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公法的变迁
    •   ( 2402 条评论 )
    • (法)狄骥 /2013-03-01/ 商务印书馆
    • 公法与私法一直是平行发展的。在私法中,个人意志的自治性正在逐渐消失;个人意志自身缺乏为自己赢得法律地位的力量。在功法领域,我们不再相信在公职人员背后存在一个集合性的具有人格和主权的实体,这些公职人员只是这一实体的代理人或“器官”。因此,公法不再是规制主权国家与其臣民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毋宁说,它是对于组织和管理某些服务来说必不可少的规则体系。成文法不再是主权国家的命令,它是一种服务或者一群公务人员的组织规则。行政行为也不再是一位发布命令的官员的行为或一位执行命令的公务人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根据服务规则而为的行为。这种行为所涉及到的问题永远必须同样接受一些法院的审查。如果一项行政行为违反了某一成文法规,任何一位受到影响的个人都可以要求该行为无效,这种要求并非基于一项主观权利

    • ¥17.3 ¥23 折扣:7.5折
    •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   ( 634 条评论 )
    • 马志冰 主编 /2012-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公法系列教材之一,依据*高等教育司制订颁布的基本教学文件《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之《中国法制史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编撰。在总结教学科研和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利用文献档案资料和文物考古材料,广泛吸收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新成果,试图反映中国法制史教学研究的新水平。 全书共分十二章,以中国法制发展的五千年文明史为基本脉络,从法制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渊源、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诸方面简明掂要地阐述了各个时代的法制状况。其主要特点是篇幅精练,内容简明,突出重点难点,力图客观叙述法制历史,尽量减少作者主观评判,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分析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学

    • ¥17.1 ¥22 折扣:7.8折
    • 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法史论丛
    •   ( 198 条评论 )
    • 那思陆 著 /2004-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史学不是科学,法不也不是科学,所以结合了两者的法史学当代也不是科学。用三段论来表述;史学不是科学,法学是史学的一支,以所法史学不是科学。正因为法史学不是科学,所以它更重要。但必须说明的是,法史学的研究仍然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以司法审判来比方,法院进行司法审判时,必须先确定民刑案件的真实真相,也就是必须先发现案件的事实真相,才能适用法律。法史关切的就是案件的事实真相唯有运用科学方法,正确发现案件的真实真相,再加上正确的适用法律,公平正义的司法审判才可能达到。

    • ¥19.5 ¥26 折扣:7.5折
    • 民国司法志
    •   ( 417 条评论 )
    • 汪楫宝 著 /2013-08-01/ 商务印书馆
    • 汪楫宝编著的《民国司法志》是一部概要介绍民国司法制度历史的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国民政府逐渐形成以司法院为核心,以司法行政、司法裁判、行政诉讼、公务员惩戒、监狱建设为重点司法制度功能的制度体系。本书以此为背景,以组织、法典、法权、法官、律师、民刑事务、监狱事务行政诉讼、公务员惩戒、其他如司法经费、司法会议、司法复员为主要内容,系统地考察了民国司法制度的沿革经过。

    • ¥18.7 ¥26 折扣:7.2折
    •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法史论丛
    •   ( 223 条评论 )
    • 那思陆 著 /2004-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海峡两岸虽有研究明代法治之学者,但有关明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研究,则少有学者从事。而近年来,有关之史料陆续整理编印出版,遂便于本书的撰写。 本书分为六章,除章(序论)及第六章(结论)外,第二章论述明代中央司法审判程序(又名为:直隶及各省案件复核程序、京师案件审理程序及特别案件审理程序)。 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其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历经多次变革,相关史料浩繁,作者认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宜有学术上的分工。部分学者侧重史料校注的上游工作,部分学者侧重史料分析的下游工作,相辅相成,法史学才能进步成长,有利于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

    • ¥17.9 ¥26 折扣:6.9折
    • 法制史话(中国史话)
    •   ( 197 条评论 )
    • 李力 著 /2011-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6世纪,西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直至清初,他们才开始把西方法律、法学带到中国。当中国传统法制遭遇西方文明,中国近代法制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法制史话》从清初国际法的传人开始,到中西法律的磨合,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以丰富的史料,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法学的引入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历程。 《法制史话》的作者是李力。

    • ¥10 ¥15 折扣:6.7折
    • “庚辛提牢笔记”点注
    •   ( 48 条评论 )
    • 薛梅卿杨育棠 点注 /2007-0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白曾焯撰写的《庚辛提牢笔记》,记述的内容距今有一百多年,随着清朝的覆灭和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去不返,司法狱政蒙受的帝国主义压力的阴霾也烟消云散,中国大地焕然一新,国家主权独立自主,但是,西方列强在庚辛年间欺凌压迫弱势的中国,积贫积弱导致中国主权的被侵犯,连带出现法律上的冲突、人权的被践踏、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都已构成中国社会发展上的历史内涵,成为抺不去的组成部分,作为后人是不应也不能忘却、忽略的。“以史为鉴,资政育人”,我们重视这段历史,了解当时背景下的监狱管理动态,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获得有益的启迪,以发挥《庚辛提牢笔记》留给后人的借鉴作用。

