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上、下两编,上篇讲海关沿革;下篇分十节叙述了海关的统属,海关职员的阶级,总税务司署的组织,各地海关华洋关员人数,关员俸新之等级、任免与调迁及其他待遇,海关经费,关税的存放及用途。全文论述我国海关沿革及海关制度,附编述及海关与外债关系。
本书是一本讲述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的实训类教材,是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上对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和案例演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涉外工作的复杂要求。 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外贸一线工作,以长期的工作实践创作了《全国高等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进出口操作实物(第2版)》。本教材根据进出易的各项环节,以多个案例为主线,贯穿全书,从开发客户、成本核算、报价、还价、签订贸易合同、开证、审证改证、安排装运、报关、报检、投保、制单结汇,到外汇核销、退税、善后,以扎实的业务功底,长期的工作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写出了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难点。这本书的特色是采纳了目前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家有关外经贸工作的法律法规,在新形势下结合了目前外
暂时没有内容
本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的基本知识,在思路上以“引导案例”进入每一章的学习,在方法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理论内容。 本教材适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经济管理类大专学生及社会上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人员使用。
是一本以国际贸易的运行机制为对象,对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发展进行较全面介绍的教材。全书共分三篇十六章。除导论外,篇为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介绍了古典和新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战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新”贸易理论,包括技术差异的贸易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第二篇为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在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各种贸易政策措施以后,对一个国家情况下的贸易政策进行完全竞争市场分析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分析,然后对区域的贸易合作和全球性的多边贸易合作进行讨论。第三篇为战后的国际贸易问题,探讨了战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并重点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改革的条件等。
《能源市场交易与投资》对整个能源市场进行了一个框架性的描绘,介绍了在能源市场上投资成功的交易诀窍和金融工具。这本的实践指南涵盖了所有类型的能源市场,从电力、天然气和石油这三大市场到液化天然气、碳排放和替代能源等新兴市场。《能源市场交易与投资》详细介绍了不同能源市场之间的关联性等情况,以及有哪些主要的能源产品交易者,华尔街如何交易能源产品等。本书有以下特点:(1)全面阐述整个能源市场。(2)深入介绍能源市场的主要产品。(3)以财务为导向,讨论了化学、物理学、会计和期权定价如何影响能源产品的交易。l简要介绍了电力需求预测、收费协议和电能、天然气储存等。(4)对风险管理的实用性介绍。本书由能源市场的宽客(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数量金融师)所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在能源市场投资和获利的方法。本
本书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机制,分析和比较各种调节机制和经济政策对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的作用,建立起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内容包括定义、中性经济、金融政策、价格调整、直接控制、世界支付网络。
走进21世纪的10年,中国已经签订了8个自由贸易协定和1个优惠贸易协定。但是,中国企业对“自由贸易区与区域贸易协定的关系”还不知晓,对“自由贸易区优惠的游戏规则”认识不够。因此,本书致力于普及自由贸易区知识,对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介绍、比较、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掌握立法内容,明确运行机制,熟悉操作规程。 本书力图从纵横两个方面阐述。纵向分为四个部分:部分,走进中国自由贸易区;第二部分,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第三部分,内地与港澳签署的《安排》;第四部分,中国签署的《亚太贸易协定》,并汇编了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目录作为附录。横向又分为五个部分,即货物贸易关税的优惠,区域原产地规则的优惠,服务贸易承诺的优惠,投资的优惠,其他经济合作的优惠。而且,在具体章节后面,都附有“中
本书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际收支的各种调节机制,分析和比较各种调节机制和经济政策对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的作用,建立起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内容包括定义、中性经济、金融政策、价格调整、直接控制、世界支付网络。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内外的种种原因,中国实际上是对外封闭的,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因而,也就必然缺乏对外经贸理论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贸理论领域这块处女地也就逐渐被开垦出来。经过20年的耕耘,已经结出了第—批果实。这些果实的概貌在本书中获得较全面真实的反映。在国庆50周年之际,我们把这些成果奉献给祖国,以表达赤子之心,衷心祝愿可爱的祖国在新世纪更加繁荣昌盛!本书由主编拟定选题,由作者自愿认领任务;初稿完成后,交主编、副主编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修改;后由主编修改定稿。
??倾销,不是“不公平的”,但至少是值得质疑的竞争方式。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竞争有可能遭到滥用,于是大量关于不公平竞争这个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应运而生。直到1914年,大量的文献多数只涉及贸易的竞争标准。广义地讲,只有在国际竞争间或加剧的时候,这类竞争的做法才受到人们的严重关注。关于德国在战争期间为获得世界贸易与工业霸权所采用的明显的不公平和掠夺性的方法有非常广泛的讨论。它有助于提高并保持公众对国际贸易竞争标准中一般性问题的关注。近几年,一些国家已在努力寻求法律手段,限制在国际贸易中利用某些更有可能招致反对的竞争方式。然而,无论从经济学还是从法律角度看,迄今尚没有关于这一问题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研究了倾销作为一种国际竞争方式,对倾销国和被倾销国的经济意义,以及各国和国际为限制倾销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