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末期不断膨胀的泡沫经济,在平成时代揭开帷幕的同时,宣告崩坏。不良债权问题导致大量金融机构进退维谷。1997年至1998年间,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机构纷纷破产。日本的金融体系,已经处于毁灭的边缘。此后,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加上2008年 雷曼危机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当时的金融当局究竟作何考量?出现了哪些失误?通过调查走访关键当事人,本书对于日本金融政策进退失据的三十年,予以深入检证。
历史上英帝国的霸权优势有哪些合法性基础? 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都要东侵俄国(苏联)? 重商主义对于后进国法国意味着什么? 广场协定 ,是否为美国刻意打压日本的阴谋? 全球化三十年,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面临挑战? 横跨5个世纪,世界各国对于 铁王座 的争夺从未停止。表面上看,世界的发展是崛起的帝国以及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但本质上是开发经济资源以及积累财富的能力较量。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 中读联合国内权威经济、历史学者重磅打造的一部解读世界大国兴衰史的作品。从经济的角度切入,来解读整个世界近现代史发展与演变的驱动力,重现真实世界的 权力的游戏 。以国家作为线索,在同一阶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及大陆国家,来讲述其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总结出错综复杂的世界史、国际关系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揭秘500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 中国经济史 及 中国社会经济史 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
《世界经济通史》是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的代表作,内容是在慕尼黑大学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笔记汇编,阐述了他毕生关注的课题 资本主义的兴起。全书分别考察了前资本主义的农业、工矿业、商业及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经济导因与文化根源,探讨典型的日耳曼定居制度的传布、演变及其内容,也将日耳曼农村组织与苏格兰敞地制度、俄罗斯米尔(村社)土地制度、中国的井田制、印度的村落等做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和崛起的原因,阐释对资本主义的全局性思考和宏观解析。被誉为 研究资本主义理论方面的经典读本 。
埃贝林教授以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7年的"金融危机"为引子,比较与分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学派(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奥地利学派)对货币问题以及商业周期的研究;通过分析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和货币自由的探索者 劳伦斯 怀特、乔治 塞尔林以及凯文 多德,指出了一条从中央银行体制转变为未来自由市场的货币和银行体制的道路。他通过探索历史史实与不同理论的区别,寻找终结恶性经济危机的办法。他的观点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佳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获奖无数的*科普大师写作的经济学普及杰作,比小说更好看! 本书中,乔治 G.斯皮罗奉献了一部新的全球300年经济决策研究史,追溯了关键思想的演变历程,并讲述了形塑这一领域的多位经济学大师的有趣故事。 从早期的经济学理论(衍生于逸事证据),到过去半个世纪兴起的基于精巧数学工具的经济学科(旨在描述人的实际行为),斯皮罗都善加考察。书中不仅解读了洛克、边沁、杰文斯、瓦尔拉斯、弗里德曼、特沃斯基与卡尼曼、泰勒,乃至其他多位经济学大师的工作,还阐明了伯努利首次解答圣彼得堡悖论之后,新涌现的大量发现。 本书将基本的数学理论,以精到而浅明的语言呈现出来,对于寻求掌握经济思想的历史长河的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启示性的历史。
通过历史学习经济,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学习历史。韩国知名经济学者洪椿旭将经济和历史相结合,通过金融这一巨额资金流向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对于改变世界的50大重要历史事件,作者站在金融的立场上梳理历史的流向和脉络,角度独特,可读性强。本书共有7章,包含大量图片、图表和参考材料。
......
