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作者作为一名青年检察官的随笔,以个人短篇文章结集的方式呈现,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检察工作的认识和对当前检察改革乃至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考,内容涵盖了检查工作的文书上网、司法责任制、检察官配置及考核以及挂牌督办等,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如何完善现代体察体制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本书由模拟刑事法庭基本理论、模拟刑事法庭脚本、案例导引三编构成,主要包括:模拟刑事法庭概述、刑事实体法律规范的适用、犯罪事实的判断、刑事庭审程序、定罪(罪名的司法认定)、宣告刑的确定、张某抢劫案模拟刑事法庭脚本等。
《司法与政治:中美法院预算过程比较研究》主要以中、美两国的预算决策过程为素材,从法院预算制度的逻辑构成,亦即法院预算过程的管理级次、内部组织、外部关系、支出控制等角度入手,归纳概括法院预算过程各个环节的制度模式和类型,比较其特征,分析其原因,并评估其效果。作为一项立足于制度实践的比较研究,本书在方法上采纳了比较与实证的研究策略,对两国既定的法院预算制度的整体样态给出一个整体性的描述,重点考察了法院预算制度的建构原理,亦即建构法院预算制度时需要考量的具体价值标准。作者指出,社会意识层面对司法独立、司法问责与理性支配的不同认知,及其所依托的社会结构、所建构的社会行动,对于两国法院预算制度的不同构造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书为《中国司法改革实证研究丛书》之一。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第18集)》一书系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编辑的定期连续出版物,自1999年第1集
《中国审判指导丛书:立案工作指导(总第47辑2015.4)》在“理论与实践探索”栏中中刊登了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相关文章,包括《立案登记制条件下的审判思维》《立案登记制实施一周年情况综述》《立案登记制的法
《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研究》根据新近颁布的中央政法委《关于司法改革框架意见》的七项政策而设计内容。 《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研究》全面系统地对中国现实存在的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细腻的梳理界定。在分类方法上也首次尝试使用基础分类法和多视角分类法对中国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进行多元解构式分类。在实证研究的方法上,注重多样性、真实性,有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开座谈会、参与式观察和对既有统计资料、业务文件的收集利用等。受访对象近600人。从法官、律师、当事人和法学专家的多向视角,对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多维度考察和系统化阐析,有助于丰富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效果。另外,本书对中国及域外主要法系国家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各自的特征及形塑了这些特征背
《检察研究(2018年第2辑)》由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主办,江苏省检察官协会组织编写,由严正华主编,坚持以推动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为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应用理论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并重,主要刊
《人民陪审员庭审实务指南〈人民陪审员法〉条文解读、实务指引、案例解析》由国家法官学院胡云红及胡岩撰写,内容分为条文解读与实务指引、案例解读两编。靠前编阐述了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与义务、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条件、人民陪审员的选任程序、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的类别、参审合议庭的组成与合议规则、人民陪审员的回避、人民陪审员的管理、人民陪审员的退出与惩戒机制、人民陪审员的履职保障等内容,第二编分民事案例、刑事案例、行政案例三章。本书既有条文解读及理论研究,又有实务指引与案例分析,系陪审员相关制度研究与适用制度研究与适用的有益参考。
【新华书店旗舰店】 警务急救实用教程(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系列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罗光华 著作 原价 ¥24.00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3-01
《高校模拟法庭系列教材:模拟行政法庭理论与案例解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章模拟行政法庭概论;第二章模拟行政法庭的条件与构成;第三章模拟行政法庭的程序与制度;第四章模拟行政法庭的礼仪与技巧;第五章模拟行政法庭一审庭审案例脚本;第六章模拟行政法庭二审庭审案例脚本;第七章行政许可案例解析;第八章行政确认案例解析;第九章行政处罚案例解析;第十章行政强制案例解析;第十一章行政调解案例解析;第十二章行政通知和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第十三章行政公开案例解析;第十四章行政赔偿案例解析。
江玲编著的这本《再现与重构(社会转型期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构建)》以庭审话语中的法官身份为研究对象,从语法、语篇及语用三个维度,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审判实践中的现实案例为语料,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着重探讨法官在法庭审判中是如何通过对各种话语资源的选择构建身份的,以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法庭审判实践,尤其是法官的庭审实践作有益的尝试性探索,为中国的庭审改革和司法改革提供新的法学研究途径,指导司法实践,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法律语言学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