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国际产学研各界对未来制造形态的探索,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视角深刻剖析并预测了工厂组织形态的演变,生动展示了制造业向全生态、全生命周期变迁的步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 未来工场 的概念,把技术变革与场景创新有机融合起来。书中全景式呈现了以 产城人文 融合为核心,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导向,以数字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关键支撑的未来制造场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获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高度评价。
《中国稀土强国之梦》分为发展篇、建言篇、求实篇三个部分。发展篇:根据作者经历和掌握的资料,回顾和论述世界与我国各稀土专业领域的发展概况与历史,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稀土产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进行了积极评价。建言篇:在对当前我国稀土产业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怀着对稀土事业深深的热爱和维护之情,建言献策,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求实篇:由于一段时期以来,外一些媒体出现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不公正的评价,甚至舆论误导,干扰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选编了部分评论文章,以正视听。《中国稀土强国之梦》可供从事稀土产业领域的科研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师生阅读,也可供公务员、学者、创业者、出口商贸经理等参考。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概览》为了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总结我国钢铁企业近几年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向行业内推广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交流与合作,加快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总体水平的提高,编者们组织出版了《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概览》一书。《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概览》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行业论坛、技术与设备三个部分。相信《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设备概览》的出版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会有所帮助。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中冶建工集团为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国有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从理论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阐述总结。此部分包括: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企业中党的建设和供给侧改革。下篇结合中冶建工改革发展的实践,介绍了中冶建工集团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中冶建工集团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企业完善治理结构、企业创新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党建,从实践的角度,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样本。
《中国船厂手册(英文版)》收录了中国130家造船厂的公司介绍、建造能力、主流船型、等内容。该书为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是从事船舶设计、船舶贸易采购、船舶设备供应等企事业单位的工具书。
《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年鉴(22014)》系统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2010年至2014年耐火材料工业运行的有关情况,内容分9个篇章,即:1、专论专文;2、政策法规;3、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运行情况;4、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统计;5、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科技进步;6、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大事记;7、中国耐火材料行业重点企业简介;8、中国耐火材料行业重点科研院所简介;9、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工作网络。另有附录1篇,主要介绍获得国家专利的耐火材料产品及耐火材料标准。
本书总报告综述了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现状、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企业篇内容覆盖新能源赛道、品牌形象塑造焕新、用户共创和品牌高端化等主题,指出民族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潜力方向;评价篇对 民族汽车品牌向上计划 中品牌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介绍,包括品牌力的测量方法与模型、品牌力测量结果和原因分析以及品牌向上影响因素和机制;专题篇涵盖数字化时代的品牌建设、民族汽车品牌政策法规和技术发展趋势、年轻群体用户变化趋势、新时代汽车品牌特征以及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建议与展望等内容,阐明了民族汽车品牌面临的行业环境。
当前以及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突发事件频发,实现能源应急过程中的高效协同是能源应急能力提升的关键。基于此,《能源应急多主体协同机制及协同效应研究》对能源应急协同机制及协同效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应当指出,我国当前关于能源应急管理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应急体系构建、应急储备等方面,能够从应急主体角度出发研究能源应急协同问题的成果并不多见。 基于此,《能源应急多主体协同机制及协同效应研究》尝试从能源应急主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主体间的协同行为机制,旨在探索提升能源应急水平的路径。并为同样研究能源应急问题的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
《汽车与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跨国和动态网络》将产业集群的研究主题聚焦于欧洲和美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产业,通过对具体国家和地区区域创新系统以及集群政策的实证研究,得出一些新的分析结果,并对区域政策制定者提出相关政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