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担任总报告执笔。 耗时三年的系统研究整理。 迄今为止,对全球经济危机研究专业、深入的书。 汇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
一场充斥着金钱与诱惑的浮华盛宴 一部颠覆了政商学三界价值观的警示之作 $ 一所大学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 MBA 搅起市场 腥风血雨 ,是为引领世界经济,还是仅为一己私利? $ 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是 一股向善的力量 ,还是让债务和耻辱避风的港湾? 哈佛商学院在公众心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它素有 商界西点军校 之称,又被视为政界精英的 俱乐部 。1978年,《纽约时报》宣称,哈佛商学院学位是 进入上层社会的金色通行证 。那些拥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人,有极大的机会进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权力高地。 大多数人对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很少有人了解,人脉网中的动态关系让哈佛商学院在近一个世纪里,始终具有坚不可摧的主导力量。麦克唐纳探索了这些动态关系,他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哈佛商学
《争夺制高点:全球大变局下的金融战略》讲述纵观以往500年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货币霸权、金融中心和超级强国往往三位一体,如影随形。17世纪是荷兰和阿姆斯特丹、18-19世纪是英国和伦敦、20世纪开始是美国和纽约。金融战略乃是国家强盛之核心动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不善用金融工具之国家,很难成为真正富裕强大之国家。
《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是畅销书发行超过百万册的《黄金游戏》、《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作者占豪的*力作。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次第来袭,这场1929年以来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正逐步呈现蔓延和扩散之势,并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世界经济向何处去?各个经济大国,逐鹿天下,究竟鹿死谁手?我们的货币是否还将贬值?贫富悬殊是否能够得到抑制?中国制造出路何在?……要厘清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就不得不溯本清源,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作一探究。在当下众多“危机”读本中,《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一书提供了一个全球博弈下的全面的视角。 (1)现实性。本书内容,主要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博弈和经济形势,其中包括世界各大国解决本轮经济危机的思路。 (2)逻辑性。本书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逻
1975年5月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废除了证券经纪业实行多年的固定佣金制度;尽管对那些收费昂贵但实力强大的华尔街证券经纪商来说,这样做会引发灾难和混乱。在距离旧金山几千英里之外,有一家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小公司,成功地提供没有销售任务的,不会与投资者发生利益冲突的证券经纪人,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佣金折扣的证券经纪服务。 在过去的1/4世纪里,嘉信公司(Charles Schwab & Co.)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很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之一,在其将近800万的活跃账户上,管理看8500多亿美元的客户资产。查尔斯·R.施瓦布本人则成为证券经纪业的代名词。 但是查尔斯·R.施瓦布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把他那坚定不移的价值理念、对传统证券经纪商不善待投资者的反感和永不言败的勇气独一无二地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是怎样使他成为美国
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型国际金融迅速发展,许多传统金融的运行规则被一一改变。作者立足当今一线国际金融实际,根据自身多年金融从业经历和教学经验,在全面介绍外汇交易,金融期货、期权,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证券融资等传统国际金融理论的同时,与时俱进地总结了新型国际金融的相关业务,系统详解了创新金融交易与国际创新融资,如供应链融资、互联网融资等。 除此以外,书中以一名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的从业人员从入职到业务主管的经历为主线,配以真实案例,生动展示了国际金融实务,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学习实用操作技巧。 《 国际金融实务》既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国际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教辅,还可供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人士学习使用。
本书以开放经济为背景,重点研究汇率水平的决定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问题,并系统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等内容。 全书共分为基本概念、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政策目标和工具四个部分。前三章是基本概念部分,包括国际收支、国际投资头寸和汇率。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国际收支理论部分。其中第四章是弹性分析法,第五章是收入分析法,第六章是货币分析法,分析了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外国物价和利率等因素变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七章到第十四章是汇率理论部分。其中第七章购买力平价重点介绍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经济含义,第八章详细推导了利率平价,并详细解释了其政策含义。第九章从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分类出发,介绍了远期汇率的决定。第十章是价格变化下的汇率决定,从弹性价格和黏性价格
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出,到“大而不能倒”的一再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作为此次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金融业,是否会因此次危机的后续监管而有所收敛乃至改观呢?200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成功预见金融危机的8位预言者”之一的迈克·梅奥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任何事情。 本书中充满了令人吃惊的大冒险——从管理者把他护送出雷曼兄弟公司大厦,到由于发布对整个银行部门的卖出评级而被瑞士信贷解雇,再到因其“负面”观点而被德意志银行禁止接受媒体采访。多年以来,华尔街一直在耍阴谋诡计,梅奥分析了源于市场崩盘的影响,指出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漏洞。 本书以超然的眼光审视了金融机构巨头的幕后阴谋,《流亡华尔街》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适合所有对商业和金融、美国资本主义制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跨越国界,通过创立、收购等手段,以掌握和控制国外企业经营活动从而谋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活动。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程度、政体和管理体制存在差异,企业组织形式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在做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前,首先应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形式的法律特点和跨国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直接投资方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从此,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经济的转型。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金融深化和金融变革中。与此相应的是,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市场实务中,国际金融俨然成为一门 显学 。
