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刑法--原理与实训》突出了经济犯罪理论与实训的特色,尤其是在经济刑法的“犯罪论”部分,包括经济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经济犯罪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犯罪客体)、经济犯罪的停止形态、经济犯罪的共犯形态以及经济犯罪的罪数形态等方面,作者精挑了大量的经济犯罪的现实案例,附在其中。这些案例大多来源于我国各地、各级法院审判的经典案例,有些甚至是人民法院作为指导性案例予以发布。为了突出实训的特色,作者对这些案例(法律文书)基本上没有删减,以完整的面貌呈给读者,这样会使读者对法院的审判结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研究探讨。
证券期货犯罪具有社会危害大、专业性强、查处难度大等特点。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用刑罚手段同证券期货犯罪作斗争,多次修改完善证券期货的刑事立法。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精神,有效惩治证券期货犯罪,《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完善研究》一书就证券期货犯罪的刑法完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该书对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等重要证券期货犯罪的罪状建构和刑罚配置进行全面分析;从比较法研究的角度介绍相关国家规制证券期货犯罪的情况;并对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到刑法解释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富有意义的探索,对于证券期货领域刑法规制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按照构建科学合理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提高职务犯罪侦查能力的现实要求进行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基本内涵、现行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其他国家和地区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特点、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总体思路,以及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的其他具体问题的改革进行了阐述。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我欣赏本书的实证风格。本书越过规范层面,对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进行了调研分析。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法院和2个中级人民法院2003年~2007。年的判决进行统计分析,让人们可以了解不少真相,如没收财产刑虽然涉及70余罪名。但法院每年实际适用的罪名约为15个左右,5年间北京市没收财产刑的适用率平均为2。22%0在与罚金刑选科时,法官罕用没收财产刑。没收财产刑适用率低,执行率更低,没收的范围或数额通常以实际扣押罪犯的财产为限,有时竟然-9特殊没收混用,导致其实际适用的严厉程度竟然普遍轻于罚金刑。这样的实证研究的结果,对读者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犹如旭日东升、潜龙腾渊、乳虎啸谷,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但由于年幼,未成年人又往往心智不甚成熟,容易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误入犯罪的歧途,甚至有不少未成年人因此而身陷囹圄,耽误了青春韶华。正因为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研究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注重积极寻求预防、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家庭、学校和社会措施,积极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罪人。中国一贯重视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防治,并在立法、司法合理规制的同时强调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综合教育、防范,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极为重视并鼎力支持。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承担并由本人主持的*重大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oolo)正是国家支持此一重要领域研究的一个明证,而本丛书就是
《个人信息犯罪研究》通过考察国内外个人信息犯罪的研究情况,结合我国行政法和民法对个人信息的研究成果,认为在刑事法中个人信息的概念应与其他法律保持一致;从法秩序统一的角度运用实质解释的方法对我国个人信息犯罪的犯罪构成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个人信息犯罪的法益应为个人信息权,对个人信息犯罪的行为研究应运用类型思维的研究方法。本书立足于实质解释,认为应对个人信息犯罪主体进行扩大解释,并且个人信息犯罪的未遂形态是否存在应以“情节严重”的前提性事实的性质为标准;同时对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责任也进行了探讨,认为应从行政刑法的角度使个人信息犯罪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进行衔接,并且应合理运用刑罚对个人信息犯罪进行防治。
这本《职务犯罪败鉴录(七大行业49个典型腐败大案深度剖析)》由司绍寒和熊正主编,本书体例:本章导读——对该领域案件进行总体梳理归纳;案情介绍——详尽细致反映案件全貌,突出作案过程和手段;案件特点——总结该类案件作案模式,分析犯罪原因和利益链条;法律分析——着重介绍违规违法手段、定罪量刑根据以及职务犯罪预防建议;本书涵盖:党政领导职务犯罪、政府部门公务人员职务犯罪、司法机关公务人员职务犯罪、土地工程房产领域职务犯罪、海关工商税务领域职务犯罪、经济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教科文卫领域职务犯罪。 这本《职务犯罪败鉴录(七大行业49个典型腐败大案深度剖析)》兼具可读性、实用性、针对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的手段、特点、成因和法律问题
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专章设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相关司法解释也不断出台,给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相关业务部门和工作者却无一本*全的工具用书。在这种情形下,徐州市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工作需要,从全市抽调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高的未检干警,在共青团徐州市委的配合下,历时三个月、修改十数稿,编纂而成《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汇编》一书。收录了2013年7月以前现行有效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分为社会保障篇、实体篇、程序篇、国际公约篇等四部分内容,分别按照法律章节顺序编排,并进行适当节录。
