与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做一定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内部控制与评价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第三,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内部控制及其评价进行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观点前瞻,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并能用于实战。
本书的主要特色有:第 一,在借鉴国内外* 新理论的基础上有创新点,将*经营管理理论体现在论述中;第二,本书由有着多年银行从业经验的教师在参与银行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所以,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每一章中都附有自己编写的配合理论部分的实践案例,使读者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快速熟悉银行实践,并在对案例的阅读与理解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本书章节体系较为简练、实用,能够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习的要求。
利率曲线的构造,是定量金融学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利率曲线构造的水准直接影响金融产品交易员的业绩,也考量了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 本书专注于利率曲线及其构造的介绍,尽管书中大量运用了现代数学的描述手段,但研究的是金融问题而不是数学问题,内容展开的重点是对金融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由于利率曲线的构造有很强的实践性,书中还专门讲解了相关的软件编程知识。 本书是国内较为少见的专述利率曲线的著作,加之作者有在华尔街从业的宝贵经历和实践经验,使本书既能作为高校金融类专业师生的教学读物,也能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