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作者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官的随笔,以个人短篇文章结集的方式呈现,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检察工作的认识和对当前检察改革乃至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考,内容涵盖了检查工作的文书上网、司法责任制、检察官配置及考核以及挂牌督办等,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如何完善现代体察体制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人民检察院的设置、组织和职权,保障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 2018 年 10 月 26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 共和国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本书*特点的是新旧法条对照表,该部分将新旧法条之间的未修订内容、修订内容以及新增加的法条通过列表的形式加以对照说明。本书便于读者以*直观的方式在已经掌握的原法内容基础上,了解修订变化,从而快速掌握该法的新体系和新内容。
本书由模拟刑事法庭基本理论、模拟刑事法庭脚本、案例导引三编构成,主要包括:模拟刑事法庭概述、刑事实体法律规范的适用、犯罪事实的判断、刑事庭审程序、定罪(罪名的司法认定)、宣告刑的确定、张某抢劫案模拟刑事法庭脚本等。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将推动庭审的实质化以及证据裁判原则、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公诉工作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实践中普遍存在本领恐慌,习惯了在庭审中照本宣科的公诉人如何在本领和能力上实现转型升级?这正是本书的关切。 法庭辩论已然由单一的定罪之辩或量刑之辩向证据之辩、事实之辩、程序之辩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庭审的抗辩性增强,变数更多。这就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庭审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对能力。这正是本书写作的缘起。 立足公诉实务,关注理论前沿,贴近办案一线,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真实案例贯穿始终,阐述出庭公诉之道。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宗旨。
《保卫与安全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分为三部分。部分为保卫理论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保安理论研究综述,第三部分为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其中保卫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四个专题,由张弘、李伟清、张跃、张阿虎、李丹阳、高滢骐同志撰写;保安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十二个专题,由裴岩、石芳同志撰写;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部分分为八个专题,由寇丽平、李春勇同志撰写。全书由张弘同志统稿。
本书稿研究的 司法官 ,主要包括审判官(当时一般称推事)和检察官两类司法人员(因研究关联,也会部分涉及司法行政人员、法政毕业人员等)。时间上限为1906年,因为中国现代新式司法机构和司法官群体始于该年;下限截止到1928年,因为该年民国北京政府终结。需说明的是,在此期间中国存在多个政权,如南京临时政府、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等,这些政权的司法官个体与群体,在此暂不论及。简言之,本书稿以掌控中央政权的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司法官个体与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现代中国法治的艰难历程,呈现法制移植在现代中国展开的复杂状态。围绕这一主题,书稿从现代司法官产生的 旧 路径与 新 通道,清末制度变革与司法官群体组合构成,辛亥鼎革后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法律界的交游网络与内外生态,法治环
*人民检察院2020年共发布第十六批、第十七批、第十八批、第十九批、第二十批、第二十一批共六批指导性案例:其中于3月5日发布了第十六批共4个指导性案例;于3月25日发布了第十七批共3个指导性案例;于4月8日发布了第十八批共3个指导性案例;于6月3日发布了第十九批共3个指导性案例;于7月21日发布了第二十批共4个指导性案例;于7月28日发布了第二十一批共4个指导性案例。 2020年度的指导性案例对我国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刑事判决、裁定和侦察活动的监督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囊括了*人民检察院2020年发布的所有指导性案例,具有很强的司法实践指导意义。
裁判文书制作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工作,是化解纠纷、维护和谐、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人民法院高度重视裁判文书制作工作,不断加强裁判文书质量管理,开展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工作。 此次将获奖裁判文书结集出版,并对每篇优秀裁判文书提炼裁判要旨以及推荐意见,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优秀裁判文书的示范作用,提升法官裁判文书写作技巧和业务素养,推动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质量进一步提升。
《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16年第1辑?总第65辑)》主要内容包括新司法解释,物权法司法解释专题,家事审判专题,民事审判前沿,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解析,地方法院典型案件解析,热点调研,民事审判信箱。
本丛书突破了传统法律案例类图书的“要点提示、案情、法院审判、裁判要旨、评析”等写作模式;在编写体例上,采取了 裁判规则 、 规则理解 、 拓展适用 、 典型案例 的体例。以裁判规则为主线,在内容和体例上都具有一定的性,突出强调不仅要关注公报案例等指导性案例本身,而且要关注指导性案例所形成规则的理解与适用,侧重于弥补法律漏洞以及阐释实务中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法律,致力于为读者迅速查找指导性案例和把握裁判规则提供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本书主要针对“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以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为大纲进行编写。全书主要介绍了包括基础信息安全标准、环境与平台安全标准、信息安全产品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标准等在内的外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标准,同时,还简述了目前各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状况并详细列出了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信息安全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对标准的概念、外信息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本书适合作为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班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对信息安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普利策奖得主、专事美国法院事务报道达30年之久的琳达·格林豪斯,在《美国法院通识读本》中向读者介绍了该院事实上是如何运作的:在美国,官司是如何打到法院的?法院大法官们如何判决?首席大法官的地位有何特别?法官助理如何发挥作用?通过描述大法官们面对深刻的宪法问题和难解的法律涵义时的处理方式,作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贯穿全书始终,作者检视了许多具体个案来阐明所讨论的要点,并且将美国法院与他国法院进行了有益的对比。 远距离看美国法院(《美国法院通识读本》编辑手记作者:何本国) 我不是学法律的,但对美国法院的兴趣由来已久。要追溯源头,还要从旅美作家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说起。林达的这套书,用优美舒缓的文笔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以不偏不倚的节制态度,向中国读者呈现了美国的法律和政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