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为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
这是口述作品,说,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详细、系统地讲述过自己的成长和创业历程。而作为读者,翻开此书,你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而又能跨越时间的长河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世俗情绪而又兼具枭雄特质的。 n本书真实、客观地披露了创业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对过往几十年的人生进行了详实具体的总结与展示,包括其经营理念和商业价值观。从小时候在村里“赚取首桶金”就不难看出对商业的敏感。在日企打工还债的那段时期,“偷学”到了哪些管理的精髓?在中关村做刻录机和碟片生意那么赚钱,为何又力排众议,从线下转战线上?面对公司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面对外界对京东资金链的质疑,他又是如何成功获得一轮轮融资?智能时代呼啸而至,京东如何布局智能时代新战略? n是什么成就了,使之在竞争残酷的电商领域以后发
什么让中国平安在28年来能够持续发展,并赢得业界尊重?中国平安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中国平安是如何成长的?《平安,不单做保险——中国平安怎样走进世界500强》一书,试图从中国平安的国际范、中国平安与马明哲、中国平安的诞生、中国平安的发展、保险中国平安之基石、银行中国平安之枝干、投资中国平安之发展、中国平安互联网金融、中国平安的合作共赢、中国平安在竞争中强大、中国平安的企业文化、中国平安的社会责任等十二个方面对中国平安进行了解读,以了解中国平安在不断求新求变的道路上是怎么发展壮大的。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
地产界思想家、商界哲人、《野蛮生长》《理想丰满》《行在宽处》作者冯仑新作《小道理:分寸之间》。 冯仑集数十年人生感喟与商界经验,以独具冯氏特色的劲爆、麻辣而深刻的“冯子论语”为基础,浅入深出谈论理想、人生、圈子、地产、创业、金钱等,与商界精英们纵论房产江湖,分享商道秘笈;与年轻人漫谈理想人生,闲话分寸之间。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
这是一本讲商业人物、商业掌故、商业中的人生体会的书,为什么会起名为《吃醋的人生》呢? 当我们吃惯了主菜、大菜的时候,会稍微来一点醋,调调味。商业也是一样,它有值得我们咀嚼和回味的另一面。用"吃醋"的心情来看那些端正的、高大上的商业故事,来对照过去我们不注意的一些商业定律、法则和规范,是一个很有意思、相映成趣的事情。
“成长是财徒的游戏。”在信息不对称和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竞争中,基业长青是任何企业都矢志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与国外企业动辄百年的发展历史不同,中国的本土企业发展历史只有短短20多年,甚至更短。在这样的国情下,打破中国企业“短命”的宿命论,做到长期、稳定、高速发展,就是中国式的基业长青。 25年历史的燕京啤酒虽然不是百年老店,但是却缔造了令人叹为观上的25年年均增长率30%的高增长奇迹。在营销过度、竞争惨烈、竞争全球化的啤酒行业,燕京啤酒在著名企业家李福成的率领下牢牢占据了北京市,继而成功拓展了全国市场,并坚持“绝不无条件合资”的原则,成为一个没有被外资并购的中国本土大型啤酒集团,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本书以燕京啤酒为坐标,以行为业大画史为背景,真实再燕京25年的发展历程
美国查普曼家族食品公司的总经理突然被解雇,他决定返回故乡英国。通过某高级职业介绍所,他得到了威特公司总经理的职位,菲利普发现他的前任留给他了一份非常好的战略计划,这份计划基于对公司内在实力的深刻理解,但由于家族公司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难以付诸实施,在他的私人顾问和旧情人克丽斯廷的帮助下,菲利普利用多种现代管理学理论,将障碍一一克服,终取得经营改革的成功。本书虽是小说,但实为MBA教材,将枯燥的管理学理论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寓教于乐,是一本不可多得,富于新意的新型商业小说。
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它既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又是一门科学。如今,管理学这座知识大厦已经巍然耸立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有多少伟大的思想家曾为这座大厦添砖加瓦,才使它发展到如此高度。本书简要回顾了那些曾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管理学家,他们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仔细回味和领悟。 本书共分五个单元,以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为主线来安排全书的体系结构,每一单元都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些著名管理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思想。相信广大实际工作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够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并应用这些思想和理论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本书对于研究西方管理思想史也有一定有参考价值。
《跌荡一百年(上)》是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了解中国百年崛起,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作品。此为上卷,叙述1870~1937年的中国企业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英雄主义的魅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本书讲述了诞生于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的星巴克咖啡公司,自1985年正式成立以来,从不打广告,却在近20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巨型连锁咖啡集团,星巴克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奇迹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它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本书讲述美国电脑公司戴尔,以及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奋斗与成长历程,讲述了他是如何依靠他过人的胆量和敏锐的感觉,在股市暴跌的情况下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向成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八佰伴曾经是日本最为成功的超级市场,其发展历史曲折艰辛,充满传奇,本书讲述了它的创始人阿信之子——和田一夫,如何将八佰伴从一个乡村菜店开始,一步步发展为日本零售业的巨头。
用一架租来的飞机,也敢进入航空业,开创航线 ;作为饮料新兵,却敢直面挑战超过百年历史的可口 可乐! 以4英镑起家,开创出破百亿规模、版图横跨34 国的维珍集团,其每一次拓展都在市场上掀起一次新 的革命。从唱片、航空、移动运营到银行、铁路等行 业,理查德·布兰森喜欢在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开创新 事业。他为何习惯选择进入已成熟的市场?他颠覆传 统行业的创新点子,从何而来? 《维珍创业经:理查德·布兰森如何颠覆传统行 业》揭秘布兰森颠覆式的创业精神,以及他重视创业 细节、践行品牌价值观的独特思想。 创业之初有哪些市场值得进入? 初创团队要怎么建立? 获得创业资金的方式是什么? 选择怎样的策略扩张事业? 如何维持创业的热情与干劲?
