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法律史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为导向,围绕法律史研究方法论、断代法律史问题、专题法律史问题、法律史研究综述四个部分,对相关法律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教材既考虑到全面展现法律史专业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又兼顾了法律史研究的问题导向和理论指引,对法律史学、法理学等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指导。
白曾焯撰写的《庚辛提牢笔记》,记述的内容距今有一百多年,随着清朝的覆灭和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去不返,司法狱政蒙受的帝国主义压力的阴霾也烟消云散,中国大地焕然一新,国家主权独立自主,但是,西方列强在庚辛年间欺凌压迫弱势的中国,积贫积弱导致中国主权的被侵犯,连带出现法律上的冲突、人权的被践踏、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都已构成中国社会发展上的历史内涵,成为抺不去的组成部分,作为后人是不应也不能忘却、忽略的。“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我们重视这段历史,了解当时背景下的监狱管理动态,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获得有益的启迪,以发挥《庚辛提牢笔记》留给后人的借鉴作用。
宗教立法是国家有关宗教的政策与法律规范的统称。本书以跨学科的方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清代中国中央政府西部宗教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形式、立法进程,及其对宗教行为、宗教财产的法律调整等问题。有清二百余年,中国中央政府以解决西部政治统一与民族问题为根本目的,逐渐确立起维护国家政治统一、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三个基本指导原则和丰富的法律形式。对藏传佛教的立法主要以重要政治事件为契机而逐渐展开,形成了以《喇嘛事例》为标志和中心的较为完善的核心法律规范体系,确立起喇嘛敕封、喇嘛朝贡、喇嘛僧官等系列管理制度;对伊斯兰教的立法在乾隆四十六年之前,以其谕旨为主要法律形式,以习惯法为重要补充;之后,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总之,清代西部宗教立法以维护国家统一和西部地区政治稳定为首要原则,以藏传
《明朝商税法制研究:以抽分厂的运营为对象》以明朝履行税收职能的抽分厂为具体研究对象和考察视角,从法律史学的角度,运用法学的概念术语、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通过考察抽分厂运营中遵守和适用法律规范的情况,对明朝商税法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明朝商税法制研究:以抽分厂的运营为对象》在厘清我国古代商税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传统本来观在明朝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围绕抽分厂的运营,从行政法律、税收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处罚三个层面深入研究明朝商税法制的具体内容,全面考察明朝商税法制的整体实施状况,分析明朝商税的体系与制度设计同中国传统社会所推崇的平衡理念的内在契合,研究商税法制的发展与完善对缓解明朝的社会矛盾、促进明朝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一本包含毒品的法律定义、种类、危害,毒品陷阱,远离毒品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毒品相关刑法知识的普法宣传类读物。书稿将较为复杂的、关于毒品的法律语言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漫画小故事,对毒品知识
明清时期,以讼师秘本为主要载体的民间讼学,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讼学以落魄文人为职业群体,以乡村百姓为主要传播对象,采摭律学成果,杂以刀笔珥语,假以公案判例,提炼撰状技巧,兼容合成为一种诉讼攻防之术.它根植于乡土社会,表达了基层民众的话语方式,满足了民间纠纷诉讼常备的法律知识,激发了乡村民众的诉讼热情,不仅冲击了中国古代无讼观的价值理念,并对地方司法体制形成潜在的挑战。尽管明清讼学一直受到官方的排斥和打击,但它仍然以各种隐秘的方式存在着,并填充了正统学问所不备的诉讼实学的真空,成为民间日用应酬常识的草根法学,为了解我国古代乡村民众的法律知识形成及其处置纠纷的基本技巧,提供了生动例证。
......
本书立足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精选近年来发生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50个,对违法犯罪行为认定处理相关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细致解答,析事说理、明纪释法,既可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纪法学习的案头参考书,也可为各
......
《南开法律评论》是由南开大学法学院独立运作的法学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本着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之精神,坚持匿名审稿,不问出身,只凭文章,坚持创造开放性和学术性的思想交流园地,旨在为广大法律人建立一个高层次的
为了推广地方公安机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经验做法,切实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为了宣传好“枫桥经验”,啄木鸟杂志社提炼总结了关于“枫桥经验”理论概念、
对于清末民初法律继受课题的探讨,相对于刑事法而言,民事法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荒野。而本书写作的主要论点在检视当代民法最重要的基础原则之一-"契约自由"的概念,在民国初年(1912-1928),民法典尚未具备的年代究竟如何萌生?是否透过当时最高审判机构大理院的司法实践而出现?而这样的历史事实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又是什么?本书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