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法学家拉伦茨1966年在柏林法学会所做的演讲。这是一篇驳论,它所反驳的是另一位德国法学家基尔希曼于1847年同样是在柏林法学会做的著名演讲《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拉伦茨在本演讲中认为:法学对于法律实践而言不可或缺,同时法学也依赖于法律实践。他从解释法律、发展法律的角度对法学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法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实在法,还包括法律所调整的各种生活关系,而这种研究对于立法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天下 修行:生命的证悟》主要是印度文豪泰戈尔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集,实质上是泰戈尔向西方人介绍印度古文明与文化的文集,归根到底是泰戈尔在国内外讲学时阐述的以《奥义书》为主要来源的思想观点汇聚。泰戈尔在这本书中,以印度独特的宗教精神和思想观念为基石,展开他关于亲证人生的深刻思索。《天下 修行:生命的证悟》有八篇正文,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个体与宇宙关系、灵魂意识、恶、自我、爱、行动与亲证、美和无限的问题,系统的论述了泰戈尔的人生观、世界观、宗教观。泰戈尔用诗一般的语言来阐释一个个高深莫测的哲学话题,也是他本人对灵魂的体验及对生命的证悟,附录部分是泰戈尔生平年表。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主要适用于制定法语境的法律命题与法律真理理论,以为正确判决的存在问题、标准问题与获得问题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答案。本书由五章构成。章 法律规则与法律命题 依次说明了,法律规则的本体论状态决定了我们能对其内容进行命题化的表述。第二章 法律命题的真值 首先批判了法律真理的怀疑论与空缺论。第三章 法律真理观的学说史重述 依次考察了法律真理的符合论、法律真理的融贯论等。第四章 基础融贯论的法律真理观 通过对几种代表性哲学理论批判性考察论述了何种本体论与认识论观点才是妥当的。第五章 法律命题与法律方法 则首先阐明了我们可以通过统一的法律命题理论来为司法判决的存在问题、标准问题与获得问题提供一个前后一致的答案。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刘星教授的学术随笔辑录。作者在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书中每篇文章相互之间都有逻辑联系,是意思的层层深入,也是问题的逐渐打开。文章内容既是务实的,也是理论的;既是 批判的 ,也是 推进的 。本书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读者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莱因哈德 齐默曼编著的《德国新债法:历史与比较的视角》是对德国新债法的权威评述;同时也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对立法改革进行了分析。本书试图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分析德国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参照物是《欧洲合同法原则》,该原则是对欧洲合同法之真正核心的学术阐释。进而,该原则还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联系密切;实际上,《欧洲合同法原则》的前两部分中,至少有132个条文是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为模板的。
《解词说法:机关工作词义考》是一本考察机关工作中常见用语之内涵的著作。作者从事中央层面立法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十余年,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了不少值得加强阐释、深化研究的问题,并以 财政供养人员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规划 批示 备案 约谈 责令 取缔 机关与机构 审查与审核 督察与督察 等党政机关日常工作实践和法律法规条文中的关键语词为主题,从行政法角度进行分析解读,形成三十余篇文章,并按照主题分为组织人员、法律政策、行为性质、词义辨析四个部分,内容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各环节。
全书共分为七个篇章,分别为 章 食品安全 第二章 交通出行 第三章 居家生活 第四章 电子产品 第五章 家具建材 第六章 休闲娱乐 第七章 购物优惠 ,涵盖了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购物与网络服务的方方面面。全书涉及网络购物与网络服务中常见的争议和纠纷,案件类型全面,案例选取新颖且具有代表性,法律条文解读细致,知识拓展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一、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所指的"刑事预审"与域外所称的"刑事预审"在概念上并不一致的问题,本书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刑事预审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 二、厘清了刑事预审、刑事预审程序和刑事预审制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三者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依法准确适用。 三、明确指出刑事预审制度不仅是一种司法审查制度,而且应当是一种程序性司法审查制度。 四、在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域外司法令状制度适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步走"的方式设计了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阶段性改革方案。 五、提出了重构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整体方案,即建立一个由预审法官主导并具备程序性司法审查功能的刑事预审制度。
对我来说,富启示性的发现之一就是,越趋近西方,亦即越趋近自由制度依然比较稳固、信奉自由信念的人数依旧相对众多的国家。那里的人们越不真正准备对他们自己的信念进行重新考察,越倾向于作出让步或进行妥协,也越倾向于把某种他们所知道的自由社会的偶然历史形态视作一种终极标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在那些直接经历过全权式政制(a totalitarian regime)的国家抑或在那些类似全权式政制的国家中,只有为数极少的人从这种经验中更为明确地认识到了自由社会赖以实现的条件和自由社会的价值。
每个人的权利来自何处,这既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础课题,也是每个关心个人权利的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德肖维茨是美国当今 的律师与法学教授,其在中国已经出版的作品都广受欢迎。这本书主要从法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人的权利来自何处。在这本书中,德肖维茨提出了一种全新而令人信服的答案。传统的理论中有权利来自上帝,来自自然法--\"天赋人权\",来自法律的规定等等说法。德肖维茨既怀疑真的存在位于宪法与法律之外的自然法?我们如何知道自然法说了什么?而权利为什么会随时空不同而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权利不过是人类法律的产物,为什么我们允许权利凌驾于人民意志之上?少数人的权利可以胜过多数人的意志,其论证的基础何在?由此,德肖维茨主张权利并非来自上帝、自然、逻辑,或是仅仅来自法律。 他提出,权利产生于人类对非正义
《执法经济学:以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为研究对象》从选择性执法的角度,从间接执法成本、间接损害与选择性执法、法治、信任与企业激励薪酬设计、执法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多任务司法裁判与相机控制权分配、基于执法经济学对收支分离与执法激励的分析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选择性执法的问题,《执法经济学:以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为研究对象》从现代经济学的视角,阐释当下中国的执法现状以及民众的策略反应。
在这本专著中充分考虑低碳电力的自身特点,立足国内法,借鉴国外法,对中国低碳电力法律制度进行专门性研究。选题具体实证,能够结合我国*碳排放大国和高碳电力亟待转型的现实展开研究,从理论上来说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电力制度理论,从实践上来说对于我国进行低碳电力法律制度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本书对《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条例》进行了详细的释义和解读,既有对条例内容综合的论述,又有对具体条文的阐释,还对实践中容易误解、混淆和困惑的问题,进行了辨析说明,内容全面、专业,是基层工会组织工代会实践操作的权威指导读物。
继《美国看法》一书出版后,著名中美学者、美国联邦*法院的出庭资格律师张军的新著《美国说法》*近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 《美国看法》的出版曾广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多大程度被关注,它也就多大程度被 加热 ,因为由一个大学毕业后赴美读完国政、又继续深造获得法学博士并在美国生活三十多年,然后又常在央视出镜的 美国*联邦法院出庭资格律师 来解读美国,确实要比其他的解读更亲和、更可信、更公信。然而,张军意犹未尽,觉得《美国看法》中的文章深度谈及美国的不多,他希望有机会更深地解析美国,剖析的方向大致是 大选篇 、 移民篇 、 税务篇 、 就业篇 、 留学篇 、 地产篇 、 安保篇 、 就医篇 等等,于是经过两年左右的准备,《美国说法》问世了。 《美国说法》是又一次与著名记者胡展奋的对话,比《美国看法》更系统一些
近年来,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 智慧法院 及 科技强检 发展战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加强 智慧法院 智慧检务 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运用。该书立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智慧法院、智慧检务建设的展开背景,分析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