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英语》(双语版)系列教材自2006年陆续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师生与自学读者的欢迎与喜爱,令编者甚感欣慰、倍受鼓舞。为力求精益求精,不断充实更新,我们对本系列教材及时进行了再次的修订与完善。 本书是《会计英语》(双语版)系列教材之一 《会计英语 基础会计》的第四版,本次的再修订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充实部分章节内容,使有关内容更完善,表述更清楚。 2.增加各章节后的会计实务练习(Exercises)与会计案例(Cases)的内容,以便学生或读者能更多地通过阅读理解与实务训练及通俗浅显的实用案列分析,加深理解相关章节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3.弥补书中个别疏漏之处。
本书基于 海关制度基础知识 关务合规实务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知识 三篇内容,对关务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进行了基础性梳理,提供了从事关务工作应知应会的入门基础知识和学习路径。本书内容覆盖全面,难度上以够用为度、以描述清楚为目标,让读者了解行业惯例,掌握知识,清楚政策环境,知道注意事项,明了操作要求,旨在供参加关务水平评价者参考和学习。 本书是关务水平测试的工具书,可作为从事关务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职业院校国际关务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关务与外贸服务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
本书共分为六篇,分别从进出境通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保税实务、商品归类、税费核算和数据申报六个重点方向,对关务行业职业技能进行系统梳理。本书打破了职前教育培训以专业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知识学习、案例分析、作业实施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将关务工作技能作为本书核心,突出对关务知识和关务技能的有效学习和合理运用,旨在供参加关务水平测试者参考和学习。 本书是关务水平测试的工具书,可作为从事关务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职业院校国际关务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关务与外贸服务及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随着它的发展,词汇大量产生,以解释环境经济学领域中各种各样的方法与概念。因此,需要一本辞典来解释已经出现的常用词语。这本辞典中提供的定义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已经产生的很多技术文献,以及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主要方法的一般情况。 对于大多数词条,我们给出了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提供了使用这些词条的线索,给出了文献的出处和具体时间,这样,读者可以根据这些文献去进一步查阅。为了帮助读者学习环境经济学,这本辞典给出了常用的缩略语表。本书也适当提供了有关没有明确提到的词条的参考文献。 本书适应社会各个阶层人士需要。系本由环境经济领域一流学者编写的综合性环境经济学工具书。收录环境经济学领域词条1000余条,内容涉及环境政策的制定、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的技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在企业中负责ISO 9000工作以及对多家企业咨询经验的基础上而编写的,主要适用对象为企业中的管理层、质量管理人员、具体工作人员以及从事ISO 9000审核及咨询的人员。 本书第1章详细论述企业通过2008版ISO 9001认证所必需的条件及申请认证时的注意事项;第2章详细论述企业推动ISO 9001认证所必需的工作;第3章详细论述了ISO 9000族的理论基础;第4章从理解要点、实施建议、审核要点和常见问题几个方面对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第5章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及文件定稿后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描述;第6章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如何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进行了讲解,同时提供了实际范例;第7章对企业如何应对第三方审核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并列举各部门审核的要点;第8章对第三方审核常见不合格项进行了
在当前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氛围中,梳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地位必须从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这样的欧洲近代哲学史的线索出发,阐释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把马克思置放进与海德格尔这样的现代哲学家对话的语境中,似乎已经成了某种学习习惯。然而,本书认为,马克思超越近代形而上学哲学的关键在于,他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内部重新给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成机制。从根本上说,马克思的哲学并不是支撑他思考像人,自由等抽象话题时的哲学思想,而是支撑他思考以现实经济问题为核心的社会生活问题时的哲学思想。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要想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就必须全面打通从斯密到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方法论的发展线索。本书正是从这样的指导思想出发,对于与理解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有关的三个主要的经济学方法论流派的观点进行了全
本标准等同采用IS0 10003:2007《质量管理顾客满意 组织外部争议解决指南》。 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将“本国际标准”改为“本标准”; b)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c)为保持本标准内容的协调一致,删除了3.5注中的“(3.3)”; d)为区分4.6和4.11的“能力”,4.6和附录G使用“(人员)能力”,4.11使用“(组织)能力”。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J、附录K、附录L和附录M是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和附录I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协会、海尔集团、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兆红、张荣静、康键、裴飞、王晓生、朱立恩、冯卫、解居志、郑奎静。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5668:1999《银行业务安全文件传输(零售)》(英文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人民银行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泛太领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平娃、李曙光、吕毅、杨颖莉、鲍乐群、万良君、林中、张启瑞、仲志晖、景芸、刘运、钱湘隆、赵金波、曹文中、李劲松、刘先、周亦鹏、王威。