    • ¥15 ¥30 折扣:5折
    • 清代中国西部宗教立法研究
    •   ( 36 条评论 )
    • 田庆锋 著 /2014-12-01/ 人民出版社
    • 宗教立法是国家有关宗教的政策与法律规范的统称。本书以跨学科的方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清代中国中央政府西部宗教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形式、立法进程,及其对宗教行为、宗教财产的法律调整等问题。有清二百余年,中国中央政府以解决西部政治统一与民族问题为根本目的,逐渐确立起维护国家政治统一、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三个基本指导原则和丰富的法律形式。对藏传佛教的立法主要以重要政治事件为契机而逐渐展开,形成了以《喇嘛事例》为标志和中心的较为完善的核心法律规范体系,确立起喇嘛敕封、喇嘛朝贡、喇嘛僧官等系列管理制度;对伊斯兰教的立法在乾隆四十六年之前,以其谕旨为主要法律形式,以习惯法为重要补充;之后,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总之,清代西部宗教立法以维护国家统一和西部地区政治稳定为首要原则,以藏传

    • ¥19.9 ¥39.8 折扣:5折
    • 明朝商税法制研究——以抽分厂的运营为对象(著作)
    •   ( 46 条评论 )
    • 姚国艳 著 /2012-07-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明朝商税法制研究:以抽分厂的运营为对象》以明朝履行税收职能的抽分厂为具体研究对象和考察视角,从法律史学的角度,运用法学的概念术语、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通过考察抽分厂运营中遵守和适用法律规范的情况,对明朝商税法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明朝商税法制研究:以抽分厂的运营为对象》在厘清我国古代商税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传统本来观在明朝的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围绕抽分厂的运营,从行政法律、税收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处罚三个层面深入研究明朝商税法制的具体内容,全面考察明朝商税法制的整体实施状况,分析明朝商税的体系与制度设计同中国传统社会所推崇的平衡理念的内在契合,研究商税法制的发展与完善对缓解明朝的社会矛盾、促进明朝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积极意义。

    • ¥12.5 ¥25 折扣:5折
    • 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法史论丛(7)
    •   ( 93 条评论 )
    • 李倩 著 /2005-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民国时期的契约制度,是清末修律以来法律制度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本书关注的焦点 在于该时期契约制度的各种“变化”:国家契约法是否发生了近代化的实质性变化,何时、通过 何种途径、何种方式进行近代化;民间的契约实践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与国家契约法的近代 化是同步,还是存在冲突;司法机关又如何解决这一冲突……通过对传统与近代、国家法与民间 实践等方面的考察。描述出中国近代民法发展的一个侧面。

    • ¥15 ¥20 折扣:7.5折
    • 法治四章——英德渊源、国际标准和中国问题
    •   ( 3 条评论 )
    • 郑永流 著 /2002-07-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近代法治的两大渊源--英国“法治”和德国“法治国”,在思想和制度上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形成了法治的国际标准,法治正日益成为各国国内生活和人类共同的国际生活的基本准则。当代中国对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正式确认,为中国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性预期,同时也使关乎法治之中国命运的法的有效性问题凸现出来。解决法的实效短缺的难题,不在于是实施法治赶超方略,还是采取非法治的文化乡悉主义,而有赖于建立现代化所需要的权威的时间长短。

    • ¥17.6 ¥22 折扣:8折
    •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思想渊源之争
    •   ( 84 条评论 )
    • (德)耶利克内 等 /2013-03-01/ 法律出版社
    • 1789年《人权宣言》在人权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却不多见。此书围绕《人权宣言》的思想渊源,辑录德国学者耶利内克与法国学者布特来在一百年前进论战的原始文献,以及我国著名学者张奚若和英国学者邓肯·凯利的研究论文,以学术演变的脉络为背景,全面再现了论战的实况和双方的学术观点与争论焦点,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文献提供丰富的学术史料与思想启迪,是研究人权思想流变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大元 传统观念认为1789年《人权宣言》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但德国近代公法学巨擎耶利内克则对此说提出了有力挑战,而大国近代公法学民宿布特米随即反击耶利内克,同样有力地捍卫了传统观念。两位高手间的切磋不仅招式精彩,而且对现代人权理论的诸多难题不乏启发意义