刑法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之相应,刑法学可谓是我国法学领域里起步早的学科之一,也是研究相对成熟的学科,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刑法系列:单位犯罪适用》作为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广大从事刑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也使广大读者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刑法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
本书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4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限度地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参考书。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结合《立案追诉标准(二)》和《补充规定》的起草过程,对《立案追诉标准(二)》和《补充规定》中规定的经济犯罪案件的犯罪构成、立案追诉标准适用以及司法实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全面阐述,附录了《立案追诉标准(二)》和《补充规定》及新旧条文对照表。 孟庆丰、陈国庆、孙茂利主编的《经济犯罪案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对于公安司法机关依法准确认定、查处经济犯罪案件,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提高办案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广大公安司法实务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参考书,也是法学界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编委会成员均为《立案追诉标准(二)》和《补充规定》起草工作的组织者、参加者,使本书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刑事案例诉辩审评--渎职罪/刑法分则实务丛书》编著者刘为波。 本书是刑事案例诉辩审评丛书之一,本书不同于其他前述理论后分析案例的写作模式,本书理论部分内容不多,案例按照刑法总论、分论区分,按照刑法的重点内容如犯罪主体、危害后果,因果关系等均有相关案例载入详述,刑法分论按罪名收录的案例则更为详尽,阅读性强。
本丛书是中国部刑事办案大型实务工具书。收录了:①刑法专家的权威释义;②刑法罪名认定及处罚实务问题,疑难问题解释;③刑法修正案,人大决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④人民法院审定的典型疑难判例;⑤人民法院审核的标准裁判文书;⑥办理刑事案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⑦附录本书是公,检,法,司,律师刑事办案工具书,同时也是公安政法院校刑事法律重要教学参考书。本丛书以其权威性,针对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在国内刑事法律图书出版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刑事案例诉辩审评——票据诈骗罪*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由高保京主编,为《刑法分则实务丛书》之一。本套丛书通过特有的体例安排,即基本情况、诉辩主张、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判案理由、定案结论和法理解说六个部分的内容,完整地展现了从诉到辩的全过程。本书从诉、辩、审、评四个角度全方位解析了票据诈骗罪、*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的操作实务。供司法工作人员在法律适用。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多种多样,刑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未成年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应当建立有别于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特别刑罚制度。未成年人刑罚应当遵循必要性、补充性、适度性、社会化和教育性等原则。对未成年人,应当废除生命刑和无期监禁刑,限制有期监禁刑,扩大非监禁刑;应当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增设刑事判决宣告犹豫制度,扩大缓刑的适用;应当建立特别的未成年人减刑和假释制度、特别追诉时效制度、赦免制度和前科消灭制度。
本书将从厘定酌定量刑情节内涵外延等基本概念入手,明确酌定量刑情节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征;通过对涉及1589名被告人的1266份判决书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选取认定标准、功能实现、适用程序等方面的实体与程序问题;通过在理论上探讨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必要性、可行性问题,在平衡预防与报应、规范与自由、定性与定量三对矛盾中编织、建构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的制度脉络体系;从实体界定、证据参考标准及定量要素三方面阐释常见的9种酌定量刑情节具体规范模型;*后,通过兼顾实体与程序、原则与规则,尝试构建酌定量刑情节规范化制度体系,并形成《酌定量刑情节适用指导意见》规范文本,为司法人员在具体量刑环节提供参考。
本丛书是中国部刑事办案大型实务工具书。收录了:①刑法专家的权威释义;②刑法罪名认定及处罚实务问题,疑难问题解释;③刑法修正案,人大决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④人民法院审定的典型疑难判例;⑤人民法院审核的标准裁判文书;⑥办理刑事案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⑦附录本书是公,检,法,司,律师刑事办案工具书,同时也是公安政法院校刑事法律重要教学参考书。本丛书以其权威性,针对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在国内刑事法律图书出版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经验法则的域外历史流变出发,梳理经验法则的历史形成过程,揭示经验法则与我国内生文化土壤的高度契合性,抽离出经验法则的事实本质属性和法律诉讼因子,进而将经验法则从一般性概念中相剥离,凝练出司法视域下的经验法则涵义、特性、类别、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聚焦刑事司法实务,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裁判文书网》收集近20年来明确适用经验法则的刑事案件,审视经验法则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将增强司法人员对经验法则的刑事司法价值认同感作为破解问题的前提基础和首要条件。第三部分着眼整个事实构建与确认这一司法诉讼过程,从诉讼模式、审判程序、证明责任、证明标准、证明模式等方面诠释犯罪构成要件事实认定的过程原理与诉讼机理,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