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l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开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到一个新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圣经》”“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至今距它首次出版已有二百三十余年的历史,距我国个中文译本——严复译的《原富》也已有一百多年了,然而时间却把亚当·斯密的这部经济学巨著打磨得愈加璀璨。《国富论》一书的中心任务是弄清楚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达到国民富裕的目的。全书共有五个篇章,分为上、下两部。在序言中,亚当·斯密概括讲述了对国民财富的产生主要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因素。在接下来的五篇中,他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为分工而引起交换,从而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充分系统地论述了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而后,它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等。也曾说:“《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现代的经济研究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必须参考借鉴它。 在《国富论》中,作者首次系统分析了国民财富的产生、分配、持续运转的内在规律。认为人类的利己动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推动经济的前进。同时也强调,政府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并给予贸易自由的发展。 本书邀请资深经济学专家对原著进行了浓缩,保留了作者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本书选配了420幅精美彩色插图,将原著与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供读者品鉴。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本书通过费孝通先生在对江村、禄村等乡村社区调查研究,探索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自身特点和内生机理,提出了发展乡土工业,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作者把中国乡村作为研究对象,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现代乡土经济的主要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提出乡土重建的具体方法及措施。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9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关
本书是关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学习辅导读本,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书中适时回应了人们关于省“十四五”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发展远景的困惑疑虑,包括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建设创新强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大建设项目和省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结合民生实事,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十四五”规划与自身的密切关联,激励人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建设发展中。全书融理论性与可读性于一体,论述准确严谨,行文通俗易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的学科基础。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的《经济论》。在此以后,很多思想家,包括古典经济学家和现代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均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发展,使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冠。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食利者政治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的价值和利润理论》作者力图尽可能写得简短些,这样也许叙述起来比较困难。作者援引了既有奥地利人自己的也有数学家和英美人士等的许多引文。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者圈子里对于这种方法抱有很大成见,正如对故作特别“学识渊博”抱有成见一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小农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模式,代表着农业的新生产力,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本书立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经营项目、创办规划、经营管理等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章节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述、专业大户的经营与管理、家庭农场的经营与管理、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与管理、小农户的经营与管理等。
1844年穆勒发表了他部经济学论文集《论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定问题》,该书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国际贸易、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利润和工资的关系等。全书的论述完全继承了李嘉图、他的父亲的学说,只在某些方面对前人的学说有所引申或更明确的表述。1848年初版、后来多次再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则是他的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约翰?穆勒发挥了西尼尔个理论前提所包含的思想,次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和内涵做了详细的论述。在本书中,他把“经济人”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他指出,政治经济学并不是论述社会中人类的一切行为,它所关注的人仅仅是作为一个人,他占有财富的愿望,而且他赋有达到这种目的的能力,它将其他每一种人类情欲或动机完全抽象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
本书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又结合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变化,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全书内容包括商品经济、货币与资本、资本的再生产和运行机制、剩余价值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等,此次修订,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又结合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变化,进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为使这本教材更加适合外贸院校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特邀请了七所外经贸院校有着丰富从事高职高专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经验的教师一同编写。本书适合政治经济研究者参考学习。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话题,邀请长期在第一线关注、研究、践行乡村建设的十位专家学者开讲乡村振兴战略十堂课。从全球危机到中国战略转型中的乡村建设,从乡村遇工业文明衰到逢生态文明兴,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到建设什么样的农村,从文化建设是重点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道,从双层经营+三位一体的体制框架到综合性农协的构建是重建乡村社会基础,等等观点进行了一次汇聚,为乡村振兴建设基层领导干部提供了启发和帮助。
《江村经济》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 是根据对中国东部, 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 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 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通过本书, 读者能够看到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分配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运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抽象法。李嘉图认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会*多数人的*幸福。
本书是专门为通过远程网络学习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编写的教材,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论。 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码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另一方面对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对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虽然当今世界已经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_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规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目前世界的经济活动仍是以商品关系为主要特征,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商品关系的实质。因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仍然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同时,也是我们进行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本书通过费孝通先生在对江村、禄村等乡村社区调查研究,探索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自身特点和内生机理,提出了发展乡土工业,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作者把中国乡村作为研究对象,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现代乡土经济的主要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提出乡土重建的具体方法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