    • ¥19.7 ¥25 折扣:7.9折
    • 中国古代经典奇案
    •   ( 465 条评论 )
    • 宋月航 编著 /2008-04-01/ 金盾出版社
    • 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代近二百个经典奇案,阐释了案件的侦破过程和断案技艺,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司法制度以及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明辨曲直、公正廉洁、依法断案等传统美德,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参考性,可供各级党政机关、执法执纪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公、检、法、司机干警;各类军事、公安、司法院校学员,关心法制建设的青少年以至广大读者阅读、鉴赏。

    • ¥18.8 ¥25 折扣:7.5折
    • 清代妇女改嫁法律问题研究
    •   ( 64 条评论 )
    • 吴正茂 著 /2015-0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但法律的儒家化并非在唐代以后便已告终结,而是 在宋元以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书通过较为深入地探 讨清代妇女改嫁相关法律问题,试图以这一具体问题 为例,揭示出儒家思想内部的丰富性和内在)中突, 及其作为实际的法理对法律领域所产生的影响。 吴正茂编著的《清代妇女改嫁法律问题研究》首 先讨论了妇女改嫁的主婚人问题,通过对民间习惯法 和具体司法案例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改嫁主婚人之 争中所体现的法律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该问题涉及如 何认识女子出嫁以后与夫家、母家的法律关系。本书 经分析认为,将出嫁女子在人身上完全归属于夫家的 倾向,不利于夫家与母家主婚权之争的妥善解决,也 与女子出嫁后与两家的实际法律关系不相符。民间习 惯法中显示了对该问题的较好的解决方

    • ¥18.7 ¥26 折扣:7.2折
    • 中国近代法律史论
    •   ( 9 条评论 )
    • 邱远猷 著 /2003-01-01/ 安徽大学出版社
    • 《中国近代法律史论》,选辑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近人中国(1840-1949)法律史论文30篇。内容大致为5个方面:(1)鸦片战争时期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确立;(2)太一天国法律制度思想;(3)清末官制、科举制、法制改革;(4)南京临时政府法制;(5)近代宪政思想、宪法、人民争取人权斗争的历史发展。其中,既有法律思想史的,又有法律制度史的;既有政治家、思想家人物,也有法学家人物。

    • ¥11.2 ¥15 折扣:7.5折
    • 梁启超论中国法制史
    •   ( 895 条评论 )
    • 梁启超著 /2012-06-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分三部分:一、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具体到法的起因、语源;儒家、道家和墨家关于法的观念及法治主义之发生。二、中国成文法编制的沿革得失,通过比较从战国至明清的成文法,概述了中国成文法的历史沿革。三、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 ¥13.5 ¥16 折扣:8.4折
    • 法律史解释
    •   ( 23 条评论 )
    • 罗斯科·庞德 著,邓正来 译 /2003-09-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国人移译西方律典,绍介西方法学,始自清末变法改制。初为不得已,意在窥探富强之术,佐治更张。继则揣索法理,求体用之变,将治式与治道通盘换过。再则于折冲衡平中,辩事实与规则的互动,究法意与人心的嬗变,努力将人世生活善予安顿。而凡此百年由东徂西,积劳积慧,既为华夏民族重构人世规则与人间秩序的悲壮奋斗接引学思,终亦必涓滴汇流,于人文类型的交融呼应中,为全体人类理想而惬意的人世生活之砥砺成型,尽吾华夏民族的法理之思。 “西方法哲学文库”接续前贤,择晚近已有定评的西人法理名篇,译为中文,汇为系列。凡传统所谓法理学法哲学之论述,不分大陆英美,体裁题材,尽在搜罗之列。法学同仁,白手起家,同心戮力,奉献于兹,裨丰富汉语法意,增益法制类型间的了解与通融。设若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则体系,同时并为一种

    • ¥17.4 ¥22 折扣:7.9折
    • 普通法的历史解读:从梅特兰开始
    •   ( 1 条评论 )
    • 李红海 /2003-01-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普通法的诞生及其早期发展的基本情况。全书共七章,鉴于梅特兰在英国法律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地位,本书从介绍梅特兰的生平和学术生涯开始,评论了他的巨著《英国法律史——爱德华一世以胶》;然后探讨了早期普通法发展的三条线索:司法制度、封建主义与英国的法治传统、地产权制度,接着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讨论了早期普通法的发展,宏观方面主要是和罗马法进行比较,微观方面则主要是分析了英国的法治传统与英国的法律职业阶层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后一章则讨论了目前颇为热门的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问题。本书从一个法学研究者的视角历史地探讨了普通法早期的发展,这在国内并不多见。书中引用了大量英国法律史方面的经典著作和原始材料,资料翔实,论证有力。本书适合于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者阅读,对历史学

    • ¥15.4 ¥22 折扣: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