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新形势下,山西、河南、湖北等省级行政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省域经济布局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长治、洛阳、襄阳、岳阳、芜湖、赣州、汕头、柳州等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际,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理论支撑、比较分析、实践经验等视角出发,深入探究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尝试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区域战略支点地位提升、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优化等层面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实融合,从学理视角诠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二是视野开阔,立足14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全国格局探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问题;三是求真务实,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方位体现城市发展实际。
本报告主要采用2022年数据,高层次科技人才数、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指标采用2023年数据。评价体系延续了上一年的做法,构建了一个包含5个维度(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创新驱动力)、30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书以和谐宜居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解读“和谐宜居城市”的内涵、总结国内外和谐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建设经验、梳理国内外“和谐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和谐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同时,以北京为典型案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诊断北京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存在的问题,解析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规划实施目标、路径和政策。
202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深度调整中。 从发展动力看,2023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在202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发展动力减弱,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所降低。但是,也应看到房地产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从增量与存量两方面挖掘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空间与机遇。从市场风险看,风险防范与化解仍然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问题,应从土地入市、保障房供给、房屋收购储备等方面防止房价大幅波动。从市场预期看,供给方面,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开发投资额持续下降,新开工面积大幅减少;需求方面,居民购房意愿低迷,部分贷款购房者选择提前还贷以减轻负债和利息负担。因此,应从供给方和需求方修复信心,改善企业与购房者的市场预期。 从市场趋势判断,预计2024年房地产行业大概率维持筑底企稳态势,下半年在政策效果逐渐显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 ,如何协调族际政治关系、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临的 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 面对复杂 形势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和职责。地方政府职能职责与地方政府能力密切相关,地方政府能力的不同必然导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空间的不平衡状态和水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本书聚焦于西部地区这一中观区域空间,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府能力理论、政治系统理论、行政生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资源和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实地调研和描述统计等研究方法,致力于探寻
在我国加快建立健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结合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本书以“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理念为指导,围绕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全业务流程智慧化管理需要,探索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内涵、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并基于各地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工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支撑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实现路径。
......
清代北京城到底有没有城市政府?当时的北京城如何进行治理?这是本书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五城行政体系从元、明时期萌芽开端,至清代成型,可以被视为传统时代中国式城市行政的重要形式。清代北京城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道路卫生、民生经济、城市救助以及文教秩序等方面的治理,反映了当时的 治理理念以及都城的城市定位和诉求。
本书是清华大学“城市可持续交通”课题组 阶段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由BP公司资助,为期3年,分为3个阶段推进: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和成果示范。课题组山清华大学校内6个单位联合构成,汇集了城市、交通、能源、环境、汽车和政策6个专业,充分体现了多学科融贯的思想。为了 好地描述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状态,本书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内涵与面临的挑战,然后结合10个案例城市的调研结果,分别从6个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指出“城市可持续交通”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本书可作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具书以及相关研究单位的参考书,除此之外,本书还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在当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脉络中,城市群的兴起与扩张无疑是一幕引人注目的盛景。未来,中国约一半的人口将汇聚在城市群,这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变化, 是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战略的生动展现。然而,快速的发展使得城市群成为人口 密集、碳排放 集中的地方,因此城市群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战场。本书综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情景模拟等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尝试对中国城市群的低碳发展现状、影响机制、实现路径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中国城市群低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本书可供城市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对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界、投资者及社会公众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