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变量”系列图书的最近一本。学者何帆发愿要用30年的时间,通过这套书为中国经济立传。 在《变量:大国的腾挪》中,何帆继续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记录。他用102天飞行84203公里,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丰等30余个城市,调研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老年产业、互联网等多个产业,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找到了能帮你更好地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面对外部的种种变化、冲击,你可以重新发现优势,找到破局点,改变约束条件,破解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何帆会在这本书里告诉你: 乡村振兴,不是靠农民返乡,而是靠在远方和故乡之间形成互动; 县城崛起,将成为未来文化创新的前沿、体育竞技的基地和美好生活的样板; 人口老龄化——不只是一个社会的负债,也能变成优质的资产; 别
本书研究报告的公开出版,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力求在理论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践上取得更大进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第1个全国性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内容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人民日报社论、4篇“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述评等文章,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十几亿渴望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在不断解除束缚的过程中,以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尝试创新,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一再突破西方领先者们所固守的可能性边界,在全球化带来的成本革命的过程中,将低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发挥到,使一个又一个手工作坊蜕变成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厂,实现了规模浩大的追赶和超越。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企业,其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具有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的灵魂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被逼出来的整合创新、流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创新战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们为中国制造赢得未来的全球对决奠定了难得的基础。正是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创造力,构成了中国竞争力的内核。 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
中国经济的夏天: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分析,ISBN:9787500661849,作者:余永定,何帆主编
《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由作者倾六年之力完成,是一本再现经济学发展史的的青年学习教材,它系统而扼要地介绍中国经济学在这一百年中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帮助青年读者或者从总体学科,或者从具体专业的角度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经济学知识, 《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的作者是来自各个学科领域中的知名经济学家,因而保证了《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的性。为了便于读者掌握,《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采用现代经济学发展体系中大致比较清晰的专业学科来分章《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力图能清晰地描述中国经济学近百年发展的脉络,对其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
本书全面回顾历史,探索展望未来。把中国改革分为两个“25年”进行全景式的观察和研究,对改革进行了新的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特征做了梳理,对改革既展示成就和意义,又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对今后的改革开放和世界强国之路既有展望,又有思路。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疫情暴露了经济体系存在的缺陷,比如产业链的脆弱性,也引发了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加大了绿色转型的动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得益于科技进步,凸显了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性。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低收入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问题更加受到重视。疫后世界面临的不仅是重启,也有如何重构、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的挑战。 中国处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五个关键词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意味着经济政策不仅追求效率,也重视公平,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本书从橄榄型社会的目标与内涵、收入分配现状、市场机制、公共政策、投资含义等多个视角,探讨未来发展的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高质量发展中
本书基于BCG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见和服务600余家企业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碳中和的背景、全球针对碳减排做出的努力,并聚焦能源、重工业、汽车、建筑、消费品、互联网高科技及金融7大行业碳中和成功经验,为同行提供有力指引。借鉴国外企业碳中和先进经验,精选24个典型案例,提出中国企业的落地措施;援引自创模型与分析方法,为企业碳中和实施方案提供精准指引;立足各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建言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采取的应对举措。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时期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通过采取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转型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物耗、能耗高,增值率低;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绿色低碳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理念。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规划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措施,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是本书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本书立足于我国国情尤其是特殊的体制背景,全面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史,系统描述了发展现状,对现有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客观评估,同时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前景,对当前争议较大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非正规金融改革发展问题以及其他相关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考察和讨论,最终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海城改革(一九八四—一九八五)》收录了作者1984-1985年在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海城县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文章。
本书对茅氏父子及方太公司的研究,除了充分利用有关资料尤其是茅理翔和茅忠群的几本专著外,还到方太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研。在方太公司的调研过程中得到上至董事长茅理翔、副董事长张招娣和总经理茅忠群,中间是总经理助理、各业务总监、下至业务主管和车间主任等的全力支持。
《国际贸易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系列》在理论篇和政策篇中系统地阐述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通过运行篇重点研究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国际贸易运行中最主要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加入WTO后外经贸发展的实际进行分析。《国际贸易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系列》精心设计“国贸博览”和“案例分析”两个栏目作为辅读资料,以期启发和增强读者对国际贸易的全面认识。 《国际贸易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公共基础系列》可供高等院校的财经类、管理类的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济管理干部、工商企业人员的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