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精选30个典型摄影作品侵权案例汇编而成的普法读物。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由专业人士甚至是审理过该案的法官按案情回放、法院审理、法律法规、评述的顺序进行分类详解。书中以较大的篇幅就 数码照片权属的确定 、 避风港原则 等涉及数字互联网技术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阐述,对摄影领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及维权实践也做了一定的介绍和探讨,这也是当前摄影作品版权保护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本书是国内首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摄影作品阐释著作权法的尝试,希望能够更好地向广大摄影人和摄影作品使用者宣传著作权法,在摄影产业界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本书包括了对FIDIC出版的四本新合同条件的导读和解析。首先对红皮书的条款逐一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对新黄皮书、银皮书与新红皮书中不同的条款进行详细讲解。后是对“简明合同格式”的讲解。对于第每一条款,讲解的内容包括:学习该条款应掌握的核心内容;该条款导读;子款的导读;子款的具体规定;对每一子款内容的讲解和评析,并提出了在实践中应用时应注意的要点。 书的后是六个附录,包括FIDIC指定使用的“国际商会仲裁规则”全文,新红皮书下的承包商的索赔条款,原红皮书(1987年第四版)与新红皮书(1999)相关合同条款对照,“国际商务合同条款的解释原则”,优秀合同谈判人员的28个特征,后是五篇有关1999年FIDIC新版合同条件的文章。 本书可用于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安装等
《民商法论丛·合同法:规则与原理》以我国现行合同法上的规则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合同的概念、合同法的规范类型、合同自由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民商法论丛·合同法:规则与原理》的理论研究特色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首先,《民商法论丛·合同法:规则与原理》对法律规范的国界性和法学原理的相通性给予了均衡的关注。在论证的过程中,本书作者不但对我国现行法上的相关规则作了全面的整理,而且注重以比较法上的学说、规则和原理作为必要的参照。 其次,本书在尊重学术传统和学者通说的基础上,对学界已有的某些观点做出了有益的反思。在与合同法领域内的优秀学者交流不同观点的时候,本书作者持守“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存敬畏的
债权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债权法与公司、企业的经营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场经济基本法律规范。债权法作为民商法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学习、研究的价值。 《债权法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债权法的基本制度。总论部分着重介绍债的内涵、债的要素、债的分类、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债的担保、保证以及定金等相关基本制度和内容。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合同法,又分为合同法总则和合同法分则。总则部分着重介绍了合同的内涵、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的解释、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变更与转让、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违约责任等相关制度和内容;
2002年11月4日,中国国务院原总理*和东盟l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简称《框架协议》),以此为契机.中国与东盟启动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全面启动。启动之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多数正常产品关税降为0,降税幅度达5%,涵盖了水果、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纺织品等多个经济产业。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离不开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与交流中,对东盟诸国的合同法律制度渊源及制度体系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预见,合作贸易实践需要大量熟悉相关国家合同制度、贸易规则的人才参与,相关执法、法律服务岗位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基于此,我们以相关国家合同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并将“区域经
本书在全面介绍了承揽合同的相关理论和一般规定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广告、印刷、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等四种最常见的承揽合同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讲解说明,同时,本书还附录了与承揽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同参考文本,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本书适合于法律院校师生、研究人员、律师、合同当事人及其他法律工作者阅读。