关乎心灵的宗教行为,可否用世俗智慧经济学来分析? 宗教教派的发展和竞争,又遵循怎样的逻辑? 《教堂经济学》利用厂商竞争理论,将教派间的竞争行为与策略,化作精彩的商业故事。读者可以看到:对宗教现象的分析,经济学有多么大的解释力;而任何教派的发展与兴衰,又如何与金钱和权力紧紧纠缠。 几个*的大宗教瓜分今天世界宗教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高度相似,这并非偶然。三千年前犹太教的经营策略,跟现代快餐店的加盟模式如出一辙。降低入教门槛相当于降低了宗教产品的 价格 ,是新兴教派的竞争利器,基督教同犹太教、新教同天主教的竞争都用到了此法。欧洲各地建造高耸入云的教堂,其实是教会掌控地方经济资源、创造就业机会的途径。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国教地位、教会的婚姻管制、十字军东征、教会贩卖赎
在《财政学史》中,作者先简短地交代自己的方法论与著作写法,再以德国为中心,在视野所及的财政思想范围内,书写财政学说的历史。内容涉及德国自身的财政学传统、与德国财政学对话的英国财政学、德国现行财政学、奥地利学者的财政学、社会发展与财政的关系、对未来财政发展的展望。 整理者则将繁体竖排的原著以简体横排形式呈现,在保持书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校订,主要涉及专有名词、个别文字和标点符号的调整。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理者为每本著(译)作写出了导读,并对文中提及的部分史实与原理加以注释。经整理后,本稿更加适应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为读者了解民国时期财政思想提供了路径。
启蒙翻译家严复,如何理解和译介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 面对这一套陌生文化体系,近代中文读者又有怎样的扭曲和误解? 近代中国启蒙先贤严复所译介的西方学说,对清末知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而《国富论》在西洋经济思想史上,又有其的开创性地位。本书即以严复译介《国富论》为研究案例,追问这部名著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阶段,对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影响。 本书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所谓的 严复现象 ,即西方思潮如何引入近代中国,中国对西方学说又如何响应;另一方面又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解析严复思想中的经济面向。本书的目标,是透过严复对斯密《国富论》的译介,来回答这样两个问题:西洋经济学说在中文词汇与概念尚不足够的情况下,是通过何种词语和 思想方式 传入的?从追求富强的角度来看,以提倡 自由放任 反重商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百年大变局叠加世纪大流疫,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世界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为何互相 绑架 、贫富差距是否一直在扩大、中国经济能否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本书以简洁易懂的小文字,讲述宏观经济问题的大道理,期待能化繁为简地分析经济新变局、掌握经济新趋势、发现未来新机遇。
严中平等编写的这本《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是1949年后种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方面的工具书。本书的编纂出版,使得中国近代百余年来的许多纷繁复杂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形形色色的统计资料,次得到了长时段的系统完整的爬梳和整理;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外,还有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开的资料,各种期刊杂志乃至报纸等;但基本上处于一种互不相属、各自为战的状态,本书则将上述各种资料按照统一的原则汇集于一书之中。
20世纪美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也容易让人忘记一个残酷的事实,即美国也是糟糕经济政策的受害者。资源的严重浪费,经济刺激带来的大规模人员失业,国家欣欣向荣而数以百万的人却陷入贫困,社会保障计划终演变为严重的烂尾工程,等等。 美国的经济失误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在迈入21世纪的当下,依然会给我们不停地制造麻烦。有鉴于此,本书以成本 收益分析方法和公正评估方法为标准,通过案例解析的方式,选取了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历史上的10大经济失误,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来龙去脉和根本原因,真切提醒我们对政府治理中的糟糕经济政策需要保持永恒的 警惕 。 本书同时交织着经济、政治和历史,因此,任何对经济史、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获益匪浅。
本书是作者在读书时所思所想的话题,集中在社会经济史研究、地方文献的价值、区域的实践、“齐民社会”与传统乡村,回顾了四十年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路径及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与区域研究的结合。
......
本书讲述的是从前清到民国的一段品牌发展史。 从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商品的品种之外的名称、标记、图案符号、包装及其组合等识别要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萌芽、生长、成熟、发展、繁荣走衰的轨迹以新的思维、新的概念和新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对其以品质取信用、识别要素的构思、经销渠道中树良好形象与消费者建亲近关系、不断沟通传播求得消费者认知认可中形成品牌价值及延伸扩张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本书多视觉全方位透视、扫描和解读中国商人创造品牌内涵的发展道路,并揭示了中国品牌形成的要领、技巧策略及其规律。这些中国品牌发展史上形成的知识和理论将有利于各地各类企业营销管理和经营人员、品牌实际创造和品牌研究教学人员对品牌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探讨,也适用于广大品牌爱好者对中国品牌的深入了解,从而吸收历史上
陈争平编著的《中国经济史探索:陈争平文集》分为三编。《中国经济史探索:陈争平文集》编“中外经济关系史研究”所收论文中的《1895—193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的修正及贸易平衡分析》、《1912—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考略》、《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刍议》、《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及主要特征》、《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民初盐务改革及洋会办丁恩》等六篇,主要内容都是我在攻读研究生阶段拟就,以后修改发表。《不平等条约下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代货币战争刍议》则是近几年写成,从不同角度讨论了中外经济关系史其他有关问题。第二编“企业、企业家及工商社团研究”中《从“大生”模式看张謇在企业制度方面的历史贡献》、《张謇与中国近代两次经济立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