据华为2015年发布的年报,华为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达30%以上。营收方面,腾讯1028亿、阿里943亿、百度663.8亿,整个BAT的总和才2634.8亿,而华为远超于BAT的总和。 可以说,中国的企业中,华为走得很远!任正非在短短29个年头里,创造了全球企业都未曾有的奇迹。现在,全世界都对华为感到害怕。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没有华为,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就无法发送SOS;就连我们到巴黎、伦敦、悉尼等地,下了飞机接通的信号,都得靠华为的基站提供服务;还有,8000米以上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和南极,都遍布华为的足迹。 这29年,华为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发展成今天这般庞大的商业帝国。本书将带着这一疑问,层层讲透华为从创立到现在,任正非所经历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和重要决定,听他讲怎么做企业,
仙踪林记录的不仅仅是值得参酌的创业启示录,也不仅仅是吴伯超个人从灰姑娘仙度拉,觅得了事业的仙踪,进而拥有不逊于科技新贵身价之传奇的故事而已。事实上,品牌的国际化,亦是另种类型民族形象的呈现。从仙踪林的发展态势,已经隐约可见在餐饮业中“东风压倒西风”的一线曙光。麦当劳闻名国际,将美国文化深植世界各地,寄望有一家“东方麦当劳”亦有蜚声国际的一日。身为华人,为的不只是与有荣焉的感受,同时还有一份殷切的期待。 本书主要讲述了被喻为东方麦当劳的仙踪林老板-吴伯超,经营泡沫红茶的全过程,讲述了吴伯超非网络创业的另类思路以及高失业时代的发展启示。 本书包括他说“红茶”也是高科技,源起台湾,回避冲突 另辟蹊径,泡沫红茶王国香江奠基,打造先进国度,思维决定商机等内容。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本书将为读者展现熟识的沃尔玛超市背后的成长历程。
中国金融故事 系列丛书,以图说的形式,介绍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大人物与大事件。其中包括:管仲与吕不韦;霍光与王莽;王安石与贾似道;李鸿章与袁世凯;诸葛亮与关云长;五代十国货币战争;南北朝的恶斗;新中国金融战役;古代热兵器衰败等。 这本《货币谋国:霍光与王莽》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介绍霍光与王莽在金融界所经历的故事。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作为普及读物使用。 《货币谋国:霍光与王莽》由江晓美编著。
他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股票交易商,一位大众瞩目的投资家,一位通晓商业风险的资本家,一位曾经征服了华尔街又征服了华盛顿的经理人。 20世纪上半叶,这位德国后裔成为美国股市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起烟草大王杜克,不能不提起他;说到摩根,更不由自主地想到他。他既钟情于股市又热衷于政治,被人们冠以“总统顾问”、“公园长椅政治家”等天资中,然而人们更愿意称他为“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 本书的作者,全美*秀的金融作家——詹姆斯·格兰特通过传记的形式成功地展现这位投资天才的传奇人生。
三洋电机是一家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本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叙述了三洋公司的成功道路。
作为全球规模*的搜索引擎,谷歌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神话。允许用30多种语言进行搜索的强大功能使得全球无数的网民成为谷歌的受益者。是拉里和谢尔盖凭借共同的梦想、默契的合作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成就了今天的谷歌。本书将为读者揭开谷歌从诞生到走向辉煌的所有奥秘,其间包涵了两位创始人伟大的友谊、谷歌先进的经营创意和企业文化。
一份苹果公司崛起全过程的秘密档案,一位被称为“天使与魔鬼结合体”的商业奇才。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来讲述苹果怎么样用非MBA的方式演绎商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