“国际结算实务”是国际贸易以及银行外汇业务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微观经济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理论原则指导下办理外汇业务,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课程的知识。 国际结算是从国际贸易结算开始的。近年来,随着国际信贷、外汇买卖等金融交易量的迅速增加,非贸易国际结算的笔数和金额均已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结算。但是,国际贸易结算在整个国际结算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全部国际结算的核心和基础,国际贸易结算较非贸易国际结算要复杂得多,它几乎使用了所有国际结算的手段和方式。因此,要学习国际结算,就不能不先学习国际贸易结算,不懂得国际贸易结算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就不能从事国际结算的操作,也难以胜任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工作。 本书考虑了国际经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涵盖的内容很多,本书从授课对象和金融专业的特性考虑:一是高职高专教育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较好的职业技能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二是金融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所以,本书确定了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传统外汇交易业务、衍生外汇交易业务、外汇风险及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国际金融电子化共十一章内容。经济全球化势必带来金融一体化,随着对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需要掌握外汇知识的领域也越来越多。由于国际金融专业性很强,本书力求用清晰的条理、通俗的语言、简明的计算,使读者能基本掌握外汇知识。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财政
本书从对信贷和金融基本概念的解读入手,回顾了人类文明史上金融和信贷曾经发挥的正面和负面作用,从古巴比伦王国中的信贷业雏形,到华尔街的兴起,再到如今的金融危机,历数了其中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将一些隐藏在幕后的历史人物推到前台,使我们通过回顾过去,更好地理解当前世界金融领域所发生的动荡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本书适合拥有一定金融资产、对于当前的经济前景感到困惑的人士阅读,也适合对金融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国际金融教程(第3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核心课程系列》特色: 《国际金融教程(第3版)/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材系列·核心课程系列》自2002年版问世以来,以其经典的课程体系、清晰的理论讲解和丰富的实例论述,获得各使用院校的广泛好评,前版已累计重印16次,销量逾7万册。 此次修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鉴于欧元问世以后马克、荷兰盾、法国法郎等国货币不复存在的事实,对原书案例中涉及的货币都进行了调整;(2)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巨无霸汉堡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等数据都进行了更新;(3)鉴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新型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监管空间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又增加了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国际金融监管以及巴塞尔协议的新进展等内容。 《国际金融教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结算任务日益繁重。为规避国际结算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本书通过对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国际惯例的讲解,使学生对国际结算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熟练地进行国际结算的各种实际业务操作。本书主要包括国际结算概述、国际结算中的票据、国际结算方式、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单据和非贸易结算等内容。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有所专、学以致用,本书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同时,列举了对国际结算业务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的典型性案例和操作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他经管类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国际贸易与金融从业人员培训之用。
本书是与陈雨露主编的《国际金融》(第五版)配套使用的辅助用书。在章节上与教材保持一致,每章包括三部分:部分是背景资料,包括背景知识、学习目的和要求、知识准备、学习拓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练习题,包括填空题、术语解释、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分析题等;第三部分是参考答案。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开拓视野,加深对国际相关事件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基础理论。同时,也可以为广大教师备课、考核、组织教学提供参考。
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担任总报告执笔。 耗时三年的系统研究整理。 迄今为止,对全球经济危机研究专业、深入的书。 汇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
《国际金融学(第2版全国高等教育金融系列精品教材)》是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专业及相关经济学专业的适用教材。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学习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国际金融学的经典论著或教材,又充分考虑了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中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的实际,力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与时俱进。 雷仕凤、王芬主编的《国际金融学(第2版全国高等教育金融系列精品教材)》准确、简明、通俗、全面地诠释了国际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用的资料既包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需的*资料数据和教学案例,又融入了该领域内*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国家工程,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一项国家战略。长期以来,理论界、实务界人士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了大量的努力,贺瑛编著的《国际金融中心比较研究》的研究旨在比较各国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及做法,并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梳理,在实践层面上加以论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寻求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由迟国泰编著的《国际金融》第4版是为了充分反映国际金融新发展和我国金融开放新格局而编写的。编写中参照国家*审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国际金融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体会,充分吸收国内外国际金融教材的*研究成果,力求把国际金融的新进展有机地融合在国际金融理论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