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对我国行业组织的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广东会馆、商会,以及现时代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广东行业协会,指出它们不仅承担了内部的协调功能,促进了成员的认同和参与,也推动了组织以外的区域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印证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现实中如何看待行业协会的角色、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路。
《2011评价浙江发展》从民生指数与民生评价、和谐社会统计监测、全面建设小康成果、社会发展水平、城乡统筹、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生态文明建设、软实力等方面给出了详尽细致的评价报告。本书对于浙江经济建设发展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经济均衡发展是个涉及方方面面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经济实力大小的问题,涉及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和机制、政策、竞争、环境等问题,它还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富裕和匮乏以及要素配置的均衡合理等问题。本书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内外学术界有待开拓和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从欧洲一体化的视角提出并深入具体地论证了亚“中心--周边”结构的定义、生成机制、发展阶段和依托条件等观点以及理论和实证的分析;从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对经济一体化作了形成、发展、拓展和深化的论证分析;通过大量资料的分析论证,较具体地提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亚“中心--周边”结构的生成和发展,为我国经济均衡发展、产业整合和区域协同发展,尤其是解决东西部之间差距提供了有益的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目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概括地说,就是“五个五”。 1.总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重要的是把握三点:一是这五句话中重要的就是生产发展和生活 宽裕,也就是农民要增产增收。二是要明确第二个要求是“生活宽裕”而非“生活富裕”。三是这五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不能被割裂开来。绝不能片面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就是新村庄建设,一定要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变村容村貌的过程,不能仅仅变为拆老房、建新房的行动。 2.要协调推进农村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 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中央提出了进行经济、政治、
。。。
来到湘西十多年,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人们的纯朴和善良均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笔者深深感到,湘西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湘西人正在觉醒、正在追赶现代文明的步伐,但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积淀,困难和障碍仍然存在。 本书列举湘西社会、工业、农业、教育、文化、政府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现状,认为问题的核心在经济上,而这又与我们的管理息息相关:管理的观念、方法和机制上都存在缺陷。“发展才是硬道理”。湘西要想走出贫困、走出发展中的困境,迅速崛起并赶上发达地区,必须学会启用新的思维、新的管理办法,选择适合地区特点的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仅靠理论上的空谈和慷慨陈词是无济于事的,它需要各级各类管理者的智慧,需要实实在在严密而有效的监控制度和适当的决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彭水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若干重大问题,思路清晰,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本书稿对彭水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目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概括地说,就是“五个五”。 1.总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重要的是把握三点:一是这五句话中重要的就是生产发展和生活 宽裕,也就是农民要增产增收。二是要明确第二个要求是“生活宽裕”而非“生活富裕”。三是这五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不能被割裂开来。绝不能片面地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就是新村庄建设,一定要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变村容村貌的过程,不能仅仅变为拆老房、建新房的行动。 2.要协调推进农村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 根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中央提出了进行经济、政治、
2004午5月1日,15国欧盟变成了25国欧盟,完成了欧盟第五次扩大,即欧盟东扩。欧盟东扩可谓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的事件,令世人瞩目,主要是因为东扩给欧盟乃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欧盟东扩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吸纳了7个发展中国家,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由典型的“北北型”变成了“南北型”。15国欧盟的运行机制是否适合25国欧盟? 东扩后的欧洲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货联盟是否还能走好、走稳?东扩后的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是继续前进还是被迫倒退?南北型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否能够最终走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形态?对此类问题的种种预测和分析,既有乐观派的展望,又有悲观者的担忧,还有谨慎乐观派的分析。本书以大量的法律文本、工作报告、统计数据以及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东扩后的欧洲关税同盟、单一市场、单一货币以
本书是中日两国学者的合作之作。它通过“对话”的形式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影响,在展望后危机时代东亚经济发展的同时,着重探讨了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以及在此过程中人民币与日元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书按照“国际货币体系与东亚——亚洲面临的国际环境”、“日元国际化与东亚”、“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和“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与未来——中日两国的合作之路”四个问题的顺序,以中日各一名学者做专题论述的方式,充分地展开讨论。这也正是本书以“中日学者的对话”为副标题的缘由。这其中,之所以将“日元国际化”问题置于“人民币国际化”之前,主要是考虑到日元国际化早于人民币国际化近20年的时间且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
近二十余年来,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创新就是其中重要的进展之一。 本书回顾了近年来国际区域研究的一些进展,梳理了区域创新的有关理论,并从区域创新的角度,围绕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网络、集聚、知识与学习、社会资本等问题,对具有不同产业特色的国内外案例进行了细致研究。它充实国内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对于深入分析新的区域发展现实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