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现行《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为编写依据,以培养知识产权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撰写的高等教材。全书共分四编,第一编概述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第二编在阐述专利及专利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介绍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申请及审批流程、专利申请要务、专利权的实施与法律保护、专利文献与检索等内容;第三编以著作权法律关系为中心,重点阐述著作权法律关系的要素、作品特征、著作权的取得与限制等内容;第四编在阐述商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介绍商标注册、续展、终止以及商标正确使用等实务内容。本书不仅适合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业或法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或研究生使用,也适合作为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和MBA等各类专业硕士课程的教材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教材。
本书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3)》相比,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等同侵权的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侵权抗辩方面增加和调整了很多规则。其中,外观设计专利部分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方面的内容,专利侵权抗辩部分增加了 不停止侵权抗辩 内容,包括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不停止侵权抗辩。
本书对专利创造性的理解、判断方法和标准,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创造性相关的处理方法、思维策略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解析,给出思维导图并结合精选案例,将各种实战技巧运用到案例中,全书共收录100个案例,涵盖医药生物、通信、机械、化工、商业模式等领域,每个案例由案由简要、权利要求、相关说明书、对比文件、审查意见、答辩思路和答复意见组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运用创造性答复的技巧,可作为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实务操作指南。
本书从专利律师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发明,并将其提炼成专利权利要求的方法。本书指出,发明是一种技术思路而非具体的产品,在分析发明时,采用 问题-解决方案 的描述来确定发明构思以及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基于 问题-解决方案 ,*化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侵权判定等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布局多样化的权利要求;通过 问题-解决方案 指导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由此构建保护范围宽、且具有防御能力的权利要求。
本书为一部侧重于知识产权保护边界划分的理论与实践兼顾的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个人专著。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但又承载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领域的使命,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知识产权保护边界,以此确认个案中被控行为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本书以知识产权保护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和问题,以及当前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和司法保护特点,关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司法政策、新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当申请在一个或多个EPC 成员国寻求专利保护时可以利用希望获得授权的成员国的国家程序或欧洲程序。国家程序即直接向目标国提出专利申请,欧洲程序是向EPO 提出专利申请,并指定目标国。欧洲程序是一个单一程序,可以在指定的所有成员国获得保护。
《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手册》的体例结构为:*章对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进行概述,包括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人民法院对专利复审无效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应诉工作及对生效判决的执行,第二章至第四章中分别针对*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第五章为诉讼工作的其他事宜,并在*后附上常用的法律法规。 本手册的撰写思路为:按照诉讼程序进行的顺序,结合工作中涉及到的表单、文件,具体阐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诉讼代理人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职责,并且着重说明在各种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因此,本手册既可以用于规范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应诉工作,也可以作为新任审查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以作为审查员参加应诉工作的工具书。
在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首先,本书从市场基准和非市场基准两个视角,对国内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其次,本书就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风险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视角全方位地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提供借鉴及参考。 本书适合研究知识产权的有关人员、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科技型企业相关人员、知识产权领域从业人员,以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为了更好地利用优秀的审查资源,加强了类案指导,专利复审委委员会编写了本书。本书以解决专利审查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从近十年来做出的复审、无效审查决定中遴选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优秀决定,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要点,归纳总结相关审查标准要以,以案说法,帮助审查员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审查标准执行一致。
本书为德国学者鲁道夫 克拉瑟的德国专利法经典著作。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基础问题、专利和实用新型保护的前提条件、发明权、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产生与丧失、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效力及其实施、发明权的交易等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德国专利法的历史沿革,专利和实用新型的授权及实施,以及欧洲专利法、国际条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全面学习德国和欧洲专利制度的经典之作。本书为 知识产权经典译丛 的一册,入选 2015年国家出版资金 资助项目。
《知识产权案件办案实录》内容简介:本书以办案实录的方式展示了作者处理及参与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经验技巧与感悟,内容包括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种类,同时涉及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三大领域。全书仅用五个案例,分别阐述了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评审、侵犯商业秘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犯罪等典型案件的处理过程、案情分析与研究。
本书是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与《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3)》相比,在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等同侵权的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侵权抗辩方面增加和调整了很多规则。其中,外观设计专利部分增加了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方面的内容,专利侵权抗辩部分增加了 不停止侵权抗辩 内容,包括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不停止侵权抗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识到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不断 增长的需求,因此委托创作了本指南。本指南分为两 个部分, 部分包括博物馆知识产权的确定,以及 与博物馆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相适应的 佳管理实践 :第二部分分析了现有的和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作为 创造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工具帮助博物馆辨识和抓 住机遇,以使博物馆的各种项目得以延续,并实现其 使命和任务。
本书主要围绕专利分析中数据处理流程,以分步讲解、整体演示的形式,结合具体专利检索分析工具的操作实例,将数据处理分析图清晰地展现出来。本书分为数据源处理、数据的清洗和记录、数据的规范化及标引、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呈现,根据市场上不同专利检索分析工具的特点,设计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操作 攻略 ,供用户按图索骥完成数据处理流程。
在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诉讼中,侵权行为的认定与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是原被告双方争议的两大焦点问题。我国司法实践中,比较注重侵权行为的认定,但往往对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理由论述不够,给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披上了 神秘的面纱 。本书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对补偿性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以期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本书从专利复审委员会20多年来作出的8000多件外观设计复审、无效已结案件中精选出100多个案例,依法律问题分5章进行了编排,每章节结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对案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评述。 读者对象:专利审查、专利代理入以及其他专利相关工作人员。
1、全面梳理,构建体系。聚焦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技术措施、权利管理电子信息、域名、软件、数据库、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权利保护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长期以来,网络知识产权被等同于网络著作权。事实上,网络著作权是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重点,这自不待言。可是,网络商标、网络不正当竞争甚至网络专利等问题也大量存在。例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制定 数字专利法 的议题开始被讨论;随着电子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商标权和专利权的现象逐渐增多;随着网络空间竞争的更加激烈,网络不正当竞争进而影响到互联网产业良性发展的情形更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在介绍网络著作权的同时,全面梳理各类网络知识产权问题。 2、设定总论,细化分论。初步建构起网络知识产权法的总论框架,就现代信息技术
本书提出的侵害商标权的认定标准,着眼于商标的本质,即显著性,认为 显著性受到损害之虞 是侵害商标权的判定标准。这种认识延续了 现代商标的价值依赖于其销售力 的论断,指出显著性就是商标销售力、性的体现。本研究认为,商标法是商标所有人导向的(trademark owner oriented),保护商标权人是商标法的要旨。显著性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企业、商标与商品/服务之间的关系,它展现的是一个比较。把 显著性受到损害之虞 作为判定侵害商标权的标准,可以克服商标法上混淆标准和淡化标准并置的局面。