合同解释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有客观方面的原因,由于合同语言的局限性、同一词语在不同词典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地方性惯例的影响以及司法审判中对合同价值再评判等因素,可能导致对孤立的合同用语不能准确赋义。而且,就合同当事人而言,出于谈判成本的考虑、自身利益的考量、维持交易关系的期望甚至规避政府政策等主观原因,无论是选择简单合同还是复杂合同,就合同内容而言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而必须借助外部资源来发现合同的意义和填补合同的漏洞。此外,外部资源引入合同解释也是合同解释理论长期发展的要求。在是否应维护书面合同*地位的问题上,普通法经历了长期的挣扎,在外部资源引入的问题上,有关制度也经历了从*禁止到形式主义解释理论所主张的分步引入乃至于当代语境主义解释理论所主张的应无限制地接受外部资源的过程。
合同法的制定并颁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和保护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为交易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背景下,统一我国市场经济交易活动的基本规则,更有利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本书在体例上仍然采用一般介绍、技能讲解和难点剖析的传统写作模式,在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内容的准确无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并且做到重点突出、有所侧重。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主要内容:合同从形式到内容、从鉴定前到最后力行以及法律救济的全过程,并介绍了专业采购管理人员所需的其他法律知识,如招标法、政府采购法等,还对合同管理的原则、合同签约前的管理、合同签约管理、合同厉行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过错对无过错责任范围的影响:基于侵权法的思考》基于“不当风险归其主人”这一理念,重点证成了致害人过错应按比例影响其责任范围,尤其影响无过错责任范围这一命题。加害人过错在数人侵权中对责任份额的影响体现为风险比例规则及加害人过错主现可谴责性的修正。受害人过错影响无过错责任赔偿范围的进路同样以风险比例规则及受害人过错主观可谴责性的修正为。这一进路在加害人单独侵权和共同侵权中均有适用余地。 《过错对无过错责任范围的影响:基于侵权法的思考》由刘海安编写。
李雪森编著的《建设工程工期延误法律实务与判例评析》分为两部分。上篇为理论探讨,下篇为29个判例评析。在理论探讨中共确定了六方面内容:建设工程工期的确定,对于保证工期的各方义务,不可归责于承发包双方的导致工期延误的原因,确定当事人工期延误责任应注意的问题,工期延误民事责任的承担,规避工期延误风险的合同签订及履行策略。《建设工程工期延误法律实务与判例评析》下篇判例分析中精选了29个判例,对于所涉及的工期延误的裁判理由、裁判结果进行了点评。
1.随着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法律人士、政法院校师生研习法学所需,我社选编了《法学论文选萃》丛书。本丛书从洋洋数万篇论文中取其精华,分门别类,编辑成册。2.所收论文概以作品本身的学术影响作为入选标准,其内容或对法学争论有独到见解,或对法律新问题有创见,或对现行法律有精辟剖析,或介绍外国立法例和学理,而不论作者的年龄、地域、职业和身份。3.为努力避免由于编者的立场或利害关系所致消极影响,选编工作均由中国法制出版社专业编辑担纲,经征求多方意见并反复斟酌完成。4.各选辑论文的编排,力图拉其探讨主题,依照各部门法的法条或教科书的章节顺序分列,不考虑论文发表的时间,概不涉及作者的辈名。5.各篇论文均在其题目之下对作者的简历和主要学术成果略作介绍,并在文本注明论文出处,供读
对典型案件的判解研究是一种法学研究的新形式,它的出现反映了我国急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对补漏法律”的急切呼唤。我认为,我们所说的判解研究,是指采用法学理论对判决内容进行探究、阐释、归纳、演绎,借以发现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的不足,以图从立法上完善。之所以要对债权法进行判解研究,是因为债权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它是人们每时每刻发生的、重复出现的交易活动的规律在法律上的集中体现。 债法是活的法,它的规则不仅要切实反映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并且要随着现实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同时,即使其所包含的大量规则极为抽象和艰深,但也绝不仅仅停留于理论的表象而用于满足纯粹思辨的乐趣或需要,而是完全可以用以解释经济活动和日常生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合同法理论的基本范畴。合同法理论的主线和内在逻辑围绕 预期 与 信赖 两个基本范畴展开。这对范畴具有相当强的理论解释力、批判力和重构力。民事主体的分化促成了合同法的 碎片化 ,但都保持共同范畴 预期与信赖。预期与信赖很难准确定义,在描述意义上都共同强调社会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合同订立方式的变革应准确反映当事人的缔约意图。合同条款规制的核心是要符合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合同文本与合同实践既可能相互补充,也可能相互否定。实际履行作为通常的救济方式,应受到市场替代交易方式的限制;效率违约理论有吸引力,但实质上无法实现效率的结果。预期和信赖的保护既依赖公法制度,也依赖私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