一、本辞典共收词目2370余条。分类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说,经济史,当代世界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经济,国内商业、对外贸易,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国民经济计划、统计,财务、会计、审计等十一个大类。 二、本辞典按类编排。正文前有分类词目表,书末附词目笔画索引。本辞典分类仅为方便读者查检,并不代表任何学术体系。 三、译名采取较通行的译法,一些译音虽有出入但至今仍然习用的,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沿用。 四、一词多义的词目,用①②③等分项解释,但以属于经济的内容为限。
在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制定标准对规范市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已颁布了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国家标准6项,但一般说来,标准中只说明了“做什么”和“怎么做”。为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由相关专家编写了本实施指南丛书。 本书为其中的《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总则理解与实施》分册,简要说明了GB/T l9668.1—2005《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l部分:总则》和规范各部分间的关系;着重依据《规范总则》相应章条对适用范围、规范框架、支撑要素、监理阶段及目标、监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之后的案例分析则有助于信息工程项目的业主方、监理方以及承建方对《规范总则》条文的理解。 本书是对这些年来监理界同仁在信息化工程监理行业所做的大量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成果的汇总与展示,相信将对监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
本书按照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09年2月发布的CCAA《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注册审核员笔试大纲(第二版)》的要求,结合适当的案例,全面、系统、详细地对质量管理体系推行中所需要运用的知识进行了阐述,包括GB/T 19001-2008标准的理解和实施要点、质量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及认证认可要求。同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质量管理,本书还从GB/Z 19027-2005(ISO10017)所列出的12种统计技术中,选择了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工具进行了描述。 本书适用于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培训人员,参加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的学员,企业内部审核人员以及从事质量管理相关活动的人员阅读。
中国房地产业缺乏战略和制度,执行难成为许多发展中企业的成长瓶颈。市场变化不断加快、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客户和自身需求不断提高、项目执行的复杂性程度加大等,都对房地产企业的规范和全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的编著基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可复制性,立足于为管理者提供实用、方便、快捷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全书介绍了中国房地产企业运营中,营销管理、客户维护、物业服务、采购管理、成本控制的五个核心环节,每一环节都包含了步骤分解和制度指引。本书内容全面实用,可作为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实战工作手册。
本书在解读ISO9004:009的基础上,对标准中涉及到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组织的使命、愿景、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关键绩效指标、组织的风险管理、自我评定工具、标杆管理、学习和知识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国际贸易便利化标准体系可以为提升我国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开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优化、提升贸易配套服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基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贸易便利化标准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涵盖了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国际贸易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以及国际贸易电子业务四个方面的常见中英文术语,并给出了详细的说明。为了方便读者查询使用,给出了按英文字母顺序和按中文拼音顺序排序的索引。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下称《手册》)以2017年《报关职业水平测试大纲》和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下称《进出口税则》)、《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下称《品目注释》) 为编写依据,分别摘录了《进出口税则》全部的类章结构、类注释、章注释、子目注释及编码表(由税则号列与商品名称组成),《品目注释》部分品目、子目的注释条文(以页下注的方式呈现)。上述内容组成了《手册》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归类依据部分。 编者还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两项内容:一、在相关的类注释、章注释项下增加了 编者注 ,对进出口商品归类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此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商品归类的法律依据;二、在《手册》的文后增列了15个填制报关单时需要使用的代码表,供应试者平时学习或参加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